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助力教学—初中物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四点策略

2019-11-26 10:41张志杰
名师在线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课题冲突生活化

张志杰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实验中学,山东菏泽 274000)

引 言

众所周知,物理学的多数概念和规律是人们基于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大量观察、研究、验证,进而进行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抽象性和理论强是物理学科的显著特点,这种基本属性对物理学习者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提出了较高要求[1]。而初中生正处于从形象性、经验性思维向抽象性、逻辑性思维过渡的阶段,很多时候前者仍占主要地位,这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感到困难。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的。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了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以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感到物理“接地气”

鉴于物理抽象性和理论性强的基本属性,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寓于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学习,能在较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起点,从而助力其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事实上,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和引导,具体情境的创设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贴近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固有经验的生活化情境。因为生活化的情境会使学生觉得物理很“接地气”,并且对其产生亲切感,所以,这种心理效应能够有效抵消学生对物理抽象知识潜在的“畏惧”心理。同时,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也有助于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动量定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几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以极快的速度抽出压在水杯底下的纸条,水杯几乎不动,而缓缓抽动时水杯会随着纸条一同移动,原因何在?橡皮锤是瓦工铺设地面砖常用的工具,而木工制作家具则用的是铁质斧头,两者是否可以互换使用?教师在提出这些问题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呈现具体情境,以便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些情境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学生并不陌生,但情境中所包含的问题学生却未必能回答上来,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得到激发的情况下,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会自然产生。

二、以趣味性演示小实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这里所说“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冲突。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冲突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2]。而引发认知冲突的关键在于寻找和捕捉到恰当的思维认知起点,也就是一些学者所说的“新旧知识结合点”。这种认知起点是引发认知冲突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在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验特点和学习目标找到恰当的认知起点,进而将与学生的固有认知相冲突的新内容呈现给学生。教学实践证明,经常性地在新课教学中创设趣味性演示实验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力的分解时,笔者以这样的演示小实验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一个质量较大的铁锤上系上一根细线,用手拉线将铁锤竖直提起,细线不绷断,问学生是用一根线容易断还是用两根线容易断。大多数学生回答用一根线容易断,这时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结果却是两根线容易断,一根线不容易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这就与学生固有的知识经验产生了认知冲突,立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这时教师再进行新课的讲授,有助于收到良好效果。长此以往,自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三、以课外小课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组织一些课外小课题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亲身探究中体会物理的趣味性。课外小课题探究通常要求学生对于某些生活和自然中的现象或问题从物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当学生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后,不但能获得较强的成就感,加深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也会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或问题更加关注和感兴趣。对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挖掘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内容,为学生进行小课题探究提供宽阔的活动空间和丰富的实践机会。事实上,运用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是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从而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本就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其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物理综合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某次放寒假前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已经准备好的探究性小课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报课题由笔者进行评判和确定。每位学生的课题都确定以后,就会在假期里通过查资料努力完成探究任务。新学期到校后,学生提供的资料十分丰富,有的学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做出了“菜刀上的力学”的报告;有的学生的课题与社会发展和社会热点密切相关,如调查探究“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灶具的演变”等。笔者从中挑出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报告在班内进行展示,并让探究者发言,与全体学生分享探究成果和体会。实践证明,这次活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使学生普遍感受到物理世界的丰富乐趣。

四、以心理激励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初中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基础性阶段,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智力和学习方式的差异,学生的物理成绩呈现差异化发展,这就产生了“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物理成绩不理想,进而导致他们对物理学习丧失信心和兴趣。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地关注物理优秀生的发展,而对于这些物理学困生却鲜有关注,有的也只是在学习方面的指导,缺乏必要的心理激励和心理辅导。因此,物理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体验成功与进步。

例如,笔者班上有位学生对电流与电压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感到很吃力,在做这一部分的练习题时出现许多错误,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也不像之前那么专注了。发现了这一情况后,笔者和这位学生进行沟通,并对他进行单独辅导,通过鼓励和引导使他明白物理学习的重要性。经过了几次交流之后,这位学生又重新燃起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且物理成绩也慢慢有了提升,在物理学习中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结 语

综上所述,笔者基于自身教学实践及体会,简要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个策略,即以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感到物理“接地气”;以趣味性演示小实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以课外小课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心理激励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有效的策略及方法,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并勤于总结,以充分借助兴趣之东风,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课题冲突生活化
基于合作博弈的多机冲突解脱算法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巧设美术课题 传承非遗文化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冲突水平的变化诱发冲突适应*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