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全部种群治理(TPM)策略防控家蚕微粒子病的实践与体会

2020-05-25 09:13李成阶李俊雷秋蓉贾平
四川蚕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漂白粉蚕种家蚕

李成阶 李俊 雷秋蓉 贾平

(四川省苏稽蚕种场,四川 乐山 614013)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蚕病,18 世纪中叶该病在欧洲大规模流行,致其养蚕业陷于绝境。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病害,被列入我国进境动物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目录,现行蚕种生产的质量标准将其作为重要的检验检疫指标进行判定。

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自从1870 年巴斯德博士查明其病原是微粒子原虫,是经口传染和母蛾带毒的胚种传染,从而创立了单蛾制种,母蛾镜检,淘汰有毒母蛾所产蚕卵,供应无毒蚕种,以及养蚕消毒防止经口食下传染等一系列措施,为有效控制本病危害奠定了基础。1991 年农业部颁发了《家蚕良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治要点》,提出了加强母蛾镜检,杜绝胚种传染、消灭病原切断经口传染和完善原蚕区管理净化原蚕区环境三大防控策略[1]。随着时代的推移,有关家蚕微粒子病的研究手段、科技水平、检验设备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该病的发生、危害状况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廖森泰等[2]针对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规律和蚕种生产实际,在全面总结病害防治的新成果、新技术及新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核心,包括9 大技术措施的家蚕微粒子病全程防控技术体系。

四川省苏稽蚕种场在家蚕微粒子防控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2013 年以来,在总结本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工作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汲取国内外蚕种生产防控策略与措施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从防控策略出发,主张“全部种群治理”策略,强化彻底消毒与淘汰思想,完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的配套技术,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实行绩效激励机制,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体系,经蚕种生产检验,防控效果很好,对于良种良繁、保障蚕种生产供应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将我场家蚕微粒子防控策略、措施与成效介绍如下,供同仁参考。

1 “全部种群治理”策略简介

“全部种群治理”[3]是一种害虫治理策略。害虫防治策略是害虫防治的根本指导方针。当今世界对于害虫防治策略是一个争论较多的问题,在这场争论中,提出了两种针锋相对的防治策略,即“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ont,简称IPM)和“全部种群治理”(Total Population Management,简称TPM),这两种策略虽然并不完全互相排斥,但其哲学观点和基本指导思想是完全对立的。TPM 主张彻底消灭害虫,是彻底消灭哲学。而IPM 认为彻底消灭害虫根本是不需要的,只要把害虫种群压低到不造成经济为害的水平就可以了,认为保留一些残存的害虫反而是有好处的,它维持了生态的多样性及遗传的多样性,同时这些残存的害虫可以成为害虫天敌的食物或寄主,使得害虫天敌得以存活下来,加强及维持了自然控制,是容忍哲学。但是这两个策略并不是完全互相排斥的,IPM 承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要求彻底消灭害虫。TPM 承认达到完全消灭一种害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张TPM策略只适用于少数几种大害虫上,至少目前不可能全面地应用来防治一切害虫。目前,关于TPM及IPM 之间究竟应采取哪种策略,很少有争论。一般同意,对于多数的农业及林业害虫,由于它们分布面积广、数量大、还没有有效的彻底消灭方法,应采取IPM 策略。但对某些关键性害虫如卫生害虫和检疫害虫,在一定范围内采用各种有效手段,包括化学防治,将害虫种群彻底消灭或持续抑制的方法,即采用TPM 策略。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病害,是蚕种生产唯一检疫对象,被列入我国进境动物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目录。可否借鉴害虫治理策略?笔者未见有报道。笔者认为,从蚕种生产角度出发,可以借鉴TPM 策略的消灭哲学思想来指导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即在一定蚕种生产区域内(场部生产区域和原蚕生产区域),采用各种有效手段将家蚕微粒子病病原彻底消灭并持续抑制的防控策略,根据这一策略来制定完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措施,达到生产合格蚕种的目的。

2 采用TPM 策略建立健全持续抑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体系

2.1 在蚕种生产区域内全面全程彻底消毒,极限消灭或持续抑制家蚕微粒子病病原

蚕种生产是人们在一定范围(主要是场部生产区域和原蚕基地生产区域)内,以生产合格蚕种为目的、以饲养原蚕、收茧制种和蚕种加工处理为主线进行的系列活动,它是一个参与人员众多、涉及环节多、有物质交换与流通的非常复杂的开放型生物学系统,家蚕微粒子病病原来源复杂而广泛,有经口感染和胚种传染两种致病途径。因此,依据TPM 策略,应当在蚕种生产区域内全面且全程地对病原进行彻底消毒,极限消灭或持续抑制家蚕微粒子病病原,以达到防控目的。

具体措施生产上常常以完成一个蚕种生产周期分为蚕前、蚕中和蚕后消毒来制定。

2.1.1 蚕前进行彻底消毒

蚕前消毒的目的,是对蚕种生产区域内可能存在的家蚕微粒子病病原进行人为极限消灭,即全面彻底地扑杀病原。制定蚕前消毒措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确定消毒范围,应该是蚕种场内蚕种生产(包括原蚕区和桑园)和加工处理区域的生产场所、生活场所,蚕需物品、蚕需用具,以及与蚕事活动有关的人员用品等,一切可能存在病原的地方或者通过人、畜活动带进该区域内的途径。

二是要做好病源普查工作,找到重点所在。要达到大范围内的彻底消毒,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是蚕种场无法承受的。因此,做好消毒前的普查来指导消毒,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要采取多种手段来消毒,包括化学的、物理的,以达到极限杀灭病原的目的。

四是要避免病源再次污染。

蚕室消毒具体方法:将养蚕室、贮桑室、调桑室等室内蚕具、用品、杂物等全部搬出。对室内墙壁、天花板、地面,以及空调等进行清扫,收集废弃物深埋或烧毁。采用洗、刷、刮的方法,对蚕室地面、墙壁进行清洗,然后用含1%有效氯加5%石灰浆粉刷蚕室墙面和天花板。将蚕簸、蚕架、蚕杆、采桑用具等用清水刷洗干净,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晒干。待蚕室消毒、晾干后搬入蚕室。蚕室清洗干燥后,用1%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密封性好的蚕室也可用2%甲醛溶液加0.5%鲜石灰,对蚕室进行喷雾消毒,用量为0.25kg/m2,泥土地面消毒液用量为0.5kg/m2。喷雾后关闭门窗24h,次日开门窗换气。蚕室内电器表面用0.3%~0.5%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擦消。

蚕具消毒具体方法:蚕簸、蚕杆、蚕架、塑料蚕网、给桑架、采桑用具等,用1%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浸渍5~10min,保持湿润30min,提起在干净处晾干。将竹木蚕具、棉蚕网等放入蒸汽灶内,蒸汽锅内添加12.5mL/m3的福尔马林,当蒸汽温度达到100℃,保持1h,停火冷却3h 后开灶。原蚕区没有蒸汽灶的情况下,用塑料薄膜覆盖熏蒸消毒,将蚕簸、蔟具和蚕网等放置于晒场,用2%甲醛溶液喷湿蚕具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用重物压紧,在日光下晒12h 第二天取出,晒干即可使用。蚕筷、黑布采用煮沸消毒,加热至水沸腾后(100℃),中途搅拌1 次,15min 即可取出。切桑刀采用1%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擦洗消毒。调桑板、制种台采用1%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喷洒消毒。产卵蛋圈用石蜡消毒。

蚕室熏烟消毒:密闭蚕室门窗,补湿至相对湿度90%以上,蚕室升温至25℃以上。用毒消散熏烟消毒,用药量4g/m3;或者用76%的优氯净,加24%的聚甲醛混合配成熏烟消毒剂,用药量5g/m3。消毒时,将毒消散放于铁锅中,加热使其发烟。优氯净装入小纸袋中,着火后即可发烟,密闭24h。对于原蚕区不能密闭的蚕室,可用1%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对蚕室蚕具进行第二次喷洒消毒。经甲醛等熏烟消毒后,开门窗换气,待药味散尽后(一周)养蚕。与养蚕无关,或者未经消毒的用具,不再搬入蚕室。

环境消毒:场内生产、办公和生活环境及保管室、办公室、附属室等,原蚕区蚕室外院坝、蚕室外10m 以内地面、道路等,铲除杂草,清除养蚕废弃物,用于晒蚕具的水泥地坝用水清洗。周围环境晾干后,用1%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对蚕室外壁、院坝、道路等进行喷雾消毒,保持湿润30min 以上,用量0.25~0.5kg/m2。

检查洗消质量:方法是一看二摸三抽样。要求蚕房清洗后做到六面干净,门窗无灰尘,地面无痕迹,蚕具无蚕卵,蚕网无蛾尿和死蚕痕迹,抽样要点多面广并多抽死角。场内各组消毒后蚕室、保管室抽样分地面、墙壁、门窗、蚕具共三个集团,环境划段为集团。原蚕区以户为单位,分蚕室、蚕具、住房、环境四个集团,每个集团小样不低于30 个样,所抽样品应真实、全面、具有代表性,标示清楚无误。对所抽样品认真做好镜检,做好记载,对检查出问题的样品所代表的地区应及时重点重新消毒,直至未检查出问题为止。

2.1.2 蚕中持续消毒,切断一切经口感染的途径

一是重点做好桑园病虫害防治和桑叶全程散消工作:桑园病虫害防治和桑叶全程消毒是防止家蚕微粒子孢子“病从口入”的重要措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加强桑园环境、桑树树体、桑园用具消毒和桑园防病治虫工作,严控虫口叶密度,春季桑叶虫口密度控制在2%之内,秋季控制在3%之内。桑园内不施用蚕沙,防止交叉感染。场内养蚕期全程按漂白粉澄清液有效氯含量0.33%~0.36%、桑叶与目的消毒液质量比为1:30-40、浸渍时间5-10min 标准,将桑叶散松浸入消毒液中,轻轻翻动1~2 次,使其充分接触消毒液,保持湿润30min 进行桑叶消毒。1-2 龄用叶和母种、原原种用叶,用清水漂洗除去药液后脱水、晾干后备用。消毒液使用3-4 次后,更换新液。消后桑叶要摊晾适干后饲喂,摊晾用具必须要干净杜绝再污染。原蚕区共育室桑叶全程浸消,大蚕期在树上喷洒多菌灵灭菌防微,头天喷药第二天开始用叶,用叶时间控制在7-10d 即多菌灵有效期内,然后再次喷药,直到上簇。

二是加强蚕体蚕座消毒:坚持用石灰、防僵粉、三七糠等每天消毒一次。

三是持续做好环境卫生和养蚕用具等的消毒工作:蚕期对蚕室周围环境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每个龄期用0.5%-1%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喷洒消毒。坚持洗手给桑、换鞋入室等制度,每次除沙后,仔细扫净地面蚕沙等,用0.5%-1%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消毒,采桑用具每天用1%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浸泡消毒。蚕沙袋、塑料薄膜、塑料蚕网、塑料除沙垫布等每次使用后用1%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浸渍消毒。调桑板每天用0.5%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浸渍消毒。淘汰的病弱蚕(蛹、蛾),立即放入装有鲜石灰的消毒缸中,经消毒处理后及时倒入蚕沙池内专用小池或深埋。

四是重视蚕种冷库、保种室、催青室、办公室、保管室等的消毒防病和卫生制度建设。

五是做好蚕沙、蛹、蛾处理。蚕沙、蛹、蛾是最大的污染源,必须加强管理,蚕沙坑远离蚕室和桑园,蚕沙要腐熟后再作他用,严禁桑园施用鲜蚕沙,以免病源扩散。淘汰或废弃的蛹、蛾不得随意私自拿走,务必集中经彻底杀灭病原处理。

2.1.3 蚕后及时消毒,避免病源扩散

将养蚕制种后的废弃稻草、蔟具、垫纸等收集于蚕沙池焚烧或深埋。蚕室、蚕具及环境先用1%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喷洒消毒。及时清理蔟具上的蚕沙、病蚕尸体。原蚕区选择晴天,在室外水泥地板上铺一块塑料薄膜,将方格蔟片平铺在薄膜上,用2%的甲醛溶液均匀喷洒再折叠起来盖上塑料薄膜,在日光下密闭5h 以上。塑料折蔟可采用1%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浸渍30min。蔟具消毒后应晒干、集中妥善保管,防止受潮或挤压变形。消毒后,对蚕室、蚕具进行清洗。洗净的蚕具晒干后集中于蚕室或保管室保存。原蚕区坚持冬消制度。洗消质量仍然严格按照蚕前消毒方面检查。

2.2 加强母蛾检验、补正检查和预知检查,彻底淘汰染病蚕种、原蚕、种茧、蛹、蛾

各级蚕种务必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袋蛾和母蛾检验,并对收蚁各级蚕种做好卵面消毒和补正检查,杜绝胚种传染。养蚕期和制种期坚持做好各项预知检查。彻底淘汰染病蚕种、原蚕、种茧、蛹、蛾,集中销毁,防止病源扩散。

2.3 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和全员参与的绩效考核长效机制

成立家蚕微粒子病防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场长任组长,负责统筹防控工作,生产副场长为副组长,直接抓防控工作,生产科长为防控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具体防控工作,其他职能科室科长为成员,负责本部门的防控工作。形成配套的运行机制,加强检查监督,确保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操作的贯彻实施,保障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建立全员防控绩效与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的绩效考核长效机制。防控绩效指标分为过程(阶段)绩效和产品绩效两部分,不仅仅以结果论英雄,而要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原则。根据客观环境条件对家蚕微粒子病防控难易的影响,制定各级蚕种及各相关生产部门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质量系数。其中,制定原原种、原种、一代杂交种的质量系数,随着“毒率”的上升,扣减相应的质量系数。桑园主要考核桑叶虫口叶密度及环境树体抽样家蚕微粒子孢子的检出率,随着桑叶虫口叶密度及家蚕微粒子孢子检出率的上升,扣减相应的质量系数。生产后勤部门主要考核生产区域环境样本家蚕微粒子孢子检出率,随着家蚕微粒子孢子检出率的上升,扣减相应的质量系数。蚕种生产各部门根据最终获得的质量系数,再结合生产任务系数作为考核指标进行绩效考核。建立原蚕户毒率奖罚制度。

3 取得的成效与教训

自2013 年起,在场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我场逐渐形成了以“全部种群治理”为策略的防控指导思想,制订了以净化环境、彻底消毒和杜绝胚种传染为核心内容的系列防控措施,长抓不懈,取得了较好防控效果,也有一些失败教训。

我们对2013 年至2019 年春季历年各级蚕种的母蛾检验的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建立趋势图(图1 至图4),分析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效果。结果显示,原种和一代杂交种的检出率或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原种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上,与其在场内生产防控措施相对到位相符合,一代杂交种前两年不合格率较高与当时原蚕基地过宽防控措施不到位等相符合。母种原原种检出病蛾率除2017 年疑因上年蛾袋处理不当导致胚种传染而奇高外,也保持在较低位上。品保试验种除今年大蚕期未坚持桑叶浸消而较高外,亦保持在较低位上。

4 体会

4.1 应用“全部种群治理”策略指导蚕种场防控家蚕微粒子病,更加突出了消毒防病的地位,其持续抑制病原的思想也适合于蚕种场当前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因此“全部种群治理”策略适合作为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的策略,指导防控工作。

4.2 蚕种场现行家蚕微粒子病的消灭手段、检测手段等仍然不能达到或很难达到彻底消灭的目的。时连根等[4-5]对蚕、蛹、蛾、蚕粪、泥土等的消毒效果试验表明,在常规消毒条件下,福尔马林液和漂白粉液对蚕、蛹、蛾体内微孢子虫孢子均不能达到彻底杀灭效果,用其他含甲醛和含氯消毒药剂进行消毒试验,也得到相同的结果。将整条微粒子病蚕体和微粒子病蛹体放入含甲醛2%的福尔马林液或有效氯含量1%的漂白粉液中,即使浸泡1 昼夜也不能彻底杀灭其体内的微孢子虫孢子。在养蚕生产常规消毒条件下,甲醛制剂的福尔马林液能彻底杀灭蚕粪中微孢子虫孢子,而含氯制剂的漂白粉液对蚕粪中微孢子虫孢子无杀灭效果。福尔马林液在养蚕生产常规消毒浓度(含甲醛2%)下,对土层微孢子虫孢子的彻底杀灭深度为2cm,对3cm 和4cm 深处泥土中微孢子虫孢子的杀灭效果也分别达到81.25%和

27.2%。而漂白粉液在养蚕生产常规消毒浓度(有效氯含量1%)下,对土层微孢子虫孢子的彻底杀灭深度仅为0.5cm,对2cm 深处泥土中微孢子虫孢子无杀灭效果。刘仁华等[6]对成品卵检出率研究表明,当家蚕微粒子孢子数为5×103~9×103个/ml 时,检出微粒子孢子具有随机性,其概率为0~1,检出孢子的可能具有随机性,低于3×103/ml 以下,检出孢子的概率接近于0。因此在坚持“全部种群治理”策略的同时,仍需要结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思想。

4.3 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防控措施必须环环相扣,抓住重点,立足细节,注重过程,规范操作,方可取得成效,任何一个过失均可能导致重大损失。

猜你喜欢
漂白粉蚕种家蚕
漂白粉有效氯测定方法
基于SVM的家蚕中毒分类识别研究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废漂白粉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