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胰瘘的点滴体会

2019-03-17 21:50高远赵天峰高志清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胰瘘胰肠胰液

高远,赵天峰,高志清

(1.解放军第963医院 普外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2.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 肝胆胰脾外科,陕西 西安 710032)

胰瘘多继发于急性胰腺炎、胰腺外伤和胰腺手术后[1-3]。常因治疗胰腺疾病,置预防性或治疗性引流管,形成胰瘘。其治疗根据胰腺损伤的严重程度、胰瘘量的多少而不同。现将不同原因引起的胰瘘8例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例,男7例,女1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48.6岁。原发病类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胰体尾切除2例,胰岛素瘤局部切除1例,胰腺假性囊肿破裂1例,胰腺外伤2例。

1.2 病例的治疗

例1 男,23岁,车祸腹部外伤,休克,入院后手术。腹腔积血,腹膜后巨大血肿,清除腹腔内血,胰腺左下侧置引流管后关腹。术后恢复良好,但引流管每日引出胰液1000 mL。2周后带管出院,出院后近两月,胰瘘逐渐减少,最后拔管痊愈。随访5年,情况良好。

例2 男,24岁,被汽车撞伤腹部,内出血休克。急诊手术,胰腺体部横断伤,将远近端缝合而后关腹。术后发生胰瘘,继发腹腔内大出血,又先后2次开腹止血。术后形成胰瘘,每日引流出胰液约150 mL。3个月后行胰瘘空肠Roux-en-Y吻合而痊愈。

例3 男,69岁,经腹腔镜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后形成胰瘘,每日引出胰液约150 mL,转入我科。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采用抑制胰液分泌药物和利胆药,即泵入思他宁12 mg/d,口服消炎利胆片,4~5片,3次/d。5 d后,胰瘘逐渐减少至约20 mL/d。患者有事出院,1个月后再次入院治疗,直至胰瘘5 mL/d,拔管伤口痊愈。半年后复查,发现右肺下部3 cm肿块,为转移灶,后全身衰竭,2年后死亡。

例4 男,50岁,胰尾肿瘤,开腹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每日胰瘘约20 mL,已1月余不愈。采用同例3方法,治疗5 d后胰瘘逐渐减少至5 mL/d以下,拔管痊愈,情况良好。

例5 男,53岁,重症胰腺炎,急诊手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胆囊切除、胆管引流,胰周引流。术后抢救,病情好转,逐渐恢复,但引流管引出胰液约150 mL/d。由于工作关系,带管出院。一个月后胰瘘减少至5 mL/d,拔管痊愈。

例6 女,69岁,胰岛素瘤行局部切除,术后恢复良好,但引流管引流出胰液约50~60 mL/d,出院观察。出院2个月后,胰瘘逐日减少至5 mL/d,拔管痊愈,恢复良好。

例7 男,73岁,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量大,腹腔感染,半个月后全身衰竭死亡。

例8 男,48岁,胰腺炎后形成假性囊肿破裂,急性腹膜炎,急诊手术,清除腹腔积液囊肿引流,术后恢复良好,引流胰液每日120 mL,3个月后行胰肠吻合治愈。

1.3 结果

本组8例,例7年龄大,低蛋白血症,术后胰瘘腹腔感染死亡。例3胰体尾癌,术后肺转移衰竭,2年后死亡。例4胰尾部肿瘤行胰尾脾切除,术后两年情况良好,继续观察。例6,胰岛素瘤切除,血糖高,服药治疗。其余患者随访5年以上情况良好。

2 讨论

2.1 胰瘘的形成

胰瘘是胰腺手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外伤的并发症。胰腺术后胰瘘的发生与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原发病的病理类型以及术者的个人经验相关[4]。虽然有各种不同的预防措施,但胰瘘的发生仍然常见。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肠吻合的方法多达90余种,尚无一种能完全避免胰瘘的发生[5]。因此,胰腺手术时胰肠吻合的方式选择成为预防术后胰瘘的关注、探索热点。目前,胰肠吻合的主要方式有以下4种[6-7]: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胰腺空肠黏膜吻合,胰腺空肠捆绑式吻合,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新近李学春等[8]介绍:空肠黏膜剥离双荷包缝合套扎+吻合口中央胰上下缘缝扎法预防胰瘘。而邵永孚等[9]介绍“四点法”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行胰肠重建63例无一例胰瘘。

2.2 胰瘘的处理

2.2.1 胰瘘的自愈:胰瘘可自愈。胰瘘量的多少,提示胰瘘的严重程度。如胰管无损伤,并且没有胰管阻塞,胰瘘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自愈。一般认为胰瘘约需6周可以自愈,本组患者有2个月自愈的。但是,如果出现主胰管损伤、胰管结石、肉芽阻塞,胰瘘自愈的可能性减小。如本组例2胰腺横断伤就不能自愈。无其他并发症的胰瘘,要严密观察,保持通畅引流,防止引流管脱落,是可以自愈的,如例1、例5、例6。

2.2.2 药物治疗:胰瘘长期不愈,可以用药物促进愈合,但必须胰管无损伤和阻塞。文献报道,生长抑素可减少胰液分泌量,降低胰液中酶含量,抑制碳酸酐酶活性,并且通过抑制胆囊收缩素、胆囊加压素间接抑制胰腺外分泌,从而预防胰瘘发生、加快胰瘘愈合[10]。本组例3和例4,为胰体尾和脾切除,胰瘘后引流量不减少,引流管不能拔除。为促进胰瘘的愈合用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并用利胆药,本组2例治愈。具体方法:思他宁12 mg,生理盐水稀释后用微量泵静脉输入,连续24 h不间断,并用消炎利胆片,4~5片/d,口服,每日3次。例3治疗5 d胰瘘逐渐减少至20 mL/d,患者有急事出院,1个月后又来住院治疗,最终治愈。例4术后胰瘘每日20 mL,术后2个月不愈,经上述方法治疗,5 d后减少,10 d后已无胰液引出,拔管现已两年,情况良好。笔者认为如胰瘘长期不愈,可以用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促进胰瘘愈合。

2.2.3 手术治疗:主胰管横断引起的胰瘘应手术治疗,并且及时、适当的手术治疗对胰瘘的发生和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2腹部外伤、胰腺横断伤,出血性休克,当时将远、近断端缝合,引流关腹,术后又发生腹腔大出血。转来经抢救好转,但又出现腹腔出血2次,均开腹手术止血。最后每日引流胰液约150 mL,3个月后行胰肠吻合治愈。胰腺横断伤的手术治疗有如下方法:(1)胰体尾部横断伤可关闭近断端,远端胰腺切除。(2)胰头部横断伤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的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3)远近端均与空肠吻合。

2.2.4 围手术期准备:重大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非常重要。本组例7为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十二指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衰竭死亡。查其原因,患者年龄大,体弱,术前低蛋白血症,为重大手术。术前准备不够充分,术后并发胰瘘腹腔感染死亡,为我们带来了沉痛的教训。因此,围手术期的充分准备是十分重要的。

2.2.5 引流管的管理:有效充分的引流对胰瘘的康复至关重要。需将引流管固定好,防止脱落,并保持引流管通畅无阻,将漏出的胰液顺利引出体外。经治疗漏出的胰液逐渐减少,每日在5 mL以下时可考虑拔管。其拔除的方法如下,每日拔出1~2 cm,使肉芽填塞窦道,经4~5 d逐渐拔出。如一次拔除,假如每日漏出胰液3 mL,10 d就积存30 mL,形成囊肿。

猜你喜欢
胰瘘胰肠胰液
胰液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中的应用
促胰液素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血清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
两种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利用术前CT评估胰腺因素对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分析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的研究进展
不同胰肠吻合术式对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
胆汁胰液混合液溶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外实验研究
手工缝合和直线切割闭合器在胰体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对照研究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单纯胰液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