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历史课堂小结

2019-09-10 17:31薛文涛
学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课堂小结知识体系学科素养

薛文涛

摘要:高中历史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学生认知过程的重要阶段。精湛、成功的课堂小结可以使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使知识得到升华,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课堂小结;知识体系;学科素养

高中历史课堂小结是学生认知、学习过程的重要阶段、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结完成历史教育的任务?笔者从课堂小结的“地位”、“形式”和“注意的事项”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敬请大家不吝指正。

一、课堂小结的作用:

它通过对知识的进一步加工、处理、整合概括,将庞杂的课堂内容简单化、概括化、体系化,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明确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并使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课堂小结的形式:

(一)语言线索式小结。教师用简练、概括的语言把历史基础知识按照背景、原因、条件、过程(措施或内容)、结果和影响(或作用、意义)等方面进行简要、概括地归纳总结,提高了学生梳理知识、掌握知识的水平。教师同时要根据教学经验指出知识的易混点、误解点和模糊点使学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记忆深刻。但这种小结又不是对之前课堂所讲内容的简单重复,而要依据“课程标准”、学科素养进行升华、运用新的史学观点予以拓展和解读,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表格比较式小结。就是把两个相似的历史事实,从发生的原因(背景)、过程(内容)、目的、作用(影响)等多方面对比、分析、理解,分相同点和不同点,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以加深对新授知识、所比较的对象的理解和巩固,以此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并深层理解历史问题,同时对所比较的对象多角度地分析对比,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唯物史观素养。并为解决现实问题打下基础。

(三)逻辑结构图示式小结。就是将所讲授内容用知识结构图或知识体系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这种小结方式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深层理解历史知识,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后,按照科学、合理的逻辑思维、联系的方法整理成结构图,它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并使学习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四)问题探究式小结。讲完新课内容之后,教师小结时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对本堂内容进行及时巩固消化,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有一种成就感。如讲完《社会主义健身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之后,提出以下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建立的?学生在完整回答问题时,必然涉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前提(建国后主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基本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过程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三方面内容。

(五)习题训练式。即小结时,通过定量的练习题,题目可以是选择题,以考察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也可以是材料解析题,从中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题目的设计要求教师在课前依据课程标准确定重、难点,精心选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如高考真题,也可以是与现实、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材料和题目)。但最后还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出本课所讲的主要内容、知识的基本框架结构,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教学效果最大化。

(六)历史年表式小结。以学习小組为单位分组编制年表是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它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施的过程中,除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外,代表的发言使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素养得到培养,并逐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实。

(七)补充式小结。 教科书对历史事实的编排不可能面面俱到,也给学生留下了探究的空间,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置疑并解决,作为对知识完整性的补充。如在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后,提问: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会列举出各种因素,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最后小结:战争的胜利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双方实力的对比,具体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说明战争具有正义性;“统一战线”聚合了全民族的力量,加之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实力大大增强,胜利就成为必然。

三、课堂小结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切实重视课堂小结的作用。课堂小结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堂内容在最短时间的第一次有效巩固和复习,它不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简单地重复,而是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升华,对培养学科素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和学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前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不能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甚至可有可无。尽管课堂小结的作用如此之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对一节课的开头比较重视,精心设计、而对课堂小结,则草草了事,甚至干脆忽略。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亲和力,要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高度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对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梳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把小结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并帮助学生学会小结,使小结成为学生一种良好的习惯。

(三)坚持问题导向:课堂小结通过独具匠心的不断设疑和解答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要与学生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社会的热点问题密切联系起来,找准切入点,达到历史教育的目标。

(四)以“新课程标准”为纲。课堂小结要凝练学科核心素养,用新理念、新思想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帅小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课堂小结也是一门艺术,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小结的形式多种多样,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通过小结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教育科学出版社

[2]《中学历史教师教学技能》赵克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历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7年版

猜你喜欢
课堂小结知识体系学科素养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课堂小结给化学教学减负
数学教师的课堂小结方式探析
课堂小结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