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2020-04-17 01:37邢京禹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颈椎

邢京禹

山东省海阳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山东海阳 265100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又称颈源性眩晕,是颈椎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发病率较高,约占所有颈椎病的20%,且发病年龄有低龄化趋势[1]。该病的发生和颈椎及其周围组织结构退行性改变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受关节囊钙化、肥厚,局部骨质增生等不良因素的影响,椎动脉受到压迫和刺激,使得脑部后循环血液供应不足、椎动脉血流受阻,最终导致患者出现眩晕、头颈疼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表现,严重者可发生晕倒及视觉障碍等[2]。近年来,中医疗法在治疗CSA方面得到广泛应用[3-4]。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探讨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对CSA临床症状和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期为该疗法的临床推广提供医学证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部接受诊治的CSA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25~65岁,平均(44.71±11.51)岁;病程2~60个月,平均(31.24±16.59)个月。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6~65岁,平均(45.08±9.75)岁;病程1~60个月,平均(28.93±18.30)个月。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25~65岁,性别不限;符合2008年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制定的CSA诊断标准[5];病程≤5年;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并能配合检查及治疗者。

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入选标准者;颈椎有脱位、骨折、结核、急性颈椎间盘突出、感染、肿瘤者;合并严重心、肝、脑、肾并发症及其他严重疾病者;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非颈型颈椎病等其他原因导致的颈痛;哺乳、妊娠期妇女以及伴有精神病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接受针灸治疗。操作方法如下:对患者的颈部压痛点进行确定,采用28号针对患者实施针灸治疗,进针深度大约为1.0~1.5寸,进针角度略倾斜向患者的脊柱部位。经提插、捻转使患者得气,行平补平泻法使针感向脊柱下方、肩部、上臂逐渐蔓延。然后对大椎穴进行针刺,选择2寸的毫针,针尖向上微斜,保持深度大约为1.0~1.5寸,促进局部酸胀感形成。合理控制留针时间,大约20~30 min。结束针刺后,温灸处理局部,以便发挥驱寒镇痛、舒筋活络的作用。

观察组接受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针灸治疗方法同对照组。推拿手法具体内容为:嘱患者取坐位,推拿师在患者身后站立,利用掌根部发力,轮流揉搓患者的合谷、百会、后溪、内关、外关、风府、风池、曲池、天柱、肩井及肩中俞等穴位;反复按揉患者的颈椎两侧,按揉次数大约为20次;再通过按捏法按摩放松患者的上肢肌肉和颈肩部肌肉,在按摩患者颈项部过程中依次运用端提颈椎法、颈椎斜扳法和拔伸旋转法;最后再推拿揉按两侧的肩颈部位,对大椎进行振击,对肩背进行叩打,结束推拿治疗。

2组均治疗1次/d,7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间隔1 d,连续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unctional scale for CSA,FS-CSA)和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FS-CSA量表包括功能状态维度(7个条目)和心理功能维度(4个条目)2个方面的得分,每项内容1~3分,最低得分11分,最高得分33分,得分越高说明临床症状越严重[6];CASCS量表包括主观症状(18分)、临床体征(73分)、生活及工作的社会适应能力(9分)3个方面的得分,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颈椎功能越好[7]。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及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包括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其中治愈:疼痛症状和患部功能障碍完全消除,患者活动自如,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无影响;显效:绝大部分症状消除,存在轻微疼痛症状,患部功能基本恢复,能够参与较小劳动负荷量的活动;有效:疼痛症状部分改善,患部功能部分恢复,但依旧存在轻度障碍;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愈22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22%(37/45);经秩和检验2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FS-CSA评分、CASCS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FS-C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FS-CSA评分、CASCS评分比较(n=45,分,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2组LVA、RVA、BA的PSV与EDV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组别时间LVAPSVEDVRVAPSVEDVBAPSVEDV对照组治疗前41.83±6.7520.15±1.7041.39±7.8418.61±3.1344.10±6.5821.49±3.01治疗后46.10±6.53*25.45±3.68*44.20±4.58*24.40±2.55*48.99±6.42*26.23±2.53*观察组治疗前40.40±7.9920.18±3.3638.74±6.8319.66±3.0944.90±7.5621.26±2.68治疗后49.77±6.42*△28.56±3.08*△48.66±5.49*△27.59±2.99*△57.52±6.17*△30.84±3.48*△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中医学的传统病名中并没有CSA的概念,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于“痹症”、“眩晕”范畴,病位主要在颈、肩、臂。由于正气虚弱、气血失调,机体出现气血不畅等情况,并对经络筋骨产生阻滞,因此该病的发生与气血不畅、经脉失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其治疗的关键在于解痉止痛、活血化瘀、舒筋通络[9]。

大量研究表明,针灸是治疗CSA有价值且有效的方案[10],且联合推拿手法效果更加显著[11]。本研究选择合谷、内关、外关、风池、曲池、肩井及肩中俞等相关穴位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以发挥通络止痛、疏通气血的作用,使患者的交感神经压迫和椎动脉压迫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有利于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肌肉张力增强,最终缓解临床症状[12-13]。在非手术治疗颈椎病过程中,推拿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力学的刺激作用下,按揉、提拿患者肩周、头颈等部位的关键穴位,能够发挥解痉止痛、舒筋活络、整复错位的作用。推拿治疗CSA可以调整理顺颈椎椎间的关节结构,同时能够对神经反射产生刺激作用,进而有效缓解血管痉挛与压迫,改善机体局部血液循环,利于颈部肌肉放松,最终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CSA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这与王史健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治疗后,2组FS-C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表明针灸联合推拿手法与单独应用针灸相比,前者改善效果更显著。此外,观察组LVA、RVA、BA的PSV与EDV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CSA能有效加快局部血流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微循环和脑部血液供应,从而消除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CSA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最终很大程度上改善颈椎功能和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椎动脉颈椎病颈椎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