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习作视角 拓宽阅读视野

2019-09-10 07:22陆佩佩朱春燕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主题性群文习作

陆佩佩 朱春燕

主题性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立足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主题性群文阅读中关注学生习作视角的多样化结合,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遵循在常态中找非常态、在偶然中找必然、在对比中发现闪光点等,选择有探讨价值的习作视角组织教学,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温儒敏教授强调要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最管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新时期教学应该在学生多读书的基础上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落实人文素养的培养,落实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此主流思想的引领下,课堂正展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群文阅读因为在单位时间内阅读量大、注重多文本结合、能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一、优化阅读教学,主题引领群文阅读

现代学生学习的最大弊病就是少读书、不读书。光是阅读教材中少量的课文,学生的阅读量远远不够,花较多的工夫进行课文精读、分析,不去阅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方法无法在阅读中得到真正的运用。

群文阅读应运而生、蓬勃发展,用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比起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是目前课堂很好的阅读教学补充。群文阅读教学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教师少讲或不讲,以关键性的任务、驱动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另外,将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学生的交流是一种聊天式的读书分享,使课堂教学迎来了新面貌。

主题性群文阅读教学寻找具有某种关联的“同一类”文本,或者说属于同一主题的文本进行阅读教学,给学生带来“同中求异”的阅读新体验,使学生对“同类”文章有全新的认识,获得更广阔的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关注习作视角,紧抓阅读焦点

倪文锦教授对语文教育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作出了肯定的答复。在他看来,语文教育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么,从何处入手呢?当然还是得从阅读教学入手。阅读教学除了引导学生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欣赏美文以外,还可以换一种角度,即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品味作品,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写作视角,如此会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细读文本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视角,作者的视角应该是其中最不可忽视的一种,从这种视角去阅读文本就好像是将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从这个镜头中会观察到一些有趣的平时不易被察觉的细节、新意,教师应抓住其中之一,选择多篇有该“共性”的文本,组织学生阅读思考,为学生的阅读打开另一扇窗。

倪文锦教授认为群文阅读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乃至创造性思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群文阅读中关注习作视角的多样化结合,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1.宏观与微观视角相结合

群文阅读强调多篇文本的比较阅读,强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种事物。如同样是感叹朝代更迭、历史兴亡,杨慎的《临江仙》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从宏观的角度,将历史长河的奔腾与历史的兴衰、人生的成败得失相结合,表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而杜牧的《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则从微观的角度,由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对前朝人、事、物进行了慨叹。教师将这样的文本结合,一定会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新天地。

2.逆向与顺向视角相结合

同样是赞颂梅花坚贞不屈的品格,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用百花争艳,梅花独自凋零却芳香如故来表现其品格,而毛泽东同志的《卜算子·咏梅》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却用花开报春来体现其品格。两首诗一个“零落留香”,一个“花开俏立”,一个顺向视角,一个逆向视角,都是赞美梅花,放在一起品读,别有一番风味。

3.主体与客体视角相结合

如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中,作者冰心与儿童眼中的春天是不同的,同样是寻找春天,冰心奶奶眼中春天与儿童一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儿童就是春天的象征,因此便“只拣儿童多处行”去寻找春天。但是,作为客体的儿童却并不相同,在儿童眼中热闹的地方、游人多的地方就是春天,因此“只拣游人多处行”去寻找春天。这种主客体视角的切换妙趣无穷,一主一次,结合鉴赏,一定能打开学生习作的新思路。

4.文学与科学视角相结合

同样是描写杏花,宋代叶绍翁笔下《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描绘的杏花明艳动人,颇有一股文人雅士的风味,而竺可桢笔下的《第一朵杏花》则是他科学观察的依据。文学性与科学性两者不同风格的描述,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关系到体裁、表达内容、文章主旨等多方面的内容,可谓以小见大,值得一探。

当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组合,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但是这种组合方式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文本内容,并具有较为广阔的视野才能精准定位到不同文本中反映的相关联的内容,需要教师深入研究、系统整合、反复推敲、再三验证后才能让学生进行组合阅读,否则会误导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得不偿失。

三、有效选择习作视角,组织群文阅读

在进行主题性群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想要对习作视角进行探讨,如何才能在几篇文本中快速有效地找出可供探讨的习作视角呢?可参考以下几点:

1.常态中寻找非常态

如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中寻找春天,正常情况下,肯定是儿童跟着大人一起游春、赏春,而我们的冰心奶奶却偏偏要跟着儿童走,儿童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春天。教师抓住这个视角转换的“非常态”现象,就能够体会作者的用意。

2.偶然中寻找必然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一次偶然的科学实验揭开了“雷暴之谜”;牛顿因为“偶然”的一次被苹果砸,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偶然”造就了这两位人物的成功,但是,为什么“偶然”只降临在这两位人物身上,而不降临在你我身上,这两个“偶然”之中,还隐含着哪些“必然”呢?可以组织学生就这类文体进行阅读,引發学生深思。

3.对比中发现闪光点

在群文阅读中可以将不同的文本进行对比阅读,通过对比得出的观点、经验或者建议肯定比单篇阅读归纳总结得出的要真实可信,印象深刻。尤其是在主题性群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在同一主题下范围更加统整,得出的结论更加聚焦,更加直观。没有对比,就没有闪光点;没有对比,就没有特点;没有对比,就没有发展。让学生在多文本的对比阅读中寻找阅读的乐趣。

倪文锦教授指出:群文阅读强调多角度观察。对于文本习作视角的多角度观察形成有规律的阅读指导,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明确作者的习作意图,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汇龙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主题性群文习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图案之于空间:概念性图案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增强服务意识 打造为民频率
主题酒店客房空间的主题性设计研究
特效电影中的音乐表现分析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