西双版纳特色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小糯3号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2019-02-25 01:18祖文龙李宁依光香胡美琳祖文藻魏明唐海涛
中国蔬菜 2019年2期
关键词:糯玉米斑病果穗

祖文龙李 宁依光香胡美琳祖文藻魏 明唐海涛

(1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种子管理站,云南景洪 666100;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3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机械化学校,云南景洪 666100;4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种子管理站,云南景洪 666100)

小糯3号保持了西双版纳小糯玉米的独特风味,同时具备株型紧凑、品质优良、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的优点,支链淀粉含量占总淀粉含量的95.1%,可直接采摘青穗出售,也适宜深加工,市场售价高。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我国西南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世界糯玉米的起源中心,也是我国糯玉米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该地区的糯玉米种质资源占我国糯玉米种质资源的39.3%(荣廷昭 等,2003)。西双版纳小糯玉米个头小巧、籽粒饱满、口味纯正、香甜软糯、皮薄无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种植历史悠久,已成为当地独具特色的优势农产品(陈艳琴 等,2015)。传统西双版纳小糯玉米主要有四路糯、曼广凹黄糯、布朗山兴农村白糯、老挝白糯、大勐龙曼纳囡紫糯等黄糯、花白糯、白糯和紫糯等地方品种。

2012年,四川农业大学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种子管理站以西双版纳小糯玉米地方品种为育种材料,在保持西双版纳小糯玉米独特风味的基础上,针对鲜食与加工需求,以提高产量、改良农艺性状和抗逆性、提升加工品质等为育种目标,选育出株型紧凑、品质优良、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既可直接采摘青穗出售,又适宜深加工的特色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小糯3号。该品种201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以来主要在云南省滇南部分州(市)推广应用,目前累计推广200 hm2(3 000亩),其中:作鲜食栽培66.7 hm2(1 000亩),作深加工栽培133.3 hm2(2 000亩)。鲜食玉米每千克销售价格为3~4元,每667 m2产值2 975元;深加工(蒸煮真空包装)玉米每千克销售价格为12~16元,每667 m2产值7 800元,产品深加工后供不应求,深受当地种植户和加工企业欢迎,经济效益显著。

1 选育过程

母本WX27是2010年春用RK029×7与F(016-5)杂交,经3 a(年)7代自交分离选育定型的稳定自交系。该自交系全生育期110 d(天),幼苗叶片绿色,生长旺盛,株型披散,抗倒伏性中等;单株总叶片数18~19片,株高214 cm,穗位高108 cm,雄花分枝数12~15个,花粉量大,花药黄色;果穗长16 cm,穗行数12行,籽粒紫色、硬粒型,白轴,干籽粒千粒重180.5 g。父本WX28是2010年春以天紫23为材料,经3 a(年)7代自交分离选育定型的稳定自交系。该自交系全生育期100 d(天),幼苗叶片绿色,长势旺,株型紧凑,抗倒伏性强;单株总叶片数18片,株高141 cm,穗位高65 cm,雄花分枝数15个左右,花粉量中等,花药黄色;果穗长12.5 cm,穗行数12~14行,籽粒紫色、硬粒型,白轴,干籽粒千粒重190.7 g。

2012年春季,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嘎洒镇基地配制杂交组合,WX27×WX28表现优良;同年冬季在同一地点,以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天紫23为对照进行组合比较试验,WX27×WX28表现为穗形粒形一致、籽粒排列整齐、紧密度高无缝隙;籽粒饱满丰美、大小适中且均一;色泽鲜亮,产量高于对照。2013~2016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5年定名为小糯3号,201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玉米2017045号。

2 产量表现

2.1 品种比较试验 2013年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嘎洒镇四川农业大学基地进行春、夏季品种比较试验。春季试验于2月15日播种,以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天紫23为对照,不设重复,顺序排列。小区面积24 m2,6行区,大小行种植,大行距0.8 m,小行距0.4 m,株距0.25 m,每667 m2种植4 500株,四周设同品种保护行。5月10日收获,小糯3号平均每667 m2鲜果穗产量861.9 kg,比对照天紫23增产11.0%。夏季试验于6月10日播种,8月22日收获,试验方法同春季。试验结果表明,小糯3号平均每667 m2鲜果穗产量814.3 kg,比对照天紫23增产10.6%。在春、夏季品种比较试验中,小糯3号均表现为优质、高产、稳产、抗病。

2.2 多点试验 2014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临沧市、保山市、昭通市、楚雄州、大理州、红河州等地进行春季和夏季多点试验,试验方法同2013年品种比较试验。春季试验于3月10日播种,6月2日收获,小糯3号平均每667 m2鲜果穗产量945 kg,比对照天紫23增产7.9%;夏季试验于6月15日播种,8月25日收获,小糯3号平均每667 m2鲜果穗产量963 kg,比对照天紫23增产10.3%。

2.3 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2015~2016年春、冬季在昆明市、大理市、临沧市、保山市、曲靖市、红河州、文山州、思茅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等地参加云南省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长5 m,宽4 m),5行区,等行距种植,每穴留2株苗,每667 m2种植3 500~3 800株,四周设同品种保护行,实收小区中间3行计产(12 m2)。以珍糯玉1号为对照。为防止串粉影响,每品种在边行至少套袋自交20株(穗),套袋隔离直至采摘,以备各点自行品尝。试验结果表明:小糯3号两季平均每667 m2鲜果穗产量747.5 kg,比对照珍糯玉1号减产5.2%。

2016年冬季在西双版纳州、临沧市、保山市、昭通市、红河州等地参加生产试验,随机区组排列,不设重复,种植密度根据当地生产水平、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而定。各品种种植面积均为200 m2,全区收获计产,以珍糯玉1号为对照。为防止串粉影响,每品种在边行至少套袋自交20株(穗),套袋隔离直至采摘,以备各点自行品尝。试验结果表明:小糯3号平均每667 m2鲜果穗产量698.3 kg,比对照珍糯玉1号减产7.5%,但品质明显优于其他参试品种,且符合云南省特殊用途玉米品种审定的各项标准。

3 品种特征特性

小糯3号(图1)夏季播种至收获80 d(天)左右,冬季播种至收获128 d(天)左右。幼苗第1叶顶端圆到匙形,叶鞘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叶片弯曲程度弱,与茎秆夹角小到中。植株叶鞘花青甙显色极弱或弱,株高极矮到矮,穗位矮。散粉期早到中,雄穗颖片除基部外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侧枝弯曲程度无或极弱,与主轴的夹角中,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短到中,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短,侧枝长度短到中,一级侧枝数目中,花药、花丝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植株茎秆“之”字形程度无或极弱,果穗锥到筒形,籽粒紫色糯质型,穗轴颖片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成株叶片浓绿,株型紧凑,抗倒伏能力较强;单株总叶片数18~20片,株高250 cm,穗位高110 cm;雄花分枝15~18个,花粉量中等,花药淡紫色;果穗长15~17 cm,穗粗5 cm,平均穗行数12.6行,行粒数42.6粒,籽粒白色+紫色、硬粒型,白轴,干籽粒百粒重28 g左右,其他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图1 小糯3号

2014~2015年经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接种鉴定,小糯3号高抗小斑病,抗大斑病,感锈病、纹枯病,高感灰斑病、茎腐病,对照品种天紫23抗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茎腐病,感锈病、灰斑病。2015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测定,小糯3号总淀粉含量65.22%,支链淀粉含量占总淀粉含量的95.1%,直链淀粉含量占3.22%,食味品质1级。丰产性好,在热带、亚热带低海拔区域(1 000 m以下)每667 m2鲜果穗产量850~1 100 kg,温带中海拔区域(1 000~1 500 m)每667 m2鲜果穗产量700~900 kg。适合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周边同一生态区域种植。

4 周年栽培技术要点

4.1 整地施肥 选择设施、土壤等条件优越的地块。为保证小糯3号的品质和外观,需与其他玉米品种隔离500 m以上或错期种植,以杜绝串粉影响。整地一般耕翻深度25~30 cm,犁耙2次以上,每667 m2施40%过磷酸钙25 kg+氮磷钾复合肥(N-P-K为15-15-15,下同)20 kg作底肥。按照1.2 m的间距开沟整厢,沟宽35~40 cm,厢面宽80~85 cm。用地膜覆盖厢面,覆膜前喷施除草剂。进入雨季后要理高厢,开好排水沟,沟深在30 cm以上,防止因涝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4.2 种植方式 采用宽窄行种植,大行距80 cm,小行距40 cm,穴距40 cm。打穴点播,每穴播2~3粒,播深3~4 cm,每667 m22 700穴左右,穴内种子间距3~4 cm,盖土厚度2~3 cm,可用腐熟的农家肥拌细土盖种;雨季播种可用细沙盖种。每667 m2种植4 500~5 000株。

4.3 田间管理 播种后1周左右开始出苗,应及时间苗、补苗,每穴留1~2株。在4~5片叶时每667 m2可用尿素(总氮含量46%,下同)5 kg兑水100 kg浇于根部;10~11片叶时〔大喇叭口期,雄穗抽出前约10 d(天)〕每667 m2可用尿素15 kg、氮磷钾复合肥30 kg打穴深施,同时结合施肥进行中耕培土(宁德富 等,2015)。根据墒情浇水,干旱情况下一般灌溉2~3次。

加强病虫草害防治,玉米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小斑病、锈病,一般在高温高湿的雨季都可能发生。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等500~1 000倍液喷雾,每隔7 d(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地老虎、蝼蛄、蛴螬)、玉米螟、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 500~2 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 d(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物理防治:可安装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地老虎、玉米螟等成虫,利用黄板、蓝板粘捕蚜虫等。

生产结束后清洁田园并烧毁病残体,消灭菌源;秸秆处理(处理方法:一是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做堆肥;二是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可促使带病植株组织尽快腐烂,有效减少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以消灭病虫源。还可实行水旱轮作,减少病源和虫源。

西双版纳低热坝区光热资源丰富,可周年生产小糯玉米,勐海等中海拔地区可在2月底至8月播种,1 a(年)收获3次。周年生产需抓住适时抢播、适当稀植、适时采收等技术要点。春季种植注意调整播期,与大田普通玉米生产错期播种,以保证食味品质;夏季种植注意预防洪涝及高温、暴雨危害,加强防虫与除草;秋季种植注意预防锈病,前期控肥防止徒长;冬季种植可覆膜,并加强水肥管理,注意防治大斑病、锈病等。

猜你喜欢
糯玉米斑病果穗
甜蜜糯玉米的发现及应用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糯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加工利用
设施番茄果穗弯折影响因素的研究
北方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研究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试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几种试剂对设施红提葡萄促早栽培果实膨大的研究试验
浅论糯玉米苗期田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