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合并卡波西肉瘤1例

2019-10-25 05:33贾红彦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波西双下肢肉瘤

贾红彦,张 瑜,林 萍*

(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肾病内科,吉林 长春130021;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急诊医学科)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32岁,蒙古族,因“双下肢皮疹11月余,发现尿蛋白阳性3月余”入院。患者缘于11月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皮疹,呈紫癜样,压之不褪色,不伴有瘙痒,未在意,未系统诊治;3个月前就诊于当地医院,发现尿蛋白3+,尿潜血3+,血肌酐107 μmol/L,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未住院治疗,后口服中药1个月,出现全身大面积皮疹后停药,皮肤科考虑“过敏性皮炎”,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共用药18天。入院明确诊断后给予口服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出院时双下肢仍有散在皮疹,但较之前有所减轻。三个月后患者四肢皮肤出现多处黄豆-蚕豆大小红色斑块,无触痛,质稍硬。

入院时查体见双上肢可见皮疹,双下肢胫前可见色素沉着。尿液常规检查:尿潜血(BLD)3+,尿蛋白(PRO)3+,尿红细胞计数(RBC)514.20/μl,尿红细胞(RBC)92.6/HPF,尿白细胞计数(WBC)29.30/μl,尿白细胞(WBC)5.3/HPF,管型计数(CAST)1.41/μl,管型(CAST)4/LPF。血常规:血红蛋白(HGB)111 g/L,白蛋白32.8 g/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19 mmol/L。肾功:肌酐105.5 μmol/L。免疫五项:免疫球蛋白A0.65 g/L。血沉、免疫固定电泳、外科综合、细胞免疫、ANA、ANCA、抗心磷脂抗体未见异常。

肾脏穿刺病理报告:光镜检查见穿刺肾组织肾小球26个,其中3个球性硬化,其余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散轻度增生,节段性增生中-重度加重伴3个球囊黏连,1个小纤维性新月体形成,肾小球基底膜节段性轻微增厚,肾小球内未见明确嗜复红蛋白沉积,偶见炎细胞浸润,2个肾小球见球囊轻度纤维性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偶见小管内充满红细胞,部分小管轻度扩张,灶状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灶状少量淋巴、巨噬细胞浸润伴纤维化。小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免疫荧光:肾小球2个,IgA(+++)、IgM(++)、IgG(+)、C3(+)、C4(-)、C1q(-)、F(+)沿系膜区沉积。诊断:符合局灶增生型IgA肾病(Lee分级:符合III级IgA肾病),见图1。

皮肤(左小腿)活检:表皮角化亢进,上皮脚变平,真皮层附属器减少,胶原纤维增生伴变性。考虑为卡波西肉瘤(kaposi sarcoma,KS),见图2。

图1 肾穿刺病理检查报告 图2 皮肤活检报告

2 讨论

卡波西肉瘤又称Kaposi肉瘤(KS),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的内皮细胞肿瘤,典型病变表现为皮肤多发性斑点状、斑块状或结节状病损,也可累及黏膜、淋巴结和内脏器官[1]。目前,KS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如EBV,CMV,HPV,HIV)感染和免疫状态低下有关。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KS有4种不同类型:经典惰性型、非洲地方型、医源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型。KS最典型的发病部位是皮肤。病变过程中或起始时也可累及黏膜、淋巴结和内脏器官,有时不累及皮肤。患者多见于非洲赤道地区和欧美,亚洲地区发病率非常低,在我国KS主要发生在新疆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少见。

本病例中,IgA肾病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导致发生KS的危险因素,大量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功能缺陷,使未分化的内皮细胞异常增殖及瘤病毒扩增[2]。本例IgA肾病患者口服大量糖皮质激素后KS主要出现在皮肤部位。文献报道KS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冷冻、激光治疗、干扰素、化疗等。本例患者确诊时,糖皮质激素口服每日40 mg,逐渐减量至停用,肾脏方面主要应用RAS阻滞剂控制病情。KS方面给予α-干扰素每周3次皮下注射治疗。随访8个月,患者未出现新生皮肤肿瘤,原有斑块变暗、结痂并脱落。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波西双下肢肉瘤
芬完成深层地质处置库首批五条隧道挖掘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脂肪肉瘤,早发现才可能有好预后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肺尤文肉瘤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