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提升幼儿自主游戏水平的策略研究*

2019-08-15 11:05长泰县第二实验幼儿园蔡金莲
幼儿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导图游戏幼儿

长泰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蔡金莲

自主游戏是指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发、自主、自由地活动。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常常出现游戏水平不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自主意识不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不高、合作能力不足等。

思维导图是一种集图形与文字为一体,开发思维潜力、提高思维能力的简单高效的工具。思维导图主要有八种类型,包括圆圈图、树状图、气泡图、双重气泡图、流程图、复流程图、括号图、桥状图等。思维导图不但可以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幼儿把想法“画”下来,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图像思维能力、色彩及空间感知能力,让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从而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我园基于多年的教育实践,依托省级课题“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幼儿自主游戏水平的实践研究”,探索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幼儿自主游戏的策略。我们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思维导图类型将自己在游戏中的各种想法用绘画的形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启发幼儿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

一、思维导图在提升幼儿自主游戏水平中的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那么,幼儿园的游戏仅仅是玩玩而已吗?幼儿园中的游戏能给幼儿带来什么呢?如何让幼儿玩自己的游戏?实践中,我们发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幼儿自主游戏中,能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等。

(一)思维导图利于突出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自主游戏中,幼儿有自主决定权,如今天想玩什么、和谁一起玩、选择哪些材料、怎么玩……游戏前,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思维导图类型,运用自己熟悉的图标或者符号,将自己的真实想法一一画在思维导图上;游戏过程中,幼儿根据自己规划的思维导图进行游戏,而不是随意或者根据教师的指令玩。利用思维导图的自主游戏,既有计划性,又突出了幼儿的自主性。

(二)思维导图利于养成幼儿独立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思维导图是激发幼儿学习乐趣的有效工具。如“管道工坊”游戏区,幼儿通过自己安装水管、观察水流现象,比较、分析水流的速度。每一次操作之前,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利用思维导图画出自己在上次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本次游戏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幼儿的独立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思维导图利于提升幼儿合作探究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只有促进儿童和同伴形成合作关系,才能使儿童摆脱无意识的自我中心状态,才能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我们以思维导图为媒介,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设计“角色分配”。如民俗表演区中的“舞龙舞狮”表演,游戏前,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节目后,自主邀请同伴和自己一起表演“舞龙舞狮”节目,协商角色并推选一名代表负责设计思维导图,以记录幼儿号数的方式将抬“龙珠”“龙头”“龙身”的同伴一一画在思维导图上,所有参与这个节目表演的幼儿一目了然。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合作的方法,获得合作的关键经验。

二、思维导图有效提升幼儿自主游戏水平的策略

发挥好思维导图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各个环节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从而提升幼儿自主游戏的水平。

(一)思维导图助力游戏计划的制订

传统的游戏活动中,幼儿来到自己选择的游戏区,他们往往突发奇想,随意决定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使用什么材料玩。游戏中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幼儿简单地搬弄游戏材料,或者在各个游戏区中漫无目的地自由穿梭,这里走走,那边逛逛……幼儿的游戏水平很难提高,目标完成度较低。思维导图的介入,能够有效地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可以在游戏之前引导幼儿尝试运用思维导图设计自己的游戏计划。

大班幼儿想象力非常丰富,抽象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对事物的表征能力较强,所以教师巧妙地引导幼儿利用合适的思维导图类型,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和图标设计游戏计划,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游戏的计划性。如大班民俗表演区,教师在游戏前引导幼儿小组商议后运用“括号图”或“树状图”等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合作设计各个游戏区角色的分配。(如图1、图2)

中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表征能力有一定的发展,不过还比较薄弱,所以教师引导幼儿使用简单的思维导图类型设计游戏计划。如中班的角色游戏“哈乐小镇”,教师引导幼儿运用“气泡图”自主设计“顾客”的角色职责:乐乐商场的“顾客”,到“银行”先取一些1元和100元的“钱”,可以到“超市”购买“手机”和“苹果”,再到“快餐店”买些“鸡块”“汉堡”和薯条……(如图3)

图1 舞龙舞狮

图2 新婚嫁娶

图3 “顾客”活动图

(二)思维导图助力游戏材料的投放

游戏材料的投放是否合理、种类是否多样化、能否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影响了幼儿游戏质量以及游戏水平的高低。如果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的材料既多又杂,没有进行很好的归类,幼儿就会频繁地更换各种游戏材料,或者简单重复地摆弄游戏材料,导致游戏水平较低。思维导图的巧妙利用,能有效地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如小班“美劳工坊”游戏材料的介绍环节中,教师将思维导图与课件的制作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

(三)思维导图助力游戏规则的设置

游戏前,教师都要强调活动的游戏规则,提出注意事项,但多数幼儿到达游戏区以后几乎全忘了,尤其是针对中、小班的幼儿采取这样的方式强调游戏规则,效果甚微。融入思维导图以后,幼儿的规则意识更强了,游戏水平显著提高。

(四)思维导图助力游戏任务的完成

一般情况下,教师按照游戏任务完成效果来判断幼儿游戏目标的达成度。如果教师将游戏任务融入思维导图,能够很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游戏任务,从而引导幼儿带着预设的目标进行游戏。如在小班玩水区“捞鱼”,教师引导幼儿结合“桥状图”(图4)将捞上来的“鱼”根据思维导图上的标志进行分类,融科学活动于小班自主游戏中,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再如中班建构游戏“长泰文庙”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长泰文庙平面图以后,运用“流程图”(图5)自主画出建构文庙的先后顺序(孔子行教像→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帮助幼儿理解建构的任务,为目标的达成做好铺垫。大班户外游戏“绿港园”中,教师在活动前引导幼儿运用“树状图”(图6)规划游戏内容,可以去“采摘区”自助采摘果蔬,也可以去“钓鱼区”自由垂钓,或者去“蔬菜秀表演区”自由装扮表演节目庆丰收,体验自主游戏的快乐。

图4 小班区域游戏“捞鱼分类”

图5 中班建构游戏“长泰文庙”

图6 大班户外游戏“绿港园”

三、问题反思

(一)目前真正研究思维导图与幼儿自主游戏相互作用的资料较少,且实例缺乏。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幼儿自主游戏之中,对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地学习和提高。

(二)幼儿园各年龄段幼儿之间的思维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引导幼儿选择什么样的思维导图类型、运用什么样的模式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游戏中解决相关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思维导图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价值显而易见,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希望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猜你喜欢
导图游戏幼儿
烃思维导图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第6章 一次函数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