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020-06-23 09:31刘莹
文理导航 2020年23期
关键词:科学课堂自主探究小学生

刘莹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科学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在科学课上,学生们需要进行有关的自主探究,科学实验是比较好的自主探究方式,学生们可以体会到动手操作的快乐,同时也增长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可以说是很有意义的课程了。对于教师们来说,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有效地去做科学实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课堂;自主探究

在科技愈来愈发达的今天,“科学”覆盖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正因为有了科学,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了解世间万物的规律,科学同时也在学校教育中出现,现在的小学都开设了科学课,即使是低年段的学生也有机会接触科学了。小学的科学课主要以实验为主,其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还有动手操作能力,是一种以自身经历为基础的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平时日常的科学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充分动脑,可以说科学课堂对学生学习的意义非常大。

一、小学科学课堂提高自主探究的基本内容

(一)教学目标是有效性的基本代表

普通的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观点为主,由教师讲授课程,发表观点,学生们吸收教师的观点,并没有实际操作,如果这种教学方式强加在科学课上,将科学课也按普通方式讲解,那么这个课堂教学就失去了意义,也并没有什么课堂效果。科学课堂教学,每一节课程都会有其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课程是否有效,我个人认为需要看教学目标有没有很好地完成。在课堂中,对于教师来说设计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体现自主探究性,这个问题就需要老师用一些功夫去思考。

(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与课堂的有效性成正比

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将课堂塑造成一种完全民主、宽松、平等的气氛,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就可以大胆提问,放心提问,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讨,运用一种引导的方式去让学生们自己得出结论,同时教师要对学生们进行激励、鼓励,这样会使学生们有成就感,实验的有效性也会提高。这就是教学策略的魅力,好的老师通常都会有好的教学策略,课堂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策略是否有效。新形式的教育浪潮当中,小学科学的教学是考验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项重要部分,为响应国家出台的目标和政策,教师要为培养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在生活中做出了新的思考,真正做到科学的学习联想到生活实际。

(三)开放性思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的科学教学当中由于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身体年龄都未成熟,所以我们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在传授学生知识的时候,要采取他们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方法来引用多媒体导入和故事导入等新颖方式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课程更好的开展,在引入话题时与同学们充分、直观展现本节课要完成的目标及解决什么问题,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在课堂结束的同时,要设计几道题目来检测本节课的学习,充分掌握學生的熟练程度,以便于下节课的开展。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除了要达到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外,还要预习下一节课,在作业的批改当中就是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让同学们认识到课后作业的重要性,坚决杜绝抄袭和不完成作业的情况,让学生学会只有认真对待小的事情才能够成就大事业。适当的实行奖励政策,对于课后作业完成度高的同学,给予物质奖励或口头奖励,对于不认真的同学,适当的做出惩罚。

二、小学科学课堂增强自主性有效性的策略

(一)导入方式与生活情景相结合

小学科学课堂的导入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可以感受这不仅是一节课一种形式,而是在教在学如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领域有交叉的部分,更能突显出科学的魅力,所以教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导入情境,让学生有不同的思考,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设置问题中从难易程度上来说,要从偏难的方向入手,了解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疑惑,在课堂的讲授当中要发散学生的思维,联想自身的经历,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这样做课堂效果就会更生动,更有趣更加有丰富性。

(二)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探究欲望

若是枯燥乏味的课程模式会让学生感觉到倦怠,不能投入到实验中去,所以实验一定要贴近生活,教师要设计一些有趣味性、探究性的实验活动,在活动中要运用多媒体手段,和色彩鲜艳的实验教具,同时多让学生们动手操作,在他们的自由操作中会很容易投入到实验当中。例如,在小学科学课本“土壤中的小动物”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一堂“探索自然”的实际观察课,带着学生们去校园里各个地方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观察它们的外形、习性、生存环境等。让孩子们自由探索想要观察的生物,主动去触摸,会让他们产生兴趣,认真投入到这节课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可大大提高科学课堂动手实验的有效性。

(三)在课堂中让学生们分组合作

合作教学是一种很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它的教学非常有效,因此各个国家都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可以让学生有团体精神、合作精神,将个体融入群体,以团体的荣辱为主,主动去学习。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组,分组的组员可以是好朋友,也可以是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以便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社会适应性。通过小组成员们的相互交流,他们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发散自己的思维,形成独立的见解。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的“天气现象”一课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类,四个人一组或五个人一组,让他们各自观察一个天气现象,然后进行互相交流,观察晴雨天,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分组合作中,因为有组员陪伴,学生们会非常感兴趣的去观察现象、交流结论,在产生自我价值感的同时也能收获五个观点,由于都是同龄人提出,互相交流出来的结论,所以很容易被学生们接受,可以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四)教师的评价及鼓励作用

小学生都非常期望得到老师的正面评价,如果老师对他们进行了夸奖,他们会大大提升自我效能感,老师不应该像传统教学那样,只对成绩进行评价,更要从活动积极程度,参与程度,还有各自的优点进行评价。科学课程需要建立一个这种新的评价标准,考核方式也应该从单一的题目考核变成“多元考核”。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在小学的科学教育当中,学生可以体会到更多的学习的乐趣,真正热爱到学习的事业当中,可以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感受到身边生活的乐趣,对生活充满憧憬为自己的学业生涯和未来道路确定目标,教师在小学阶段建立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道路做铺垫,所以在小学的科学学习当中,让学生足够的掌握知识和学习的方法。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上,教师要为学生们提供合适的实践机会,多元化的实验教具,想要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就要从孩子们的思维、兴趣以及实验趣味性出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充分发挥兴趣的作用可以使孩子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产生自我效能感,积极投入到实验中去。教师要选择生活化的实验题材,选择安全的实验方式,既能吸引孩子们的探究兴趣,又能较好的达到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迎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0,37(02):66- 67

[2]王平.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143- 144

[3]魏建珍.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21- 122

(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江苏南京210046)

猜你喜欢
科学课堂自主探究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让科学课堂更加有序、有效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我是小学生
利用家庭资源延伸科学课堂教学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