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在肿瘤PBL教学中的应用

2019-05-13 09:19董丹凤吴胤瑛董旭媛王举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实验组肿瘤

董丹凤 吴胤瑛 董旭媛 王举波

由于肿瘤学科的教学不属于本科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肿瘤方面基础知识缺乏,同时由于肿瘤诊治过于依赖于循证医学数据使得其较为枯燥,很难引起学生对这门日趋重要的学科的重视。PBL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1-5],是在临床实际病例的基础上,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弥补了传统肿瘤学教学中存在的实践性及实用性欠缺的问题。但是,肿瘤诊断的复杂性和肿瘤治疗的多样性限制了PBL教学在肿瘤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角色扮演是一种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既往多应用在英语教学中[6-12]。我们通过在PBL教学中加入角色扮演,使得学生更为关注自身角色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问题所带来的一系列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角色互换进一步扩展知识面,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教学实验样本选取对象为2017年5—12月分别在西安某三甲教学医院肿瘤科包括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肿瘤外科进行规范化培训和进修的42名医生。其中进修生22名,规培学生20名。肿瘤内科13名,肿瘤外科17名,肿瘤放疗科12名。其中男生18名,女生24名,平均年龄(28.32±3.41)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平均年龄为(27.52±2.85)岁,男/女为8/13,进修医生/规培学生比例为12/9;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8.74±3.64)岁,男/女为10/11,进修医生/规培学生比例为10/11。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学习基础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每周进行一次PBL教学,3个月后进行考试。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PBL教学法,具体流程如下:(1)由临床带教老师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真实病例,且具备完整的病例资料和图像患者。(2)将学生随机分组。(3)由各组学生初步接触患者、熟悉病情,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行查阅文献、专著及教材,结合临床自由讨论,寻找解决各自问题的方案。(4)安排专题讨论,各组可互相提问,在讨论中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解答疑难,并做出概括性总结。

实验组在PBL教学中加入角色扮演,具体流程如下:(1)由临床带教老师准备临床病例资料。(2)将学生随机分为诊断组、肿瘤外科组、肿瘤放疗组、肿瘤化疗组,分别扮演在肿瘤诊治过程中承担不同人物和角色的各科室医生。(3)由各组学生了解病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肿瘤的诊断、外科治疗、内科治疗、放疗等方面各组按照自己分组提出相应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行查阅文献、专著及教材,结合临床自由讨论,寻找解决各自问题的方案。(4)安排专题讨论,各组就自己扮演角色提出关于诊治方面的见解,可以各组之间互相提问;(5)每周选择一个病例进行讨论,并轮换角色。

1.3 效果评测

(1)客观评估:3个月的学习后分别接受理论课考试和临床综合技能测试,理论课考试题目从本科室现有的出科考试题库中随机选择,包括10个选择题,5个名词解释,2个简答题和1个病例分析题,临床综合技能主要考察对肿瘤常见病的诊疗思路和治疗手段的了解,由代课老师根据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并进行打分。(2)主观评估:设计对教学内容满意度的问卷,对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增强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等方面是否满意进行判断。轮转学生出科时进行临床教学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客观评估分数采用(±s)表示,问卷调查采用百分率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客观评估结果

实验组的出科考试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实验组的临床思维综合能力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轮转生肿瘤科实习结束后考试成绩比较(±s)

表1 两组轮转生肿瘤科实习结束后考试成绩比较(±s)

理论成绩 92.31±2.56 87.56±1.84 6.904 <0.001综合能力成绩 85.38±3.96 80.67±2.37 4.677 <0.001

2.2 主观评估结果

两组学生在出科前的主观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在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增强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等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肿瘤已经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癌症都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并且其死亡率和发病率仍不断增高[13]。美国全球癌症疾病负担合作研究、华盛顿大学的Christina Fitzmaurice等报告:过去十年里,全球癌症发病率升高了33%。因此,肿瘤学科尽管还没有被列入本科教学,但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由于缺乏肿瘤学科这一专门的本科教学,加之肿瘤诊治的发展日新月异,大部分医学生缺乏专门的肿瘤诊断知识,并对肿瘤综合治疗的理念极为陌生。肿瘤诊断手段多样,是包括检验、影像、病理、分子检测等多种手段的有效结合,肿瘤治疗手段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手术、化疗、放疗、生物分子靶向治疗等都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肿瘤治疗中多依赖枯燥的临床研究数据,也使得肿瘤学较其他的学科更为乏味。

PBL教学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它采用真实病例,使PBL教学从书本案例向临床教学延伸,成为临床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临床PBL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弥补了传统肿瘤学教学中存在的实践性及实用性欠缺的问题[1-5]。PBL教学给临床医学教育尤其是肿瘤学教学带来了一些活力[14-17]。但是由于肿瘤诊断手段复杂多样,肿瘤治疗中多学科的参与,以及基础知识的欠缺,使得PBL教学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角色扮演(roleplaying),也叫扮装游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社交活动,可以以任何形式进行(游戏、治疗、培训)。在活动中,参与者在故事世界中通过扮演角色进行互动。参与者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可以获得快乐、体验以及宝贵的经历。角色扮演可以是:游戏娱乐、表演、实景练习、心理引导、自我思考等等,既往在英语、医学等各个学科教学中加入角色扮演显著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果[6-10]。我们通过在肿瘤PBL教学中加入角色扮演,使得学生在更为集中和深入的了解自身角色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通过角色互换进一步拓展其知识面,从而在肿瘤综合治疗中更为积极主动的发挥自身角色的主动性。

本研究结果也证实,我们在临床教学中采用加入角色扮演的PBL教学方法,并与普通PBL教学法进行比较性研究,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理论考试及综合能力考试成绩,并提升学生在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增强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等方面的满意度,通过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专注性,加强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认识,促进了对教授内容更深入的了解和吸收,更大的发挥PBL教学的作用。

表2 两组学生主观评估结果

综上所述,在PBL教学中加入角色扮演能够显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而通过角色互换提高了学生对不同诊治手段的深入了解,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因此,角色扮演应该广泛应用于肿瘤的PBL教学中。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实验组肿瘤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角色扮演游戏
廖美琳:肿瘤治疗没有百分百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滚蛋吧!肿瘤君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角色扮演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