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的应用

2020-04-07 22:23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35期
关键词:铁丝物理探究

初中物理教学十分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合作探讨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小组学习是以小组为基础,以合作探究为基本形式的学习方式。开展小组学习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集体责任感,同时也能让教师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的作用,师生共同努力,为学生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物理基础,同时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科学合理分组,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

在小组学习活动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科学合理分组。在小组教学过程中,组内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小组学习氛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学习。但剑拔弩张的气氛或是没有一点学习气氛不仅不会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相背离。教师在人员分配之前一定要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人际交往情况掌握清楚,分组时可以参考学生的个人意见但不能全靠学生的意愿。[1]

根据学生个人学习情况的差异分配人员,应当使各个小组的成员整体学习情况相当,营造一种良性竞争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组内成员也应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小组内部应当设立小组长,要求小组长要有管理小组成员的能力,同时能够在学习中关注小组成员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若有异常及时帮助调整学生的异常状态或报告老师。

二、组内合理分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

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知识理解能力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学生的整体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合理教学。在分配小组任务时小组内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任务分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任务。分工要明确,不能含糊了事,以免有人在其中划水摸鱼不作为。除此之外,小组学习讲究的是合作,在小组学习中,各个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都应当为小集体着想,促进小组内所有成员的共同进步。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问题的解决提出不同意见,分别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是他们充满信心,而且小组学习起到了相互交流、督促的作用。[2]

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得出如下几种观点:1.物体将运动得越来越快;2.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3.物体将慢慢停下来。教师让小组根据自己的观点实际实验探究方案。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给出“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学会提出问题”“怎样设计科学探究方案”等学习指导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探究,得出理想的实验结果。

三、小组合作实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

物理教学脱不开实验教学,物理本来就是实验与理论为一体的学科,物理概念都是由实验探究得出来的。在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学科,对物理知识比较陌生,教师讲授的物理概念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实验的形式帮助同学们在教学中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与发展。

例如,在《内能》教学中设计分组实验:提供的器材:一截粗软铁丝、一个打火机、一张砂纸、热水袋(装有热水)、小毛巾等。教师:要求学生把一段软铁丝的温度升高。学生实验:用打火机去烧铁丝。(提醒同学注意安全)学生实验:把铁丝放在热水袋上,用热水袋去捂热铁丝。学生实验:把铁丝反复弯折,铁丝温度也会升高。学生实验:用砂纸去反复摩擦铁丝,铁丝温度也会升高。学生实验:把铁丝放在太阳下晒,铁丝温度也会升高。教师:不同实验小组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实验方法并进行分析。学生:用打火机烧铁丝是用热传递的方法使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的。学生:用热水袋去捂铁丝也是用热传递的方法使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的。学生:把铁丝反复弯折,用砂纸去反复摩擦铁丝,铁丝的温度也会升高,内能增加。但是弯折铁丝和砂纸摩擦铁丝都不是热传递。教师: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二种途径:热传递和做功。

总之,,良好的教学氛围需要师生共同营造,不能只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解决了现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较差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得出结论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将旧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被迫学习的学习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学习和发展。

猜你喜欢
铁丝物理探究
只因是物理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铁丝有多长
处处留心皆物理
铁丝的幽默世界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两长两短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