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德育为首
——德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

2020-04-07 22:23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35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道德品质法治

引言:道德是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备和行为规范,法律是国家管理和规范人民行为方式的硬性准则。而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希望,更要注重自身行为方式和道德品质的规范性。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相关政治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要注重德育教学内容的渗透,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

1.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有知识且有能力,但思想道德品质低下的人,对社会建设发展带来的危害性更大。在九年级义务教育过程中,中国人整体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的同时,对人们自身的德育素质的关注程度也不断提高,这也初步形成了培养“品德素养与文化水平相符合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意识。根据“社会化”概念分析,人是需要通过教育活动,转变为适应社会发展且对社会有益的人,其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则能有效的实现上述目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法律意识。所以,在初中教学阶段,教师要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

2.弘扬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精华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快,中华文明逐渐走向了世界,受到了更多人的理解和接受。但同时,中华文化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影响,使得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意识不断降低,甚至部分年轻人产生了“崇洋媚外”的思想偏差。如果缺失了民族认同感的国家,是无法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们的德育品质不过关。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是弘扬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础和历史必然。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教学形式

1.把握学习目标以及明确教育方向

教师要注重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以及合理的课堂目标,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教师要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将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制定的可续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上网”,教师可以制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来培养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道德素养、法律意识等。一方面,是能力目标,主要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的法律知识,生动的讲解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上网过程中,保持客观理性,来提高学生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辨别意识;另一方面,是价值观念目标,主要是指教师在道德与法制学科知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网络的使用规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促使学生逐渐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强化教师素养以及增强教育动力

在初中教学阶段,由于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春期阶段,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发展认知是处于朦胧状态的,且对新鲜事物的实际接受能力在逐步提高。而教师作为该教学阶段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汲取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教会学生应该如何正确的做人,了解到自身行为方式是否正确。

此外,教师的教学能力、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还对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充分发挥出引导带动作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但同时,教师要不断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3.开展社会活动来扩宽培养途径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大部分的知识内容具有枯燥性和乏味性。如果教师只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开展学科教学活动,那么,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无法实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和知识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同学之间交流方式、进行反思性的学习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以及政治素养。

从现实生活层面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分析,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关怀意识,能够利用自身学到的相关知识来进行实践应用,并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让学生清楚的明白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主要目标。基于此,为了强化学生对政治法律知识的应用,可以利用模拟法庭形式,采用真实案例来帮助学生了解“法不可犯”内容,并且,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查询与这种教学活动相关的法律条文,加强学生对相关法律条文的记忆。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要以德育教育为先,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对德育内容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建设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道德品质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混血家庭的悲剧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