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高职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2019-11-28 02:41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胡晶晶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订单校企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 胡晶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制造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11年,我国制造业产值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MADE IN CHINA”产品遍布全球。为了顺应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与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中国制造2025”战略既是为了适应全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然选择,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平台,与“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实施具有密切的关系。

1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特征

1.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理念不同

目前,我国广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理念还停留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上,这也决定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带有浓厚的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具体就是重技能、轻理论,过于强调对受教育者一技之长的培养,忽视了受教育者个性化、全面化发展的需要,尤其缺乏对职业技能人才的人文素养、批判精神、创新意识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综合素养的培育和塑造。

1.2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同

当前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是一线技术人员,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一线体力劳动将由工业机器人承担,未来职业教育培养的“一线工人”和现在培养的“一线工人”将具有本质差别。

1.3 职业院校技能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高端复合型人才匮乏

据统计,我国技术工人中技能人才仅占19%,其中大部分人只掌握了初级简单的技能,高端技能人才很少;大部分技能人才只能完成流水线生产中的某一任务,复合型人才很少。

因此,在制造业的深度调整和变革的环境下,需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及具有跨界整合协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是“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特征。职业院校应紧跟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切实瞄准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要求,从人才培养理念、规格、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并根据制造业岗位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创新型、复合型、技能应用型人才。

2 “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高职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

近年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走在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前列,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引企入校、构建“双主体”校内实训基地、赛教融合、以赛促教等方式不断深化改革,着力落实“中国制造2025”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2.1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2.1.1 校企合作基本情况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从2007年成立至今,始终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在这10余年时间内,针对不同品牌、不同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陆续开设了“长安福特订单班”“戴姆勒铸星教育订单班”“北京现代订单班”“东风悦达起亚订单班”“陆风汽车订单班”“巴斯夫订单班”“上海大众订单班”等多个订单班;2017年,在北京现代订单项目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奖励北京现代索纳塔整车1辆;“戴姆勒铸星教育订单班”在“2018年戴姆勒铸星教育项目营销技能大赛”中获得单项比赛冠军及团体总冠军,并在年度考评中取得第1名的好成绩;同时,在2018年,又开设了“潍柴博世订单班”,这是湖北省职业院校中唯一的商用车方向订单班,自该订单班成立以来,获得全国商用车比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的好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学院商用车方向的办学水平。

2.1.2 项目化教学管理,提升了育人水平

订单班实行项目化教学管理,对于不同的订单班有不同的项目教师、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订单班专用教材及配套的订单班管理细则。以“戴姆勒铸星教育订单班”为例,学生在经过1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后,通过选拔进入该订单班,按照项目的要求,学生在订单班学习1.5年的订单班课程,经过经销商的选拔后即可进入企业进行为期0.5年的顶岗实习;在项目中,项目教师每年有不少于2次的新技术学习以适应车型的不断升级,而且项目教师要通过严苛的考核才能胜任新模块的教学,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能够与市场保持同步;在课程的设置当中,除了完成技术板块的教学以外,项目教师添加了一部分软技能课程的应用,例如沟通、书法、形体、办公软件、思维导图等课程的设置极大提升了订单班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每学期末,全体教师到各合作企业进行走访,通过走访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工作情况,了解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状况,依托岗位所需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更能贴近岗位,实现课堂与车间、学生与员工、学习和工作的无缝对接,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2.1.3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学院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开发订单班系列教材,例如福特订单班系列教材、上汽大众校企合作SCEP卓越课程系列教材等。以“戴姆勒铸星教育项目”为例,我院自2016年加入“戴姆勒铸星教育项目”以来,与项目组共同开发教材10余本,开发教学课件100余个,开发教学视频高达30 G以上,输出论文10余篇,相关课题3项,在这个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项目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也使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2 引企入校、构建“双主体”校内实训基地

2.2.1 积极引企入校,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

近年来,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通过引进北京现代、宝马、上海大众斯柯达等3个品牌的生产设备、技术人员等资源,在校内建成了占地28亩的北京现代广恒店、斯柯达捷科南湖店、宝马汽车南湖店等3家4S店,作为汽车类专业校内生产实训基地,为学生近距离提供了最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

2.2.2 着力构建“双主体”校内实训基地

我院建有中部地区唯一的长安福特华中培训中心,拥有培训用车高达80余台,发动机变速器总成30余台,年培训人次达200余人,同时企业每年无偿提供10辆福特新车型供全体师生实训,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了集生产、实训、教学一体的“双主体”实训基地,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有5名项目教师取得了福特认证培训师的资质,其中营销方向1人,机电方向4人。项目教师既是作为教师对长安福特订单班进行日常教学,也会作为长安福特的企业培训师对来自各4S店的维修技师进行培训。另外,长安福特的企业培训师、企业专家也会对我院长安福特订单班的项目学生进行教学及技术指导。

2.2.3 校企双主体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真正践行学校、企业双主体的育人理念,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每年都会邀请企业的技能名师到课堂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让学生了解企业目前的用人需求及现状。此外,企业通过提供一线的新技术,全面参与学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学计划;学校以企业的生产实际来引领教学,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形成了“以企业化的培养方式、职业化的培养过程,校企一体共育人才”的专业特色,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品质的提升与飞跃。

2.3 赛教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我院每年都会开展不同类型的技能大赛,以满足不同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使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有比赛赛项,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水平。例如,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每年上半年举行的发动机精密测量比赛、汽车美容比赛、新能源汽车知识问答比赛;每年下半年举行的汽车文化演讲比赛、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比赛、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比赛等各个赛项,均是要求班级全员参与。首先是在实训中心日夜训练,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辅导、培训学生赛项的技术技能水平;其次是班级比赛,优胜的团队或个人代表班级参加系部比赛;最后是系部决赛,组织全体学生观摩,营造浓烈的比赛气氛。通过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辅导学生比赛的过程中,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除了学生的比赛以外,教师的比赛也同样重要,学院每年都举行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青年教师五项技能比赛等赛事,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均是要求全员参加,全力准备,通过组织系部内的赛前说明、培训指导,到系部初赛,通过选拔参与校赛,甚至进一步参加省赛乃至国赛,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也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多年的比赛历程中,我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连续6届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高职组“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比赛,荣获团体综合奖一等奖等11项大奖;连续2年参加“全国商用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均获得一等奖;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湖北省选拔赛”,获得湖北省第5名。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教师获得湖北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全国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获得武汉市五项技能比赛二等奖2项。

近年来,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创新驱动,我院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成为了湖北省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成为了湖北省职业教育重点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获中央财政支持。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坚持赛教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等工作,提升了办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学生就业时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加强,同时也极大提升了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获得了企业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认可,实现了“校、企、师、生”的共赢。2015年麦可思湖北省高职高专就业报告指出,我院毕业生毕业1年后,学生的平均月收入达到5 104元,是湖北省同专业毕业生中第1名。我院的成功经验对于探索“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订单校企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