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干预对患者健康行为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2019-05-13 09:19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依从性文献微信

世界卫生组织对患者依从性的定义是患者的用药、饮食、生活方式等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患者依从性差已成为慢性病治疗效果不佳的一大挑战。已有研究[1-2]采用集中授课、电话或短信等形式干预患者依从性,但因为集中授课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电话和短信干预存在信息传递形式单一、成本较高的问题,使得干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医疗战略的推进,微信因其便捷性、互动性和成本低等优势,近年来成为健康教育的重要技术手段,逐渐应用于健康行为干预研究[3-4],并取得一定的干预效果。本研究将系统综述微信干预患者依从性的干预方案构建方式、干预内容、干预结构形式和评价指标,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1 资料和方法

1.1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 PubMed、SCIE、Embase、CHINAL complete、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8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2年1月—2017年6月。英文检索词包括“wechat,intervention,adherence/compliance/follow-up”,中文检索词包括“微信,依从性”。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为:(1)文献类型: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和类实验性研究;(2)研究对象:需要遵照医嘱的患者;(3)研究内容:微信干预依从性;(4)语种:中文或英文。排除标准为:(1)文献类型:个案报告、述评、会议摘要等;(2)研究内容:微信联合其他干预或综合干预措施包含微信。

1.3 文献筛选

初步检索获得586篇文献,剔除重复文献后获得337篇文献,阅读文题、摘要及全文后,获得51篇文献,通过阅读文献追溯纳入有价值的参考文献2篇,故纳入53篇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文献筛选过程见图1。其中3篇英文,50篇中文。文献类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1篇,类实验性研究52篇。文献发表时间为2014—2017年。

图1 文献筛选过程示意图

1.4 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评价标准对各类文献进行质量评价[5]。随机对照研究的质量评价内容包括:(1)是否真正采用随机分组方法;(2)是否对分组者采用分配隐藏;(3)各组基线资料是否具有可比性;(4)是否对结果测评者实施了盲法;(5)除要验证的干预措施外,各组接受的其他措施是否相同;(6)是否描述失访对象的结局;(7)是否采用意向性分析;(8)各组结果测评方法是否相同;(9)结果测评方法是否可信;(10)资料分析方法是否恰当。类实验研究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1)各组基线资料是否具有可比性;(2)除要验证的干预措施外,各组接受的其他措施是否相同;(3)是否有对照组;(4)结果测评是否采用多种方法前后测量;(5)是否描述分析失访对象的结局;(6)各组结果测评方法是否相同;(7)结果测评方法是否可信;(8)资料分析方法是否恰当。每项内容均用“是”、(否)、“不清楚”来评价。完全满足这些标准为A级,发生偏倚的可能性小;部分满足为B级,发生偏倚可能性为中度;完全不满足为C级,发生偏倚的可能性大。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结果

有6篇文献评为B级,47篇文献评为C级。本研究最终纳入6篇[6-11]质量评价为B级的文献。

2.2 微信干预方案构建方式

纳入的6篇文献均未报告构建微信干预方案的指导理论,也未报告选择干预结构形式和评价指标的循证依据,包括选择微信干预方式、干预频率、干预时长的支持性证据。仅3篇文献报告了干预内容的可靠来源,其中1篇[7]文献干预内容依据专业协会发行的教育手册编写,2篇[9,11]由护士编写后医生审核。

2.3 微信干预内容

分析6篇文献的干预内容,整理归纳为三个主题,即微信健康教育,微信咨询和微信提醒。微信健康教育[6-11]是指医务人员通过微信向患者宣教疾病知识,对患者用药、运动、饮食及自我护理进行指导,以及告知患者自我管理症状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微信咨询[7,9-11]指医务人员通过微信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患者解决执行医嘱和健康建议过程中的问题。微信提醒[6-8,10]指医务人员用微信提醒患者定时服药、按时复诊和坚持实施各项健康行为。

2.4 微信干预结构形式

涉及微信干预时长、干预方式和干预频率。微信干预时长各不相同,干预方式有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和一对一微信,干预频率一般为1~3次/周。详情见表1。

2.5 微信干预的评价指标

2.5.1 依从性 有6篇(100%)[6-11]文献采用依从性进行评价,具体包括:(1)服药依从性:2篇[7,11]文献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中文版(8条目),该量表由Morisky等[12]于2008年编制,其中,1篇[10]文献报告了该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4,另一篇未报告在该研究中的信度(解释:李香风的研究虽报告了中文版量表信度,这代表别人研究中的信度,而在作者本人的研究中没有分析和报告)[7]。1篇[8]文献采用药片计数法,即通过计数患者的剩余药量判断其服药依从性,计算公式为:服药依从率=(处方药量—剩余药量)/处方药量。(2)治疗依从性:2篇文献[9,11]通过自设问卷评价服药、复诊、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和自我护理等项目的依从性,其中,1篇[9]文献报告了自设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内容效度为0.908,另1篇[11]文献未检验问卷的信效度。(3)就诊依从性:1篇文献[6]通过查看医疗记录,计算患者预约后按时就诊、迟到就诊和未就诊次数。

2.5.2 健康状况水平 有 4 篇(66.7%)[6-8,11]文献采用健康状况水平进行评价,具体包括化疗不良反应[11],矫牙治疗总时长、口腔卫生状况及牙套脱落故障次数[6],疼痛强度评分(采用数字评分法)[7],鼻腔内症状(采用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法)、生活质量(采用SNOT-20量表)[8]。

2.5.3 知识水平 仅1篇(16.7%)[9]文献采用知识水平进行评价,该文献报告了知识水平调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内容效度为0.912。

2.6 微信干预的效果

纳入文献结果均显示,微信干预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仅有的1项[9]研究结果显示微信干预提高了患者疾病知识水平。但不同研究的健康状况干预效果不一致,一项[11]微信干预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研究显示,干预后微信组的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另有3项[6-8]研究表明,干预后部分健康状况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如口腔卫生状况、疼痛强度评分和生活质量等指标。

3 讨论

3.1 提高微信干预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健康行为是指与健康的保持、恢复和促进有关的明显的行为模式、过程或习惯[13]。本综述发现,微信干预健康行为的文献发表量逐年增加,但文献质量却不容乐观,缺乏科学严谨的研究设计,这与任湘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干预性研究在验证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指导临床实践上有着重要的价值,但其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决定了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目前多数微信干预研究在研究对象的基线可比性、控制混杂因素和结果测评实施可信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今后研究者应从以下方面提高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如确保基线的可比性,识别并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采用多种指标前后测的设计,真实描述随访情况、分析失访原因及处理措施,确保结果测评实施可信和准确描述统计分析方法。

3.2 加强微信干预方案构建的理论依据

本综述显示,已有研究在构建微信干预方案时,缺少理论指导,缺少可靠的证据支持,缺少专家论证和预实验等验证环节,提示未来研究应加强这些薄弱环节管理,提高干预方案的科学严谨性。首先,采用健康行为领域常见理论作为方案构建的指导,如健康信念模型(health belief model,HBM)、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SCT)等[15]。其次,在设计微信干预方案时,研究者应根据最新指南和最佳证据制定干预方案,尤其是干预方案关键部分的设计,包括微信干预内容、干预结构形式和干预效果评价指标等。最后,微信干预方案最好通过专家论证和预实验研究,以确立干预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推广性。

3.3 遵循微信干预内容和结构形式的证据支持

本综述对微信干预内容和结构形式进行分析,认为微信健康教育通过微信公众号每周发送1~3次,微信咨询通过微信群每天群发,而微信提醒的发送方式和频率视情况而定,可能是一种实用的微信干预方法。从微信干预时长可见,目前研究根据患者疾病特征不同,有的短期干预2个月,有的长期干预15个月,提示微信干预时长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干预频率而言,不同研究的微信发送频率差异较大,有可能跟患者疾病的轻重缓急有关,也有可能跟研究者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程度有关。因此,对于不同疾病、不同病程和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如何确定其最佳微信干预内容和结构形式,需要深入研究。

表1 微信干预时长、干预方式及干预频率

3.4 提升微信干预评价指标的精准性

依从性作为主要结局指标,其评价工具包括问卷调查和真实行为记录。本综述显示多数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患者健康行为依从性,缺乏客观的行为监测方法,提示未来研究应结合客观的医疗记录或健康行为日记来评价。本综述发现有研究选择健康状况水平作为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但是多数研究显示干预后患者的健康状况并未改善,所以健康状况水平是否适合作为研究的评价指标有待商榷,建议未来研究者应选择关联性强、客观的评价指标。关于如何选择结局评价指标,有学者指出,评价指标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的目的、指标的代表性、敏感性等,采用多种方法对指标进行优选,抓住主要指标,剔除次要指标,提高测量的精度与准确度[16]。

4 小结

综上,目前微信干预患者依从性研究的科学严谨性有待提高,希望今后研究者使用理论指导微信干预方案的构建,依据最佳证据和最新指南制定干预内容、干预结构形式和评价指标,以期获得科学可靠的研究结果。

猜你喜欢
依从性文献微信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微信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