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对策

2019-09-10 17:31居晓雅
学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居晓雅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部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阅读能力是息息相关的,在核心素养的多项要求中,审美素养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阅读作品中的美学内涵和情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能力;核心素养

前言:

《新课程标准》将语文的性质定位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总目标还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从语文教材出发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小学生的入门学科,阅读教学更是重中之重,阅读教学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科知识水平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涵养和审美意识。小学生的内心纯真美好,教师要注重阅读教学设计的多样化和丰富性,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言之美,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

(一)审美能力的界定

通常人们所说的认识美、评价美的一种能力就被我们称作为审美能力。它包括审美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等。而且审美与艺术和欣赏也是密不可分的,它的形成是以艺术素养为基础,在后天的艺术欣赏与创造中发展,因此我们有些时候也可以把它称作为“艺术鉴赏力”。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人们发现美并用美的眼光欣赏和创造世界。

(二)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两者的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崇下,在实行素质教育的浪潮下,审美能力的培养成为了语文教学任务之一。当前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都是一些意境优美、寓意深刻的文章,它们之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都富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值得老师和学生去探求。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对他们进行审美的教育,当“日常性情感逐渐发展为审美性情感,他们能对作品所隐含的情感和意味在审美感受中达到直觉性的把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审美能力是一般情感能力的提升,“是一种生理与心理,也不是纯粹的自我表现,而是个体与社会交融关联的对象化和交流性的表现。”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对策

(一)让学生在朗读中享受语言美和自然美

朗读是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一种形式,学生通过朗读可对文章形成全面、具体的了解,加强对文章的品读。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反映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精气神,学生在朗诵中投入的情感越多,朗诵声音洪亮清晰,代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越大。教师应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去朗读文章,充分感受文字的魅力。例如:小学语文第11册《草原》感受草原之美,体会学习老舍恰当运用比拟句及适当抒发感想具体写出草原特有之美的表达方法

草原上风景美,草原上人们的热情更感人。“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好客的主人还端来了最有名的手抓羊肉;鄂温克姑娘们唱的唱,跳的跳,体现出草原上人们的热情好客。“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读到这里,我们不由得想到一首歌曲:“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怪不得老舍先生在文章最后这样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二)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对学生进行阅读审美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想象,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课文中所要表达出来的情绪以及所描绘的意境,进而使学生可以在阅读中体会到审美的重要性。特别是对散文以及古诗词进行教学时,更加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对学生理解文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乡下人家》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乡下人家朴素的景致、祥和的气氛、勤劳的生活;同时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生活的美好品质。

在教学中,我始终抓住能集中概括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的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进行教学。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能体现乡下人家獨特的生活坏境,迷人的风景的句、段,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将作者描绘的画面与亲眼所见的画面联系想一想,然后交流品味,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读文后,我让学生把作者描写乡村风景的语句或段落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并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中交流,随后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反复读,找出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你想怎么读这些句子?从这一段中读出了哪些写作方法?学生交流,作者这样写你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接下来让学生运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自由组合学习其它描写乡下人家的几个场景。每个场景都有学生学习,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致高涨,达到了学生与文本共鸣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美的意境

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营造美好的意境,使学生更加强烈且直观地感受到课文中文字所构建的美好意境。例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教师可根据文中对珍珠鸟的外貌描写部分选取适合的图片与影像资料,向学生展示色彩鲜艳、活灵活现的珍珠鸟形象,使学生对珍珠鸟的习性等其他方面描写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接着教师在分析“小鸟出世”片段时,根据“起先”“随后”“渐渐”及“一天”一系列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体现小鸟活动范围从笼子过渡到周围各处的变化,突出小鸟出世时的可爱。最后教师可通过题材为珍珠鸟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珍珠鸟在野外的生存过程,增强文章对学生的感染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让学生接触正面、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得以熏陶在高雅、艺术的文学气氛中,感受作品作者的心理世界及丰富、细腻的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向学生传播一定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徐光华.紧紧抓住教学关键着力培育核心素养――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步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5:43-47.

[2]李作芳.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4:60-61.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