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路径分析

2019-09-10 17:31孔源
学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培养路径核心价值观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育当代高校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促进他们文明素质的提高,对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高校在校生中开展并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质量。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参与,笔者在本文中就培养高校在校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加以分析,以期提高培育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

进入新世纪后,国家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互联网日益普及,社会上出现多种文化思潮,这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培养高校在校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显得极为重要。笔者在本文中就培养高校在校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加以分析,以期提高培育效果。

一、充分发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作用

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因此高等院校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当代高校应该自觉肩负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

1.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

在大学生众多课程中,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三观的形成中处于重要地位,成为高校在校生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作为高等院校思政教师,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主动讲精、讲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让学生对其内涵深刻的理解,能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作用和价值。在课堂上多江姐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去感染和引领学生,和执教内容相结合,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公益活动,把社会公益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2.要重视学校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

高校能够公平、公正、平等的对学生经管理,会对高校生的民主、平等、公正意识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加以注意,如学生的评优评先、入党等这些和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活动,一定要秉承公平、公正意识。万全按照既定的评选办法,坚持原则,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参选学生。严格评选程序,充分听取广大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内心所想。唯有如此,才能把民主、公平、公正意识向学生传递,让这些意识成为他们今后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二、充分发挥家庭在培养敬业、诚信、友善意识中的积极作用

我们都知道社会的细胞是家庭,这也是孩子們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行举止会严重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取向。习总书记层谈过好家风的重要性。所以,在培育当代当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应该对家庭的重要性加以重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诚信、敬业和友善意识培育的过程中,家庭的重要性。

1.父母的敬业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岗、敬业意识

大学生即将面临工作,处于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学生家长所从事的职业会对学生今后的择业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家长对自身从事工作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今后对待工作的态度。家长对工作是否爱岗敬业,是否有敬业意识,大学生会从中学到很多,因为他们正处于形成良好职业观的重要阶段。所以,社会上应该重视并积极倡导家长为子女做好正确示范引领作用,在社会上大力倡导爱岗敬业典范,广泛宣传事迹。从个人角度来看,作为大学生家长,应该秉承为孩子负责的态度,自觉培养孩子爱岗敬业的精神,培育他们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父母的诚信、友善行为有利于大学生诚信、友善态度的形成

从人的角度来看,社会和谐就是人与人之间友善诚信。不仅如此,诚信和友善也是文明、民主社会的必然要求。相关研究表明,在影响大学生诚信、友善形成的众多因素中,父母是最重要的因素。父母在邻居之间、朋友之间等各种生活琐事之间表现的是否诚信、友善,给大学生带来正确、直观的示范,大学生也会直接效仿父母的为人处世方式。所以,作为大学生的家长,为了孩子今后更好的发展,应该具有友善、诚信的行为,社会也应该大力倡导宣传诚信、友善事迹,以便于更好的培育高校在校生的诚信、友善意识。

三、充分发挥社会培养大学生爱国、法制意识的主渠道作用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由于人生活在社会之中,所以社会必然会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家庭、学校对比社会来讲,对学生的法制、爱国意识的培养相对较差。所以,我们必须站在社会的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制、爱国意识加以培养。

1.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意识

大学生具有丰富的感情,他们嫉恶如仇,因此该群体的思想意识表现出较强的可塑性。我们要对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的利用,以此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利用好网络、报纸等媒介,在社会上形成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让大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爱国主义的魅力。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建军节、国庆节、主题党日、国难日等,集中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爱国主义,还应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热点话题,激发在校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利用法制案件培养大学生的法制思维

当前,国家致力于依法治国建设,徐徐拉开依法治国的大幕。同时,社会上在致力于纠正冤假错案,也充分彰显了国家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和毅力,增强人们依法治国的信心。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案件,在大学生群体之间广泛的宣传,走进课堂,走进图书馆,走进宿舍,从这些案件中教育和启发大学生,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国家的法制在不断完善,这对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速度稳中求进,不断扩宽民主渠道,社会上存在多元的文化,在此背景下,对当代在校大学生进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社会在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作用,高校在发挥核心作用的同时,要积极联动社会和家庭,以更好的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育。

参考文献:

[1]李春梅, 魏忠明, 刘会亭.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J]. 湖北社会科学, 2010, 2010(9): 196-198.

[2]陈汇.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以底线伦理到终极价值的转换为视角[J]. 教育探索, 2011(6):124-126.

[3]陶绍兴, 朱芬华, 计宏亮.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 32(5):81-84.

作者简介:孔源,女,1988年05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人,汉族,研究实习员,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艺术理论研究,大学生党建与思政工作。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培养路径核心价值观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