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大班“小编剧”创作剧本的策略*

2019-08-15 11:05厦门市集美区杏滨中心幼儿园
幼儿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儿童剧螳螂蚂蚁

厦门市集美区杏滨中心幼儿园 丁 薇

儿童剧活动是儿童以自主创编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活动。开展儿童剧活动的首要工作是幼儿自主创编剧本的内容,如果儿童剧的剧本由教师先提出,幼儿就会按照教师的思路创编。渐渐地,他们会失去对儿童剧的兴趣。幼儿是儿童剧的主人,他们喜欢创编自己的剧本,他们有能力利用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切素材去创作。

大班幼儿目的性与计划性较强,他们不仅是儿童剧的演员,更是创编儿童剧剧本的“小编剧”。教师如何支持他们创编剧本?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尝试,并总结出四个策略。

一、以故事为蓝本,引导幼儿想象并创编

儿童剧剧本的内容一般是围绕一定的事件或文学作品展开的。故事如同一种结构性的支柱,支撑着活动并贯穿始终。所谓故事不仅是文学作品,也可以是幼儿自己创编的故事以及他们的想法、所经历过的事情。幼儿的生活是生动而具体的,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冲突和矛盾,还有他们的奇思妙想,都可以成为儿童剧剧本的内容。在幼儿园里,常常看到幼儿阅读一些有趣、情节跌宕起伏的绘本,也常常看到他们因为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与同伴进行互动、想象,甚至探究。此时,教师应在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以故事为蓝本,给幼儿提供想象的支架,引导幼儿对剧本展开想象。这是儿童剧剧本创作的萌芽阶段,也是开展儿童剧剧本创编的最重要的环节。

[案例一]大班主题活动中,幼儿对绘本《调皮的螳螂咯乐乐》特别感兴趣。午饭后,幼儿还经常谈论。有的幼儿甚至使用区域材料制作螳螂,并对螳螂的特征和习性——结婚生子、妻子会吃丈夫、大吃小等进行探究。于是,教师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及教育契机,引导幼儿以绘本《调皮的螳螂咯乐乐》的故事为蓝本进行想象、创编。幼儿围绕一连串的问题展开讨论,构成整个剧本的主要框架:“咯乐乐是什么样的螳螂?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小螳螂会怎么样?小螳螂遇到了哪些危险?怎么解救?最后的结局又会是什么呢?”

教师:你们觉得咯乐乐是什么样的螳螂?可能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

幼儿1:小螳螂很调皮,它不听爸爸妈妈的话。

幼儿2:小螳螂自己一个人要去远足。

教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3:小螳螂在路上遇到了很多昆虫朋友。

幼儿4:遇到了蜜蜂、蜻蜓、七星瓢虫、萤火虫。

幼儿5:大家叫小螳螂赶紧回家,可是小螳螂不听。

教师:后来呢?

幼儿1:后来,小螳螂真的发生危险了,遇到了它的天敌——蚂蚁。

幼儿3:蚂蚁们要把小螳螂抬回去做美食。

教师:你们觉得小螳螂会怎么做呢?

幼儿6:它可以呼叫其他螳螂来救它或是叫它爸爸妈妈来救它呀!

幼儿5:小螳螂也可以躲起来,这样蚂蚁就发现不了它了。

幼儿7:可是,蚂蚁已经发现了螳螂。

幼儿8:那可以把小蚂蚁站的那个树枝砍断,这样蚂蚁就会掉在地上,小螳螂这时候就可以逃跑了。

幼儿9:蝴蝶发现了,叫来了很多昆虫。

幼儿10:最后,大家一起救出了小螳螂。

最后,幼儿把故事的内容改编为:有一只小螳螂特别调皮,在家经常做一些危险的事情。有一天,它独自去远足,在路上朋友们劝它赶紧回家以免遇到危险,可是它还是不听。后来它真的遇到危险了,最后昆虫朋友们一起救了它。

故事中小螳螂遇到的每个昆虫朋友都以“小螳螂,你要去哪儿?”为开头见面语言,以小螳螂的回答“我才不怕”为对话的结尾。大家梳理出故事的角色,分别有小螳螂咯乐乐及其爸爸妈妈、蜜蜂、蜻蜓、七星瓢虫、萤火虫、蝴蝶、蚂蚁等。当故事有了基本的框架后,幼儿经常会在语言区讲述故事对话、在表演区表演故事,有时还会出现新的想法,改变原先创编的角色或者对话内容。经过多次的“讨论—表演—修改”,幼儿最终把剧本分为了三幕:调皮的螳螂咯乐乐、咯乐乐去远足、咯乐乐获救了。幼儿还给故事取了个新的名字——“小螳螂去远足”。

二、通过交流、讨论,引导幼儿丰富角色

角色是儿童剧中的核心要素。角色的行为和对话能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思想。当确定以某个故事为蓝本后,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或集体的方式,围绕选定的故事中角色的对话、情绪、思想等,与幼儿共同分析、梳理、讨论,提高幼儿塑造角色的能力。有些故事中的角色对话与行动,脱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或者不符合幼儿的兴趣,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生活体验,引导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角色的语言和行动。

[案例二]《菲菲生气了》,这是一本描写幼儿如何调整自己消极情绪的绘本。绘本讲述了:菲菲在玩玩具的时候,她的姐姐抢了她的玩具,她的妈妈认为该姐姐玩了。妈妈这样说,菲菲就更生气了。她大叫,扔东西,咆哮……菲菲离开了家,一个人跑到外面发脾气。在看到大自然环境中的鸟、树、大海,她平静了下来,不再生气了。最后她回到了温暖的家。

幼儿很喜欢这本情绪绘本,确定以这个绘本故事为剧本蓝本后,幼儿发现了问题:绘本里几乎没有角色的对话,该怎么表演呢?于是,他们决定要自己创编角色的对话。教师引导幼儿猜测并讲述角色对话:“画面上有谁?她在做什么?她会说什么?”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觉得菲菲跑步后会说:“我好累呀!跑不动啦!我好饿呀!”还想象、讨论出菲菲生气时可能有五种台词:“哼!我再也不跟你玩了。”“我要找你算账。”“要是我可以换一个姐姐该多好啊!”“气死我啦!”“我要揍扁你!”教师把幼儿的想法记录下来并让他们自由分小组讨论哪句最合适。最后,幼儿自主选择并生成了剧本角色台词的初稿。

三、妙用“无字书”,支持幼儿记录剧本情节

创编剧本的过程中,幼儿很踊跃,但他们自身无法记忆过程中的全部信息。教师可以通过录像等手段,帮助幼儿记录创编的成果;也可以在幼儿想象剧本情节、口头讲述剧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将自己创编的剧本内容画出来。幼儿“画”剧本——“无字书”就是通过图画、符号、自创图形等,连贯、完整地表达一件事情或一个故事。大班幼儿绘画剧本内容时,同伴间看不到角色对话或是看不懂所要表达的意思时,教师可以引导绘画的幼儿看图讲述自己创编的内容。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学习技巧,如用对话框记录角色对话、用数字或箭头记录剧本情节的发展顺序等。

[案例三]区域活动时间,幼儿在美工区画自己创编的故事情节。其中有一个幼儿画了一群蚂蚁和一只螳螂,其他幼儿看到了就说:“蚂蚁和螳螂在一起玩吗?”“不是吧?蚂蚁和螳螂不是天敌吗?”这个小作者听到了,站出来告诉他们:“是螳螂遇到危险了,被这群蚂蚁围攻啦,蚂蚁要吃螳螂。”后来,这个创编“螳螂被围攻”的幼儿重新绘画了他的故事情节。他在蚂蚁的上方加入了一些圆圈,里面画了一些刀叉,代表蚂蚁想要吃掉螳螂的意思。这样的“无字书”能更好地让幼儿记录创编剧本的情节,同伴之间也能理解其内容。

不可以爬高

快下雨了,你快回家吧

螳螂被蚂蚁围攻

四、引导幼儿分工合作,完成剧本创作

幼儿的分工合作不仅仅体现在表演中,在创编剧本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该引导幼儿与同伴分工合作创编剧本,最终形成完整的儿童剧内容。在创编剧本时,经常会出现幼儿只想创编自己喜欢的那部分情节,导致剧幕内容不完整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经过讨论,最后决定:每一个剧幕及每个情节都要有人创编,这样才不会漏掉一些剧本的内容,剧本内容才会完整;按照组别分工,每组创编不同的剧幕,然后每一组请一个代表跟大家一起分享小组创编的故事,再进行调整、补充。

[案例四]在大班儿童剧《小螳螂去远足》的活动中,幼儿学会了运用“无字书”的方式创编剧本的情节,他们把自己创编的故事情节展示在语言区。刚开始表演时,教师发现幼儿偶尔会相互争论角色的台词、顺序或表演的内容。

幼儿1:小螳螂咯乐乐去远足的时候是先遇到蜜蜂的,你们表演错了。

幼儿2:没有,是先碰到蜻蜓的。

幼儿3:我记得是先碰到蜜蜂,然后是蜻蜓、七星瓢虫,最后是蝴蝶。

幼儿4:还有一只萤火虫呢!

幼儿5:那我们去看一下我们上次画的剧本嘛……

几个幼儿跑去语言区看了看自己画的剧本,然后又交流了起来。

幼儿1:小螳螂咯乐乐遇到了蝴蝶啊,怎么没有蝴蝶啊?

幼儿2:对,我记得是五只昆虫。

幼儿3:没有那么多昆虫啊!后面就是碰到了蚂蚁,遇到了危险。

幼儿4:可是,到底它先遇到谁的呀?

…………

教师听到了他们持续一段时间的对话,发现了问题,介入引导。

教师:你们对表演内容有疑问的时候可以去看看剧本。但是,你们能从你们自己的剧本里找到解决办法吗?

幼儿1:不行,我们创编的剧本内容都不一样。

教师:哪里不一样了?

幼儿2:有的人说有遇到蝴蝶,有的说没有。上次我们讨论说没有遇到蝗虫,有人还是画了蝗虫。

幼儿3:我们也不知道小螳螂咯乐乐先遇到了哪只昆虫。

教师:因为上次你们在创编剧本的时候,都只把自己想画的内容画出来,所以剧本内容不够完整,也会有小朋友有不一样的想法。那你们觉得该怎么办呢?

幼儿4:那我们可以商量一下到底有遇到哪些昆虫,然后大家一起画。

教师:那怎么商量一起画?

幼儿5:可以合作呀!我们分组创编,然后一起画出来。

教师:非常好!那么,创编完剧本,大家怎么才知道你们故事的顺序呢?

幼儿1:可以在每张纸上写上数字,就像绘本里的页码一样。

在创编剧本后,幼儿互相讨论,对每人画的剧本进行故事情节的梳理并标上页码,最后由小组推选代表在集体面前分享讲述。后来,他们还在区域活动的时候为这本剧本创作了封面、封底。最后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一部三幕的完整剧本创作完成。

总之,教师支持、指导幼儿自主创编儿童剧剧本,首先要保证幼儿拥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权利,为他们创设宽松自由的氛围,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协商和磨合。

猜你喜欢
儿童剧螳螂蚂蚁
儿童剧发展之我见
现代儿童剧发展的研究
螳螂
我的妈妈是儿童剧演员
发展与反思—儿童剧的发展路径
螳螂
螳螂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蚂蚁找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