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对药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9-07-02 09:07李新华李占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性味药性炮制

李新华 李占芳

(聊城市人民医院药学部,山东 聊城 252000)

在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药治疗是一种良好的选择。由于天然中药草本植物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并含有杂质,往往不能直接用于临床治疗中。中药草本经过采收后,需要对其进行加工,以获取纯净药材,中药炮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主要起到增效、减副以及药性调节的作用,影响着药物的临床疗效。与此同时,经过炮制后的中药,更便于进行调剂和制剂[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30例,探讨中药炮制对于其中医药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30例,在临床治疗中,分别使用经过炮制的中药(观察组)和经过一般修制的中药(对照组)进行治疗,2组各65例。观察组男34例,女31例;年龄22~76岁,平均39.24岁。对照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24~78岁,平均40.51岁。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炮制方法 在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选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方。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中,取中药组方中的黄芪、甘草,洗净后,将其置于锅内,文火条件下进行翻炒,观察药物断面的颜色变化,一般呈黄色,颜色持续加深。药物发泡鼓起、爆裂和逸仙出固有气味后,说明达到所需程度。将药物取出,放冷后使用。使用炙黄芪15 g,炙甘草20 g,桂枝30 g,生姜30 g,白芍60 g,大枣12个,饴糖100 g。配制黄芪建中汤基本方,辨证加减,水煎取汁,温服,1剂/d(2次/d)。

对照组同样使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方进行治疗,中药组方中的黄芪、甘草未经炮制,使用黄芪、甘草、桂枝、生姜、白芍、大枣、饴糖。用量同观察组。配制黄芪建中汤基本方,辨证加减,水煎取汁,温服,1剂/d(2次/d)。1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周,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计量和计数分别应用(x±s)和率(%)进行,分别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分别使用经过炮制处理的中药和未经炮制处理的中药进行治疗,比较疗效差异,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使用经过炮制处理中药和未经炮制处理中药进行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腹痛、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发生情况,见表2。

表2 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x±s,d)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比较经炮制处理中药和未经炮制处理中药应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例(%)]

3 讨论

在中医药治疗中,中药材在使用之前,考虑到天然中药草本植物中存在杂质,需要经过加工炮制处理,用于提高纯度、增强药效、消减毒副作用以及调节药性,方便贮存和使用。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药治疗效果。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可以直接使用经过炮制的中药饮片,根据治疗的需要,进行制剂和调配[2]。在中药炮制的过程中,更多的关注药物药性的改变及其应用疗效,需要深入了解其关系。天然中药草本植物经过采收之后,还需要经过净选、清洗等程序来去除杂质,再进行拣、筛、揉、拌、去毛、磨、捣等一般修制,以获得纯度更高的药物。在此基础上,增强药物的药效,通过炙、煨、炒、煅等方式炮制药物。该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升药物溶出率,药物成分更容易被吸收,进而达到增强药效的目的。与此同时,中药炮制是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的有效方法[3]。

中药炮制对于药物性能的调节作用,关系到中药临床应用的疗效。性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用药的过程,容易产生过热、过寒、过酸等强烈的药性,其疗效确切,但是副作用显著。经过炮制之后,药物的性味得以缓和,维持良好疗效的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4]。本组研究中,以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中药治疗为例,应用经过炮制的中药治疗后,93.85%的观察组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6.15%的观察组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头晕、血压异常等不良反应。治疗(4.39±1.02)d后,其上腹痛症状显著缓解;治疗(3.92±0.85)d后,其嗳气症状消失;治疗(3.85±0.91)d,其恶心呕吐症状得到缓解。应用经过一般修制的中药治疗后,81.54%的对照组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13.85%的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治疗(6.85±1.38)d后,其上腹痛症状显著缓解;治疗(7.14±1.59)d后,其嗳气症状消失;治疗(6.92±1.33)d,其恶心呕吐症状得到缓解。相比之下,经过炮制的中药的应用疗效显著优于经过一般修制的中药。

本组研究中,2组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均使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方。该组方中的生黄芪性味甘温,功能以补气为主;炙黄芪性味甘温,功能以补气升阳为主。生甘草,性味甘凉,具有清泄之功。而炙甘草性味甘温,具有温补之功。将炙黄芪和炙甘草应用于黄芪建中汤加减方中,能够更好的发挥其补脾、益气、和胃的功效。由此可见,采取科学、正确炮制方法,能够对中药的药性进行调节,更好的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刘德华[5]在临床研究中指出,中药炮制对于清洁中药和发挥药性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通过合理的炮制方法,使药物符合临床治疗的要求。该研究采取对照的方式,比较了经过炮制处理中药和未经炮制处理中药在相关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使用经过炮制处理的中药,97.22%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16.67%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使用未经炮制处理的中药,63.89%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58.33%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临床疾病的中医药治疗中,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通过中药炮制,药性得到有效调节,进而达到增效、减副的效果,提高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猜你喜欢
性味药性炮制
《四部医典》的跌打损伤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及药性探析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试论制剂因素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