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康胶囊对不同体质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20-04-17 01:37林萃才陈润华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降血脂基因型斑块

林萃才 陈润华

潮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潮州 521000

近年来,血脂康胶囊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调节血脂及稳定血管斑块的治疗,疗效确切,并受到多项临床指南的推荐,但临床发现其对不同体质类型的患者疗效存在差异[1]。目前关于血脂康胶囊对不同体质类型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影响研究甚少。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血脂康胶囊对不同体质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及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9年4月30日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按中医体质辨识分为湿热体质组(42例)和平和体质组(40例)。其中,湿热体质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55~77岁,平均(66.33±4.45)岁;病程6~24 h,平均(12.17±2.48) h;体质量指数22.09~25.66 kg/m2,平均(23.64±0.79)kg/m2;NIHSS评分5~18分,平均(11.02±2.54)分;既往病史:高血压病34例,糖尿病23例。平和体质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7~79岁,平均(68.00±5.19)岁;病程6~24 h,平均(11.93±2.02) h;体质量指数21.85~25.13 kg/m2,平均(23.40±0.73)kg/m2;NIHSS评分4~20分,平均(11.35±3.5)分;既往病史:高血压病32例,糖尿病25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入院时NIHSS评分及既往病史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2]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③影像学出现责任病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 h以上;④排除非血管性病因;⑤脑CT/MRI排除脑出血。另外入选患者需符合《中医体质学》[3]中湿热体质或平和体质的分类标准。

1.2.2 排除标准 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②脑出血及颅内占位性病变;③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排除心源性栓塞;④治疗前30天内已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或服用影响CRP水平药物者;⑤对本试验的治疗药物有过敏史;⑥有风湿性、自身免疫性、感染性、肿瘤性疾病,近期有创伤或大手术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心电监护,控制血压、血糖及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并给予抗血小板、营养脑神经、清除氧自由基等治疗,另给予血脂康胶囊(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029)口服,0.6 g/次,2次/日,以调节血脂、稳定斑块。

1.4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抽取2组患者静脉血查血脂和CRP,治疗后第5天抽血复查CRP,治疗后第14天抽血复查血脂,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此外,观察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血脂水平及CRP比较

治疗后,2组CHOL、TG、LDL-C、CRP均较前下降(P<0.05),HDL-C较前升高(P<0.05),且平和体质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湿热体质组(P<0.05),见表1。

2.2 2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复查血常规、肌酸激酶、肝肾功能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治疗过程均未发现过敏、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组别n时间CHOL(mmol/L)TG(mmol/L)LDL-C(mmol/L)HDL-C(mmol/L)CRP(mg/L)湿热体质组42治疗前6.69±0.502.44±0.494.44±0.490.74±0.2418.89±4.84治疗后5.41±0.68*1.77±0.46*3.44±0.61*0.97±0.34*8.95±3.09*平和体质组40治疗前6.59±0.492.31±0.384.36±0.430.76±0.3717.73±3.93治疗后4.53±0.61*△1.52±0.34*△2.99±0.47*△1.40±0.54*△5.81±3.13*△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湿热体质组比较△P<0.05

3 讨论

脑卒中又称中风,目前已成为我国致死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文献报道我国中风死亡人口达170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69.7%~70.8%,且第一年复发率高达17.7%[4]。本病主要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和血栓栓塞,而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由于出现高脂血症后血液和血管内壁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复合反应后形成。高脂血症作为本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研究[5]表明,降低血脂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血脂康胶囊是《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推荐的唯一一个中药类调脂药,由北京大学张茂良教授等人利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从特制“红曲”中提炼精制而成[6]。本研究结果显示,血脂康胶囊可显著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HOL、TG、LDL-C、CRP及升高HDL-C,且未发现不良反应,说明血脂康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确切的降血脂作用,并且可以抑制脑梗死后的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

血脂康胶囊主要含13种天然复合他汀,包括无晶型结构的洛伐他汀及其他同类物,其降脂的主要机制是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减少总胆固醇合成,同时具有抑制血管炎症、保护血管内皮、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作用[7-8]。由于血脂康胶囊降低血脂疗效显著,内含天然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少,近年来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及二级预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临床研究发现,血脂康胶囊降血脂存在个体差异[9]。本研究结果显示,血脂康胶囊对平和体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血脂疗效优于湿热体质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血脂康胶囊对不同体质类型的中风患者血脂影响的空白。

本研究发现血脂康胶囊对平和体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血脂疗效优于湿热体质组,虽然此研究结果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但多项研究显示这可能与不同体质患者的个体遗传基因相关。现代医学研究[10]发现,高脂血症患者中载脂蛋白E(ApoE)的遗传基因存在差异。ApoE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ApoE基因型ε4/ε4具有更明显的湿热体质倾向,ApoE基因型ε3/ε3则具有更明显的平和质倾向[11]。而血脂康胶囊与ApoE的研究发现,基因型ε3/ε3患者CHOL、LDL-C的下降程度和HDL-C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基因型ε4/ε4[12];即血脂康胶囊对平和体质(基因型ε3/ε3)的降血脂效果优于湿热体质(基因型ε4/ε4)。

C反应蛋白是重要的炎症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粥样硬化斑块中新生血管数量呈正相关;其可增加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促进不稳定性斑块的破裂,从而成为中风发病、致残和死亡的危险因素[13-14]。因此抑制CRP对改善中风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发现血脂康胶囊能明显下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CRP,推测血脂康胶囊不仅可以稳定血管斑块,还可以减轻炎性反应造成的血管损伤,并且对平和体质的抗炎性损伤作用大于湿热体质。相关研究[15]显示,他汀类药物能够明显减少机体中CRP的水平,发挥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巨噬细胞活化和减少泡沫细胞形成,并与NF-κB/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调节CRP的表达有关。目前把CRP与不同体质结合起来的研究甚少,因此血脂康胶囊对不同体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P影响的差异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血脂康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仅具有降血脂功效,而且可以下调炎症反应蛋白CRP,并且对平和体质患者疗效更佳。以上疗效差异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ApoE遗传基因多态性相关,然而血脂康胶囊对不同体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的调控机制有待于医学工作者进一步的研究,这从另外一个层次说也是寻找中医与西医结合的切入点。另外由于本项目样本量较少,尚需争取在此基础上进行多中心、多样本量研究。

猜你喜欢
降血脂基因型斑块
HBV基因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HBsAg低反应性乙肝患者HBeAg表达与HBV基因型、DNA载量的关系
PD-1和CTLA-4 3′UTR基因交互作用在HBV感染中的作用*
Gray-Weale分型对症状性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降血脂乳粉的生产工艺研究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以油克“油”降血脂
高含量DHA/EPA甘油三酯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