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科学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9-07-02 09:07杨联河王建荣易怀敏樊许娜袁淑梦王瑾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调研组被调查者本科生

杨联河 王建荣 易怀敏 樊许娜 袁淑梦 秦 敏 王瑾瑾

(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当今世界正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世界格局正因此而发生深刻调整。加快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高等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充分认识我国在技术革新和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本为本”,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增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是实现新时代高等教育目标、迎接挑战、把握机遇的战略举措。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医药自主创新、推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医药工作者的责任。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加强本科生科学教育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合格的中医药事业接班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近代科学经历了400余年“分科之学”发展,现今已经形成了范围广阔的“科学共同体”。科学已不仅仅是西方“科学家”探知未知世界的一种“特殊方法和工作准则”,至20世纪“科学哲学”的逐渐成熟,表明其本身也已经成为文化和社会现象。在国际及我国的知名院校开设有“科学史”或“科学史及科学哲学”专业。作为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科学已经具有更广阔的内涵和影响,针对“科学”和“科研能力”的高等教育,也应当从“分科之学”上升到“专门教育”。借鉴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从“教学”到“教育”虽只有一字之差,反映的是形势发展了、认识深化了、内涵拓展了、地位更高了。

实际上,我国除中医院校有本科、研究生适用的国家级统编《科研思路与方法》教材,并开设其选修课外,大多数高等院校将本科生科学素养与科研能力的培养寓于专业教学、实验教学、项目研究中[1-3],缺乏本科乃至研究生阶段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的专门通识教育。而在中医院校,该课程的地位也远不及其他素质类教育的课程。截止到2018年8月,发表在中国知网的有关科研思路与方法的教学论文只有8篇,这一现状与其他学科广泛的教学研究形成巨大反差,表明,国内缺乏对开展专门的通识性的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的醒悟。

我校自1990年开设“中医临床科研选题、设计与分析”课程以来,持续开展针对中医类专业本科生科研思路与方法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4-7]。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对照研究策略,采用自编式问卷,调查科研思路与方法的教学效果,以期对科研思路与方法教学理念与规律的系统研究提供依据,也为开展专门化和系统化的本科生科学教育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已学习过《科研思路与方法》的2015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作为调研组,随机抽取未学习过该课程的2015级中医类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本科生作为对照组。本调查共发放640份问卷,回收640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02份,有效率94.06%,其中调研组306人,对照组296人。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在调研组和对照组中发放自编的匿名式问卷,将问卷结果录入SPSS 21.0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1.3 质量控制 在正式调查前发放自编的匿名式问卷进行预调查,并根据反馈信息修正问卷。在正式现场调查之前首先培训调查员,统一调查方式和调查口径。现场调查时,调查员必须负责调查的组织、指导、检查及验收工作。在调查的过程中对部分调查问卷进行复查,控制调查质量,尽量减少偏倚。回收调查问卷时发现不合格调查表,及时改正或另选新人重新调查。所有反馈数据和现场调查数据均使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双人双机独立录入数据并进行查错纠正。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资料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对于选项为多选的数据,使用多重响应描述性分析法;定性资料以率(%)表示,分析时采用χ2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问题1:您认为医学本科生阶段是否有必要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见表1。

表1 医学本科生阶段是否有必要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人数(%)]

问题2:您希望自己哪个方面的科研能力有所提高?(多选题)。见表2。

表2 希望提高哪方面的科研技能 [人数(%)]

问题3:您认为大学是否有必要开设《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见表3。

表3 是否有必要开设《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 [人数(%)]

问题4:您认为本课程讲授效果如何?见表4。

表4 《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教学效果 [人数(%)]

问题5:您在本课程课堂学习中的状态?见表5。

表5 调研组学生课堂学习状态 [人数(%)]

问题6:您认为自己在本课程学习中的收获是什么?(多选题)。见表6。

表6 调研组学生课程学习收获 (%)

问题7:您在本课程中学到了什么内容?(多选题)。见表7。

表7 调研组学生课程学习 [人数(%)]

问题8:您不选修本课程的原因?(多选题)。见表8。

表8 对照组学生不选修该课程原因 [人数(%)]

3 讨论

自“西学东渐”以来,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科学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无法回避、广被讨论的话题。王瑾瑾等[7]关于“中医科研的必要性”的调查显示,16.00%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必要。本文表1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60.63%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在本科阶段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31.23%的被调查者认为“视学科特点与发展趋势而定”,4.32%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必要;表8的调查数据显示,12.84%(11.11%)被调查者“认为科研对于本科生来说不是很重要”。提示,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有相当一部分本科生对作为经典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中医药文化和技术,在其“承古拓新”过程中与科学的交互关系是冲突、互鉴还是融合缺乏理性认识,同时,也提示了在高等中医院校以科学教育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王瑾瑾等[7]对“中医科研的成功标准”的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者认为中医科研的成功标准排名依次为:(1)提高医师的诊疗技术、促进临床疗效;(2)患者满意度提高,医患纠纷减少;(3)能够发表论文,有科研成果;(4)医疗机构的收入提升。提示,被调查者没有充分认识到科学研究对学科理论创新的价值、科学与技术的界限、以及当代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中医在临床”的“实用主义”思想在本科生中也被认同、甚至被强化,这可能是一些被调查者不重视科研能力培养,缺乏培养科学素养自觉性的原因之一。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如何开展科学教育应该被作为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全面发展的中医药事业接班人的重大教育战略问题来考虑。

王瑾瑾等[7]的调查显示有85.82%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医学科研根本不了解。本文表1的调查数据显示,总体有3.82%的被调查者表示无从下手,其中对照组组内占6.08%。表明,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有培养科研能力的需求,但科学教育的渠道欠畅通。

表3的调查数据显示,调研组和对照组组内分别有71.57%、55.40%,总计63.62%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开设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表1、表3“有必要”项下调研组的组内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未经过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学习的被调查者对科学教育的认可度和自觉性不足,专门的科学教育对引导本科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与如何解决科学问题联系起来,并进而厘清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表2的数据与表7数据提示,我校现行的《科研思路与方法》教学内容与被调查者的意向相一致。其中,表2的调查结果提示,被调查者期望学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文献检索、实验操作、统计分析和论文撰写方面,实际上是基于学生教学实验的升级版,表7数据提示,被调查者关注到了研究设计、科学选题的重要性,对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的认识显著提高。同时,应该注意到,该课程在“拓展了知识面”(见表6)和“调查问卷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但由于资金、教师精力和教学时间等方面的原因,无法满足被调查者“实验操作”方面的需求,表明,课堂教学只是本科生科学教育的一个环节,“知行合一”的科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渐进的过程。

表3的调查数据显示,调研组和对照组组内分别有0.33%、5.41%,总计2.83%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必要开设该课程;分别有28.10%、39.19%,总计33.55%的被调查者认为依个人需要。调研组的组内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调研组对该课程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结合表8:61.82%(53.51%)的被调查者因“学分已修满”而未选修该课程。提示:从教学计划和教学质量层面提高该课程的知名度,以提高本科生对该课程的关注度,进而提高本科生培养自己科学素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是该课程应该努力的方向。

表3的数据,结合表4:调研组只有26.14%“达到了预期效果、提高了能力”、表5。总计有20.26%课堂学习状态不良。表6:“拓展了知识面”的人数高于“增强了科学素养”“加强了科研兴趣”的人数。表8:5.41%(4.86%)的被调查者“听选修过的学生说选修该课程无收获”、6.76%(5.85%)的被调查者认为“该课程老师授课能力欠佳”。提示:该课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师资力量有待加强,这样才能更大比例地实现选课同学的预期,更有效地强化本科生的科学素养和科研兴趣。

综上所述,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科研思路与方法》以提高本科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但本科生的科学教育是系统工程,专门的课堂教学只是科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国家和众多高校都已经在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培训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以整体观念将本科生科学教育脉络凸显地专门化和系统化,而后,将每一个教育环节置于整体系统中深入研究,将会事半功倍地提高本科生科学教育的效率。

猜你喜欢
调研组被调查者本科生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全国工商联调研组莅临澄海调研玩具产业发展状况
云浮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调研龙美达石材共享平台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00后阅读偏好的三大特点
环保部固废中心、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联合调研组对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进行调研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莅临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考察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