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肝硬化中医证型诊断的应用价值

2019-07-02 09:07胡天翔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阻型气滞证型

胡天翔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放射线科,辽宁 沈阳 110032)

肝硬化,为消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指的是因一类或者多类病因在长期反复作用条件下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该类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乏力腹胀、肝脾大、黄疸以及腹水等。值得注意的是,诱发肝硬化的病因较多,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营养障碍以及代谢障碍等[1]。由于肝硬化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诊疗措施。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可将肝硬化患者分成多个不同的证型,其中气滞瘀阻型是最为常见的,此外还包括了湿热蕴结型、瘀血阻滞型、脾肾阳虚型以及肝肾阴虚型等;从临床中医治疗理念来看,需根据肝硬化患者不同的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2-3]。而为了明确患者的具体中医证型,便需要结合行之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在肝硬化患者诊断过程中,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诊断方法具备很高的使用价值[4]。鉴于此,本课题将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2例,进一步对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肝硬化中医证型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一共纳入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知情签署相关诊疗同意书,且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此外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及严重精神障碍者。按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分为气滞瘀阻型和其他类型组,各36例。气滞瘀阻型男20例,女16例;年龄28~56岁,平均年龄37.9岁;病程4~11个月,平均病程(4.8±0.3)个月。其他类型组(湿热蕴结型、瘀血阻滞型、脾肾阳虚型以及肝肾阴虚型等),男21例,女15例;年龄29~57岁,平均年龄37.8岁;病程4~11个月,平均病程(4.9±0.2)个月。在一般资料方面,2组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性,通过计算P>0.05,代表2组后续数据具备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方法 本次2组患者均采取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方法进行诊断,即:使用飞利浦256排128层螺旋CT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针对患者的肝脏进行增强扫描;值得注意的是,检查前需做好患者的指导工作,检查前30 min喝500~1000 mL的温开水,然后对拟定肝脏采取平扫操作,将扫描的位置设定为从隔顶到双侧肾门位置,将扫描的参数中电压设置为120 kV,200 mA,将扫描的层厚设置为5 mm;然后,选择欧乃派克注射液作为门静脉成像的造影剂,将注射的速度控制在每秒4.5 mL,然后在注射造影剂之后的大概45 s针对门脉期采取扫描操作,并进行图像重建操作,将层厚设置为1.0 mm,经CT扫描进一步对门静脉的直径及肝实质强化CT值进行详细测量。最终,把得到的数据传输至AW 4.2图像处理工作站中完成图像的分析工作,在图像数据分析过程中,需确保医师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

1.3 评价标准 (1)对2组门脉强化峰值延长时间、肝脏最大密度差值两项指标情况进行对比评价;对2组门静脉图像指标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包括:①门静脉分支积分;②轮廓边缘积分。(2)对2组兴趣区灌注相关参数指标水平进行对比评价,包括:①门静脉灌注量;②肝脏动脉灌注量;③总肝灌注量。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数据;其中,计量数据使用(x±s)表示,并用t检验,P<0.05表示2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门脉强化峰值延长时间、肝脏最大密度差值两项指标情况比较 在峰值延长时间上,气滞瘀阻型组明显长于其他证型组,2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脏最大密度差值上,气滞瘀阻型组明显大于其他证型组,2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门脉强化峰值延长时间、肝脏最大密度差值两项指标情况比较 (x±s)

2.2 2组门静脉图像指标情况比较 在门静脉分支积分与轮廓边缘积分方面,气滞瘀阻型组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组,2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门静脉图像指标情况比较 (x±s,分)

2.3 2组兴趣区灌注相关参数指标水平情况比较 在门静脉灌注量、肝脏动脉灌注量、总肝灌注量三项指标水平方面,气滞瘀阻型组与其他证型组比较均明显更低,2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兴趣区灌注相关参数指标水平情况比较(x±s,mL/min)

3 讨论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属于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属于酒精性肝硬化及血吸虫性肝硬化。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多,包括乏力腹胀、肝脾大、黄疸、肝掌、蜘蛛痣以及腹水等[5-6]。由于肝硬化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临床建议采取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诊治方案。

首先,基于中医治疗角度分析,通常会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思想,将肝硬化患者合理地分成不同的证型,包括:气滞瘀阻型、湿热蕴结型、瘀血阻滞型、脾肾阳虚型以及肝肾阴虚型等;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气滞瘀阻型。在明确患者的中医分型情况之后,再采取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这样便能够保证患者获得最为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与此同时,为了明确患者的中医分型情况,会利用到现代化诊断技术方法[7]。比如,本次研究提到的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诊断方法,该诊断方法的应用能够提供清晰的肝硬化病变组织图像,进一步了解患者的门静脉图像具体情况、兴趣区灌注相关参数等,同时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诊断方法具有无创、操作简单、诊断准确率高,易被患者接受等诸多优势,因此可在临床诊断肝硬化患者中采取及应用[8]。此外,近年来,临床有学者表示,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诊断方法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能够为肝硬化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依据;此次得出了与之较为相似的研究成果[9-10]。

在此次研究过程中,入选的肝硬化患者72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滞瘀阻型组和其他类型组,2组均采取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方法进行诊断,结果显示:(1)在峰值延长时间上,气滞瘀阻型组明显长于其他证型组;在肝脏最大密度差值上,气滞瘀阻型组明显大于其他证型组。(2)在门静脉分支积分与轮廓边缘积分方面,气滞瘀阻型组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组。(3)在门静脉灌注量、肝脏动脉灌注量、总肝灌注量三项指标水平方面,气滞瘀阻型组与其他证型组比较均明显更低。由此可见,针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方法,能够对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情况加以了解,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有效依据。此外,本人认为,在使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方法诊断过程中,还需保证诊断工作人员具备高水平的诊断技术水平,严格按照诊断规范流程执行诊断工作,并加强诊断后分析工作,避免误诊、漏诊等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为后续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必要支撑。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肝硬化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方法诊断,能够将患者不同的中医证型情况反映出来,从而为进一步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依据;因此,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方法值得采纳及应用。

猜你喜欢
阻型气滞证型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