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激趣引导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

2020-04-07 22:23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35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图形情境

数学作为人类活动的一项重要工具,对事物发展、社会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只需要只通过一系列计算就可以总结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其发展方向,而如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也成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对此,数学教师要立足时代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对现阶段学生学情综合分析,优化传统课程体系,设计多种形式的趣味教学情境,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使其在活动中感受数学魅力,在思考中实现知识的跃迁与内化,有效推动初中数学课程体系的转变。

一、巧借信息技术之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作为初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其依靠丰富的教学资源备受师生青睐。对此,初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以及课程标准,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通过合理的情境引导,帮助其突破知识难点。

例如教师在讲解“旋转”一课时,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软件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菱形、三角形、等腰梯形等,并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其旋转变化。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某种图形旋转后形成的花朵图案,让其通过思考实验来推断出是哪种图形,并将其旋转过程进行复刻。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不同形式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旋转30°图案会变成什么样?45°呢? 90°呢? 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旋转后的图案进行记录,并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拼接、展示,帮助学生掌握图形旋转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增加立体图形、中心对称和三视图等相关知识,并借助三维软件将不同视角的图形全方位展示给学生,以促进其空间感的形成。除此之外,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还可以按照学生能力的不同对其进行合理分组,充分发挥“先进分子”的带头作用,通过合作组装物体来帮助学困生突破瓶颈。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数学教师创设多种形式的趣味化数学情境,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使其融入数学学习氛围中,经过自主操作演示总结出数学规律,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自信心,为日后深入学习发展增添了一份保障。

二、依托数学活动之延伸,提高学生思维逻辑

初中数学旨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思维探究精神,而新时期初中教师要立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剖析,设计多种形式的数学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完善其知识框架,从而实现知识内化与跃迁。

例如教师在讲解“二次函数”一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二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桥梁建筑定点爆破、物体抛出运动轨迹等。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书本上抽象的函数性质结合图像帮助学生进行梳理,使其对开口方向、开口大小、对称轴、最值等抽象知识更为深刻。随后,教师可以以生活中典型的“圈地问题”为主题开展数学实验,并设计多个问题链,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如:当长宽比例为多少时,可以构成一个四边形菜园? 当长宽比例超过多少时无法构成一个四边形菜园? 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准备多种形式的测量工具,走出课堂进行实地测量,并记录数据,然后结合所得数据绘制函数图像,以此提高自身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融入课堂评价,以教学内容以及课程标准为基准,在原有的评价体系上进行优化创新,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整合,依照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设计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学习方案,从基础到进阶,保证每一位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促进其学习效率的平稳提升。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精神,促进其数学素养的培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初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设计多种教学情境,建立数学教学和生活实践的新联系,依托主题鲜明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借助信息技术与数学实验的优势,将抽象化为具体,将零散变为整体,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促使数学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更加高效。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图形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护患情境会话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