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生统考复试改革探索

2019-05-13 09:19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初试入学考试专业学位

1 改革背景、目的和方向

1993年,原卫生部印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推动全国各地逐步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前期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的是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完成医学院校教育之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认定的培训基地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招收对象为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有志于毕业后从事一线诊疗工作的医学专业毕业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3]。学位授予对象主要为符合条件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和在职临床医师,要求达到《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的临床工作水平[4]。

为了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同时解决医学教育体系中学制学位多轨并存、临床医学人才职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政策制度亟待完善等一系列问题[5],2012年起,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协同相关部门深入推进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抓紧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快合格临床医师培养步伐[6],提出以“5+3”为重点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法,有序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互衔接[7]。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全面推行“5+3”为主要模式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即5年医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培训基地接受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逐步统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内容和方式[8]。在此基础上,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正式提出加快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2015年起,所有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其临床培养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9]。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是招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要途径,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相继进行,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复试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初试和复试均为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环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10]。为推动构建临床医学人才“5+3”标准化、规范化培养体系,2015年,教育部出台相关的考试招生改革措施:在初试考核环节,设置统考科目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全面加强对考生职业素质和临床技能的考核;在复试考核环节,科学设计考查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综合笔试、面试、实践操作等多种考查方式,进一步深入考查考生职业素质和临床实践技能,充分发挥导师群体的作用[11]。

为抓紧做好以“5+3”为主体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这项重点领域重点改革突破[12],全面落实“医教协同”发展战略和教育部相关配套改革措施,X医学院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环节着手,充分发挥复试考核环节的招生单位自主权,经过认真研究,以创新优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环节考查方式内容以及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切入点开展一系列改革探索。

2 改革实施步骤

2.1 统一认识,凝心聚力推动改革前行

主动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管领导、管理部门、学科带头人和导师传达解释国家改革政策的内容、意义、必要性和可行性,从上到下广泛动员,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平稳推进改革工作。

2.2 梳理现状,确立改革探索突破点

指导各个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二级招生单位总结本单位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环节采取的考查方式内容,并对照国家“医教协同”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逐一梳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3 交流学习,借鉴先进做法和经验

鼓励各个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二级招生单位相互之间以多种形式交流彼此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环节中的做法和经验;除此之外,鼓励资助各个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二级招生单位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工作研讨、专题调研等形式加强与其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特别是高水平一流大学(医学院、部)之间的沟通交流,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2.4 融会贯通,创新复试环节考查方式内容

以各个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二级招生单位为依托,鼓励其针对之前查找出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本单位招生计划、导师人数、生源质量、教学资源、条件保障等客观因素,不断总结创新本单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环节考查方式内容。

44 上海市闵行区慢性肾脏病高危人群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单婵娟,龙俊睿,顾春英,梅长林,王九生,熊林平

2.5 调查分析,优化复试环节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运用访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获取相关人员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环节考核评价体系的意见和建议,汇总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为优化复试环节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提供参考。访谈调查采用非结构化访谈,访谈对象为高水平一流大学(医学院、部)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访谈内容为该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环节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核心指标权重。问卷调查采用半结构化问卷,调查对象为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导师,调查内容涉及导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环节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核心指标权重的意见建议等,抽样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便抽样,调查问卷实际发放98份,回收96份,有效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96.9%。

3 改革实施成果

经过两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积极探索,X医学院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复试环节取得了阶段性改革成果:

创新考查方式内容方面,各个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二级招生单位按照政策要求因地制宜,在本单位复试环节中探索实施具有自身特色的考查方式和内容:在面试部分中,侧重评估考生的临床医学专业基础素养和技能水平;在笔试部分中,加大病例分析内容占比,有的甚至单独加试临床思维能力以加强对该部分的考核;在实践操作部分中,启用模拟人甚至标准化病人进行考核,借鉴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考核模式,选取不同的技能模块组合进行考核,包括但不限于问诊、刷手、穿脱手术衣、消毒铺巾、切开缝合、换药、外科打结、腹部查体、读胸片、胸穿、骨髓穿刺,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

优化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核心指标权重方面,对高水平一流大学(医学院、部)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访谈调查结果显示:访谈对象中大多数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总成绩中初试和复试权重各占50%、而复试成绩指标构成(笔试、面试、实践操作三部分)权重各不相同,具有较大差异;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导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导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了解程度不高,对复试了解程度较高,认同复试和初试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复试重要程度更高,大多数导师认为在入学考试总成绩中初试权重应为40%~50%(即复试权重60%~50%),认为40%(即复试权重60%)的人数最多(图1),大多数导师认为在复试成绩中笔试权重应为30%~50%,认为40%的人数最多(图2),实践操作权重应为20%~30%,认为20%的人数最多(图3),面试权重应为30%~50%,认为40%的人数最多(图4)。综合上述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导师群体作用和招生单位自主权的政策导向,X医学院调整优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环节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核心指标权重为:入学考试总成绩=初试成绩×40%+复试成绩×60%;复试成绩=笔试成绩×40%+实践操作成绩×20%+面试成绩×40%。

4 改革评价反馈

X医学院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环节改革探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总结归纳实施前后取得的成效和吸取的经验如下:

(1)有利于选拔出本科基础知识扎实并具备相应基本临床实践操作技能的考生。复试成绩较好的考生其初试成绩也处于中上等水平,说明复试环节充分发挥出选拔知识和操作技能均合格的优秀考生的功能,有利于筛选拔尖人才。

图1 导师认为总成绩中初试权重

图2 导师认为复试中笔试权重

图3 导师认为复试中实践操作权重

(2)有利于淘汰“高分低能”考生。部分考生初试成绩较好但是复试成绩不佳,表现在临床思维能力不足、逻辑不清晰、临床操作技能欠缺等,究其原因,与本人不积极主动参加临床见习实习、本科学校教学导向不同等问题直接相关,此类考生需剖析具体原因后慎重对待。

图4 导师认为复试中面试权重

(3)临床实践操作考核试题区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考核试题偏难或者偏易容易导致考查结果区分度不高,需要不断加以改进。

(4)临床实践操作考核流程有待进一步规范化。临床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涉及环节众多,需要调度多种资源共同协作,组织协调难度较大,需要不断摸索磨合并形成制度化管理流程。

(5)临床实践操作考核实施成本分担保障机制有待确立。临床实践操作技能考核相对于笔试考核来说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二级招生单位、学科点、导师等群体之间如何分摊成本是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初试入学考试专业学位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出生率下降 日本中学出新招
考研初试高分未被录取,且慢提“猫腻”论
入学祈祷(环球360°)
小试牛刀,初试微课堂
空乘招聘初试,走出“美丑”误区
入学考试——比尔吉特·尼尔森自传(四)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日本加强大学入学制度改革 注重学生的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