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毕节的实践研究

2020-05-16 10:10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毕节市毕节试验区

谢 敏

(中共毕节市委党校,贵州 毕节 551700)

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十九大以来,毕节试验区深入学习、贯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将各项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建设成就。毕节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取得了诸多治理经验,毕节试验区“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实践表明,毕节取得的诸多成果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力量,这对全国其他贫困地区乃至世界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毕节发展的理论指导

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在江苏的调研讲话中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必须按照十六大以来的各项要求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的龙头,也是地方政府进行经济社会建设的重点。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的建设发展先后作出七次讲话和批示指示。其中,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扶贫经验作了重要批示,高度肯定了毕节试验区取得的工作业绩,同时提出了毕节发展的“两新”使命,他指出:“建设好毕节试验区,不仅是毕节发展、贵州发展的需要,对全国其他贫困地区发展也有重要示范作用。希望有关方面继续关心支持毕节发展;希望试验区进一步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同心攻坚,努力实现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同时也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1]此外,他对作为贫困地区的毕节强调了发展“新路子”:“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2018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作出重要指示。“5·15”重要批示和“7·18”重要指示在贵州省和毕节市掀起了持续不断的学习热潮,各级党委政府纷纷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将批示指示精神落实到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中。

在“7·18”重要指示中指出,“3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推动毕节试验区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在这一过程中,统一战线广泛参与、倾力相助,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强调,现在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到3年时间,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统一战线要在党的领导下继续支持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挥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制度优势。”[2]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指示,贵州省委、毕节市委高度重视。2016年3月25日,贵州省委常委会议听取毕节市工作汇报时,时任省委书记陈敏尔要求,“做好毕节的工作,重要前提是深学笃用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毕节试验区的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对毕节试验区“全力建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高地”的要求,是毕节试验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基本遵循。[3]2018年8月17日在毕节召开了“贵州省委、省政府支持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推进大会”,印发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基础的意见》,贵州省委迅速落实指示精神,以全省的力量与智慧对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夯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基础提供支持。

总的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指示深刻阐述了毕节试验区对全国其他贫困地区的地位是“生动典型”,作用是“重要示范”,并提出了“新路子” “新经验”的“两新使命”以及“打赢脱贫攻坚” “贯彻新发展理念” “发挥好中国共产党领导合作的制度优势”的三大要求。[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的重要指示为毕节试验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扶贫开发、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具有内在逻辑,毕节试验区取得的建设成果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贫困地区的生动实践。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毕节的实践成果

2013年,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务院通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的函》(国办函〔2013〕35号),批准实施《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年)》。该发展规划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立足于贫困地区后发赶超之路,对毕节市2013年至202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先期规划。规划实施以来,毕节取得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建设成果。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毕节实践取得的主要经济建设成果

毕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要在于经济建设,其不仅要求经济规模到2020年要比2010年增长两倍,还要求发展模式更加科学,全方位提高经济质量与效益。据《毕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数据,2013年至2018年毕节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041.9亿元增长到1921.4亿元,五年间增长了约1.84倍(图1)。人均生产总值由2013年的15953元上升至2018年的28794元,增长了1.8倍(图2)。

图1 毕节市2013—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

图2 毕节市2013—2018年人均生产总值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毕节实践取得的主要政治建设成果

毕节试验区在政治建设上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取得了不少成果。

推进民主方面,一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城市和农村推行和完善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二是对监察监督力度,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的力度都得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成效。三是坚持各类专题教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四风”教育以及正在进行中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

加强法治方面,毕节试验区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成为全国首批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改革试点[5]。对基层社会治理总结提出了“六零六好”经验,这一经验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被写入《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6]。总结推广了织金县将诉讼和信访进行分离的经验做法,于2017年在市县两级全面推开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7]。

公共服务方面,毕节市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减少了行政成本。精准扶贫“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四看识别法”在全国推广[8],提高了扶贫攻坚的业务能力。2017年6月16日[9],在全省率先启动“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10],试验区被国家工商总局列为市场主体年报试点。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毕节实践取得的主要文化建设成果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强有力的文化建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毕节取得了众多文化建设成果,形成了“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同心攻坚”的毕节试验区精神和“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争先”的威宁精神。树立了一批精神榜样,涌现出文朝荣、彭练基、喻朝芬等先进典型人物。值得一提的是,毕节试验区2017年4月12日由市委部署创办讲习所,4月14日在威宁成立第一家“脱贫攻坚讲习所”。2017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对毕节市讲习所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强调新时代的农民讲习所是一个创新,党的根基在基层,一定要抓好基层党建,在农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11]其后,毕节市委成立“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并由市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出台了多个文件推动讲习所的工作,讲习所实现了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讲习所的成功创办得到了其他省市的一致好评,比如2018年4月,河北省张家口市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专门派出考察团赴毕节考察、学习讲习所的成功经验。[12]“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向群众普及了党和政府的政策、思路、方法,正如周建琨同志所言,起到了“开启民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的作用”。[13]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毕节实践取得的主要社会建设成果

2013年至2018年底,毕节市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城乡建设方面,毕节市制定和修订了毕节市城市总体规划,按照规划,毕节市在城市建设方面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实现七星关区、金海湖和大方的同城化,提高城市化水平。据统计,2013年至2018年间,毕节市城镇化率由31.67%提高到43.45%(1)数据来源:《毕节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2018年《毕节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在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同时,毕节市还注重城市建设品质的提升,开展了“五城同创”工作[14],获得“2018至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在乡村建设上,毕节市启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完成2828个乡村规划,并实施了村庄规划和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两年攻坚行动,积极与“乡村振兴战略”对接,乡村获得了保护,同时也得到了发展。农村电网改造、4G网络乡乡通、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等工作的开展,完善了乡村基础设施、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生活。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毕节实践取得的主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毕节市建设的重点内容。据林业部门统计,从1988年至2013年,毕节市森林面积从601.8万亩增加到1774.6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4.94%增长到44.06%。到2018年底,毕节市森林覆盖率增长到56.13%,森林面积达到2261万亩(见图3)。(2)2013—2018年《毕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毕节已经逐渐脱离了生态恶化的环境,从最不适宜人类居住地区转变为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态住地。

图3 毕节市1988—2018年森林面积及覆盖率(3)数据来源:2013-2018年《毕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毕节未来发展的指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即,毕节试验区更应该坚持不懈,将强大的思想力量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成果。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毕节未来发展的指导。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

首先是要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毕节试验区战略地位的重要判断和最新要求上来,采取相应措施,使毕节试验区实现新发展、新跨越。从毕节试验区到毕节示范区的建成建好,不仅仅是毕节发展的需要,也不仅仅是贵州发展的需要,更是全中国的发展需要,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需要。建设好毕节试验区对全国其他贫困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示范作用,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毕节试验区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改革、创新、探索、示范的责任,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项改革试验中去。

其次是要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所带给毕节试验区的重大机遇上来。全省上下尤其是毕节试验区要迅速行动起来,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拼抢意识,不要见事迟疑,不要不敢担当,也不要不主动作为,要紧紧围绕毕节试验区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争取更多新项目、持续推进已开工项目,以全面深化改革试验试点项目为载体,以社会各界能够参与的活动为依托,更加积极地汇报、更加主动地对接、更加努力地争取。

最后还需要更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习总书记一直以来对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上来。在思想上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在工作上苦干实干、勇于担当,在合作上同心共振、合力攻坚,凝聚起毕节试验区跨越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不移把习总书记对毕节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工作总纲,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以此为契机,层层压紧压实政治责任,深入抓好“五个专项治理”,大兴抓具体抓深入的作风,真正做到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从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夯实作风保障。

(二)增强毕节发展内生动力[15],贯彻新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毕节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期。2018年,全市年末户籍人口923万,常住人口为668.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81‰,死亡率为7.2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5‰。据毕节市老龄部门统计,至2017年底,毕节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达到103.4万人,占常住人口15.53%。造成这种常住人口老龄化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毕节发展的内生动力还不强,150万人以上的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毕节要打破劳动人口外流的恶性循环,就势必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5”重要批示精神,积极培育本土产业,扩大就业和增强经济环境承载能力。对于毕节未来发展而言,人口问题既是毕节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这就要求毕节地区的发展要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发挥人口红利优势,继续深化扶贫开发、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内涵,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四化”同步、完善民生保障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着力解决“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薄弱环节,大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三)精准打赢脱贫攻坚,对接乡村振兴战略

2017年10月18日,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为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从而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2018年7月18日,习总书记在对毕节试验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在确保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而这个问题在乡村尤其突出。要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同步小康,前提就是要补齐乡村落后的短板,其工作重心就是要精准打赢脱贫攻坚战。

要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先是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仅要扶贫,更要扶志,同时也要扶智。在给予政策支持、资金帮扶的同时,更要让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树立勤劳脱贫致富的思想,掌握一技之长,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自我发展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同时要夯实稳定脱贫基础,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在扶贫政策的引导下,以市场为导向,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让扶贫工作由“输血”转向“造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教致贫以及返贫等问题。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人帮扶,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为村民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四)发挥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优势

统一战线是毕节试验区的重要法宝,在毕节试验区的建设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6]。当前,贵州省委统战部与毕节市委共同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毕节多党合作建设的意见》。未来,毕节试验区要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挥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制度优势”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在发展建设中进一步发挥好统一战线的作用。用好统一战线、东部帮扶省市等各方宝贵资源,把政策优势转变为体制优势,扎实推进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建设进程,共同把试验区建设成为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服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

首先要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主动争取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组织在各方面对毕节试验区的政策支持。其次是继续获得智力支持,除了要积极培育本土人才,引进外来人才以外,还要积极争取统一战线的智力支持。最后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尤其是广州市、深圳市与恒大集团对毕节试验区的建设提供了大量帮助[17],毕节试验区要借着国家产业升级、东部省份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实践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力量,极大地促进了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实践表明,毕节试验区的发展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有力指导。实践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毕节为代表的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人民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康庄大道的指路明灯。

走进新时代,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取得了一批实践成果,获得了一系列实践经验,成为落后地区摆脱贫困的生动典型。从世界公认的最贫困地区正不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毕节试验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不仅是毕节试验区需要总结、研究的经验案例,更对全国其他贫困地区乃至世界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毕节市毕节试验区
毕节市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
广州通过电商带货毕节农产品 累计销售136万元
毕节市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瑞雪兆丰年
18个自贸试验区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寻味贵州——毕节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游洞——毕节织金洞
My Best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