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杂铜电解杂质控制的研究及生产实践

2020-05-19 09:15谭芳香黄以伟
云南化工 2020年4期
关键词:阴极铜阳极泥电解液

谭芳香,黄以伟

(1.广西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2;2.南宁同达盛混凝土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以废杂铜为原料的阴极铜生产实践与矿铜有很大区别,主要区别在于:1)每批原料的杂质种类及含量范围波动较大;2)敏感杂质砷、锑、铋的含量甚微。本研究的电解系统采用永久阴极法,以火法精炼的阳极铜作为正极,以不锈钢阴极板作为负极,用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水溶液作电解液,通以直流电,阳极上的铜和电位较负的贱金属溶入溶液,而贵金属和某些金属(如硒、碲)等不溶,成为阳极泥沉于电解槽底。溶液中的铜在阴极上优先析出。

1 基本原理

铜在阳极电解,以阳离子形式进入溶液;阴极表面,Cu2+和电子结合形成金属铜,并在阴极沉积:

2 阳极板杂质含量

在电解精炼中,要减少杂质对电解过程的影响,首先要改善阳极质量。阳极杂质如铅、银、氧化亚镍等含量高,易于在阳极表面生成阳极泥膜,甚至硬壳,产生阳极钝化[1]。严重时,槽电压高达1~2V,阳极析出氧气,引起阳极泥翻沸,此时电解铜表面发黑,杂质大量析出。因此力求脱除火法精炼中粗铜中的杂质,以降低阳极电位,防止阳极泥壳的生成,同时减少杂质对电解液的污染[2]。

由表1可知,以废杂铜为原料经火法冶炼所得的阳极铜中,1.53%的Cu将进入电解液,而与铜电位接近但较铜负电性的元素如As、Sb、Bi等杂质的含量较低,进入电解液的杂质含量甚微。因此电解过程中电解液的净化主要从脱铜方面考虑。为了去除阳极板表面铜粉,增加电解液洁净度,降低阳极钝化现象,可考虑在电解系统内开设泡洗槽。

表1 阳极铜中主要杂质含量及溶出率%

3 工艺技术条件

电解液杂质的处理,主要通过粗硫酸铜生产、电积法脱铜进行。在脱铜电解中,随着溶液中铜离子浓度的降低,少量的砷、锑、铋等杂质也相继在阴极上析出[3]。废杂铜中砷、锑、铋含量较低,因而正常生产过程仅需开设一次脱铜,而无需进行二次脱铜即可达到脱除铜及砷、锑、铋杂质。杂质脱除率:99%Cu;48%~90%As;70%~85%Sb;85%~98%Bi。在杂铜电解过程中,Ni浓度上升最快,后期主要通过硫酸镍生产脱除85%Ni。脱杂后的电解液主要杂质成分 (g/L):As 0.066;Bi 0.036;Ni 0.8;Pb 0.01;Sb 0.11;Sn 0.16。

4 杂铜电解生产过程中杂质的分布

对电解研究周期内的各批次物料取样分析,通过加权平均,得到铜电解过程中各元素分布结果如表2。结果表明,电解过程中阳极铜中的元素走向:Ni、As进入电解液; Au、Ag、Se-Te等进入阳极泥中;而电解铜中杂质甚微。对主产品电解铜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分析:1)阴极铜中杂质元素以金属状态存在的仅有银,它与铜形成合金,呈条状分布于铜基底中,其成分为(%):Ag 13.54,S 0.21,Cu 86.25。它们以金属化合物状态存在。2)铅、锑、铋、银与硫形成硫化物,呈微粒状分布于铜的裂隙中,其粒度为1~3μm,其成分为 (%):S 17.62,Cu 33.37,Ag 31.98,Bi 5.21,Pb 9.98,Sb 1.84。

表2 各元素在电解过程中的分配%

由上述结果可见,阴极铜中的杂质元素除部分银以金属形态存在以外,其余都是以化合物的颗粒形式存在于阴极铜的裂隙中[4]。这说明铅、锑、秘、硫和部分银,是以机械夹杂的形式进入阴极铜的,而不是通过电化学放电的形式在阴极析出的[5]。铅、铋主要与硫形成硫化物,呈微粒状分布于铜的裂隙中,它们可溶解于熔融铜中,但当熔融铜凝固时又呈游离态析出,在铜结晶的周围形成薄膜[6]。铅、铋、硫是产品质量标准中要求测定并加以限制其含量的杂质元素,它们对铜的机械性能影响很大,是导致阴极铜发脆的主要杂质[7]。这些杂质破坏铜结晶间的联系,降低铜自身的致密性,而且由于Pb、S的抗张强度小、熔点低[8],故在热加工和冷加工时都出现脆性。

5 结论

1)杂铜电解过程中敏感杂质砷、锑、铋含量甚微,对电解过程影响较小;2)正常生产过程仅需开设一次脱铜即可满足杂铜电解液的脱杂的目的;3)电解过程中阳极铜中的元素按其走向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进入电解液,如Ni、As;第二类进入阳极泥中,主要为Au、Ag、Se-Te等;而电解铜中杂质甚微。

猜你喜欢
阴极铜阳极泥电解液
浅谈洗涤设备优化,提升产品质量
提高铅电解回收率生产实践
传统电解降低直流电单耗的生产论述
提高阴极铜剥片机组作业效率的措施
平行流铜电解液净化一次脱铜生产实践
降低永久阴极铜电解阳极泥含铜实践
铜电解降低阴极铜含银的生产实践
硫酸锌电解液中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的测定
铜阳极泥中碲回收工程设计
碲阳极泥处理工艺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