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2020-07-15 11:51郭功兵王官军梁惠刘玉全屈红张小乔
疑难病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定点胸部核酸

郭功兵,王官军,梁惠,刘玉全,屈红,张小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原经病毒分析检测为SARS-CoV-2,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致病力强,部分患者存在家庭聚集性发病特点[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收治确诊的6组家庭临床资料,初步探讨家庭聚集性COVID-19 患者发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检查结果,为其防控和诊疗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20年2月3—6日十堰市新冠肺炎第二定点救治医院收治的6组家庭聚集性确诊COVID-19患者家庭成员资料,共计26人,男15人,女11人,年龄0.5~68(36.98±19.46)岁。其中发病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32~68(47.28±12.05)岁。18例确诊病例均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患者取呼吸道标本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并由十堰市COVID-19专家组会诊确诊。

1.2 流行病学调查 对6组家庭所有成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主要询问疫区旅游史、COVID-19 接触史,有无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等。

1.3 检测指标与方法

1.3.1 病毒核酸RNA检测:由十堰市疾控中心采用鼻、咽拭子标本经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施SARS-CoV-2病毒核酸检测。

1.3.2 胸部CT检查:采用荷兰Philips Brilliant 64排CT机行胸部CT。患者均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胸腔入口至肋膈角以下,扫描层厚5 mm,层间隔5 mm,管电压120 kV,自动管电流,矩阵512×512 mm,然后1.0 cm薄层重建。观察指标主要包括病变分布、形态、密度、支气管征、小血管变化等。由2名经验丰富的胸部影像诊断医师进行,其中1名为副高以上职称。

1.3.3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RP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CRP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2 结 果

2.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家庭1(A).成员3人,均长期居住十堰,否认武汉居住史、旅游史及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丈夫(A1),61岁,于1月22日超市购物后出现咳嗽, 28日行胸部CT及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妻子(A2) ,55岁,于2月2日出现发热,3日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而胸部CT提示病毒性肺炎,4日行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确诊COVID-19。女儿(A3), 32岁,于2月1日出现发热伴腹泻, 6日行胸部CT提示病毒性肺炎、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3例患者确诊后均转入本定点救治医院。

家庭2(B). 成员3人,丈夫(B1),48岁,于2019年12月—2020年1月武汉出差1月余,2020年1月18日由武汉返回十堰,后其子(B3),6个月,出现发热、咳嗽, 5 d内就诊2家三甲医院行2次胸部CT及2次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均不支持COVID-19,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治后症状缓解。B1于2月2日健康体检发现病毒性肺炎,进一步行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妻子(B2),33岁,2月1日出现发热, 6日行胸部CT提示病毒性肺炎,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例患者确诊后均转入本定点救治医院诊治。

家庭3(C).成员6人,全家长期生活十堰,否认武汉居留史及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丈夫(C1),62岁,2月1日出现咳嗽, 5日医院行胸部CT及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确诊COVID-19。妻子(C2),60岁,1月31日出现发热伴咳嗽,2月6日行胸部CT及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确诊COVID-19。其儿媳(C3),37岁,2月2日出现发热, 6日行胸部CT及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确诊COVID-19。3例患者确诊后均转本定点救治医院治疗。其子(C4),30岁,孙子(C5),8岁,孙女(C6),5岁,于2020年2月5日起开始分别隔离2周,目前均无呼吸道症状,行胸部CT未见COVID-19相关表现,予以排除,解除隔离。

家庭4(D).成员3人。妻子(D1),36岁,2020年1月18日参加武汉同学聚会, 24日出现发热伴头晕,2月4日行胸部CT及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确诊COVID-19。丈夫(D2),39岁,1月28日出现咳嗽,2月5日行胸部CT及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确诊COVID-19。2例患者确诊后转本定点救治医院治疗。其子(D3),8岁,2月4日母亲确诊后隔离,目前无呼吸道症状,行胸部CT未见COVID-19表现。

家庭5(E).成员4人。长期居住十堰,否认武汉居留史及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妻子(E1),39岁,2月1日出现发热, 3日行胸部CT及咽拭子病毒核酸RNA检测确诊COVID-19,后转本定点救治医院治疗。丈夫(E2),50岁,旅游公司司机,2月3日因妻子确诊,行健康体检胸部CT及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确诊COVID-19。2例患者确诊后转本定点救治医院治疗。2个儿子(E3),28岁,(E4),16岁,2月3日开始分别隔离,目前无症状,胸部CT未见COVID-19表现并排除。

家庭6(F).成员7人。女儿(F6),35岁,长期居住武汉,1月16日返回十堰,25日出现发热, 31日行胸部CT及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确诊COVID-19。其母亲(F2),68岁,1月22日出现发热伴咳嗽,2月1日行胸部CT及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确诊COVID-19。其大儿子(F3),44岁,大儿媳(F4),46岁,1月22日同时出现发热伴咳嗽,2月2日行胸部CT及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确诊COVID-19。二儿子(F5),未婚,40岁,1月27日出现发热,2月4日行胸部CT及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确诊COVID-19。父亲(F1),68岁,2月4日健康体检胸部CT及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确诊COVID-19,6例患者确诊后转入本定点救治医院诊治。孙子(F7),1月31日开始隔离,观察2周无症状,未见COVID-19肺部表现和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并排除。

2.2 临床特征

2.2.1 发病性别、年龄: 6组家庭共26人,男15人,发病8人(8/15);女11人,发病10人(10/11),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其中重症1例(男,年龄68岁)。截止2月19日无死亡病例。18例患者中,年龄32~68(47.28±12.05)岁,平均年龄男性(51.5±10.90)岁,女性(43.9±12.39)岁,男女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未发病8例年龄0.5~30(13.81±10.64)岁,发病与未发病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青少年不易发病。

2.2.2 病患关系与既往病史:6组家庭中共8对夫妻,除家庭3中儿媳发病、儿子未发病外,其余7对夫妻均发病,夫妻发病率较高,COVID-19是否经性传播还需进一步考证。有高血压、糖尿病、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带状疱疹后遗留神经痛各1例,其他患者既往无慢性病史。

2.2.3 临床症状特点:患者症状多以发热(12例)、咳嗽(7例)为主,其他为发热伴咳嗽(4例)、发热伴头晕(1例)、发热伴腹泻(1例)、咳嗽伴头晕(1例),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18例患者出现症状至确诊时间为1~10(5.78±3.08) d 。

2.2.4 胸部CT变化:确诊患者均符合以下特点,肺部病变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状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见图1。

2.2.5 炎性细胞因子变化:患者白细胞数多正常或偏低(4.55±1.80)×109/L,中性粒细胞多偏低(2.74±1.24)×109/L,淋巴细胞亦偏低(1.39±0.53)×109/L,CRP多增高(30.96±3.97)mg/L。

3 讨 论

截至2019 年,已知有6种冠状病毒会感染人体并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其中4种病毒 HCoV-229E, HCoV-OC43, HCoV-NL63和HCoV-HKU1,感染人体后通常仅引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基本预后较好。另外2种病毒分别是2002—2003年发现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和2012 年发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这二者感染人体后主要引起下呼吸道症状,并且症状急剧甚至致命[2-3]。从 2019 年12月至今,COVID-19疫情在全球暴发,COVID-19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及接触传播,在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其他传播途径如消化道传播尚待明确。美国确诊的首例COVID-19患者虽然以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首发,但在就诊过程中也出现恶心、呕吐的消化道症状,随后在粪便RT-PCR检测中证实了SARS-CoV-2阳性[4]。钟南山团队在患者粪便中检出活的2019-nCoV[5]。随后,中山大学第三医院也在患者粪便中发现病毒核酸,其中1例患者并无腹泻等肠道表现,且3例患者在咽拭子核酸检测转阴后,粪便核酸检测仍呈现阳性[6]。说明粪便中存在活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可能通过消化道传播。本研究发现,家庭聚集性发病也证实了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同时在聚集性发病的家庭中,夫妻同时发病的比例很高,是否存在经性传播还需进一步考证。

本研究发现在家庭发病中,性别有差异,女性更易发病,家庭聚集性发病是否具有性别及年龄差异,还需更大样本进一步研究证实。在发病年龄方面,儿童和青少年不易发病。虽然随着疫情蔓延,儿童发病逐渐增多,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诊疗方案明确说明人群普遍易感,但就整个发病人群报道,儿童发病率仍偏低,儿童可能存在细胞结构或免疫基础上使病毒相对不易感[7]。家庭聚集性COVID-19患者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可出现头晕、腹泻,这与文献报道一致,其他报道的少见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乏力、纳差[8]。

血细胞分类计数作为临床最常规的检查手段,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尽管有研究显示以WBC计数和细胞分类易受多种生理和病理因素影响,作为鉴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有一定局限性[9]。但本研究发现,COVID-19患者白细胞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淋巴计数正常或减低,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的最新诊治方案相符,在COVID-19患者早期诊断和排查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CRP是急性炎性反应时肝脏合成的一种非特异性蛋白质, 能激活补体系统, 增加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刺激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 在细菌感染时发挥重要作用, 是一种正相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而且不受性别、年龄、贫血、高球蛋白血症、放疗和化疗等因素影响, 是临床常用判断细菌感染及其严重程度的指标[10]。本研究结果显示,COVID-19患者CRP轻度升高,有文献报道,CRP≤50 mg/L时, 有较大可能感染呼吸道病毒[9],这与本研究一致,在COVID-19患者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家庭聚集性COVID-19患者胸部CT均符合以下特点,病例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状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与文献报道相一致[11]。

综上所述,COVID-19具有家庭聚集性发病现象,家庭聚集性发病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方面具有一定特点,为临床对COVID-19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定点胸部核酸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解析几何中定点问题的处理策略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核酸检测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