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学的临床研究

2020-07-25 07:09李柳青石丰浪韦秀珍唐晓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阴性菌单胞菌感染性

李柳青,石丰浪,张 敏,韦秀珍,唐晓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广西 南宁 530021)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为新生儿时期常见疾病,为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报道显示新生儿因感染肺炎病死率可达到5%~20%[1]。感染可在出生前以及出生后获得,并且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均会导致疾病发生。因此,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致病菌种类进行鉴别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对617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回顾性分析其病原学,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新生儿重症科住院的新生儿进行统计分析。共获得的617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为研究样本。617例患儿中,男性388例,女性229例;年龄在0天~28天之间,早产儿为纠正胎龄40周内。617份病历中,271例为早产儿,346例为足月分娩;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者有80例,出生体重1500~2500克者有165例,出生体重等于大于2500克者有372例。准入标准:全部病患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感染性肺炎(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2]:①患儿出现呼吸暂停、气促、发绀、三凹征以及发热或体温不升等临床表现;②X线检查、血象等检验提示肺炎。)排出标准:(1)临床诊断不符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标准者;(2)有重度先天性心脏病、颅脑损伤及出血性疾病等患者。

1.2 研究方法

患儿住院期间予采集痰液以及鼻咽分泌物标本(在负压吸引下使用一次性痰培养管从患儿鼻孔插入直至咽喉部位,采集适量痰液,全程需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采集后立即送检微生物室进行检验。相关痰液、血等检验结果均由相关科室按要求完成。分析患儿住院期间痰培养、药敏试验、血优生八项、血呼吸道病原体等检查结果。

复习相关病例并提取痰培养病菌类型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血病毒检验结果,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EXCEL、SPSS 22.0)。阅读国内外相关最新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病菌类型以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

617例病人中,253例有完整痰培养结果,202例为阴性,51例为阳性,经培养后共有致病菌45株,其中3人有合并感染(均为合并阴性菌感染),培养出真菌感染可能有9人。45例致病菌(42人)中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有6人(14.29%),革兰氏阴性菌有36人(85.71%)。见下表1、2、3。

表1 病原菌种类

表2 革兰氏阴性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n)

续 表

表3 革兰氏阳性菌药敏试验结果(n)

2.2 病毒检验结果

617个病人中共检测出4例(0.65%)病毒阳性。见下表4。

表4 病毒检验结果

2.3 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抗体阳性情况

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较高,有17例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2.76%)。未见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患者。

3 讨 论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形成,不同传播途径的肺炎病原体也不同,宫内感染多见巨细胞病毒等病毒,早产儿因长期住院、免疫力差等,容易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临床感染性疾病通常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均需早期做病原学检测[3]。更有效的治疗是将最初的广谱抗生素尽快转化为机体特异性药物,明确致病菌种类以及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可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确诊病毒感染也可进行抗病毒治疗。

本次研究中发现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比最高,达31.11%,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为13.33%,还有值得注意的是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各占11.11%,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类及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各占6.67%。而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常见,占比11.1%。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鲍曼不动菌素仅对多粘菌素有较高的敏感性,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及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对青霉素以及第一代、第二代头孢敏感性较低,而对阿米卡星以及左氧氟沙星敏感程度较高。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大多敏感。目前研究结果同国内的多数学者大致相同[4]。国内相关研究最常见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革兰阴性菌,且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有提升[5]。除了尽量避免反复操作及提升无菌观念,还需要能早期、正确使用抗生素治疗,因此,完善痰培养等相关病原学分析及其重要。在感染较重时,使用丙种球蛋白、白蛋白等相关支持治疗也至关重要[6]。

分析病毒感染方面,本研究发现新生儿肺炎中有巨细胞病毒及副流感病毒感染。但从多位学者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导致新生儿感性肺炎发生的病毒主要是腺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其中广东佛山地区学者发现大部分为呼吸道合胞病毒(67.19%)。目前差异的出现应该是我院在检验中未将取分泌物行相关呼吸道病原体抗原及抗体作为常规检验有关。在抗体方面,由于疾病存在一定的潜伏期,当患儿临床表现突出时,机体内抗体水平较高,因此,临床将IgM抗体阳性作为急性期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7]。经合理用药治疗后,患儿机体内抗体水平逐渐下降。所以,针对新生儿肺炎相关病毒方面的检验应该积极完成。

本次研究的新生儿肺炎患儿中部分可培养出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在新生儿感染中,真菌感染也占据重要地位。其病情进展快、实验室检查阳性率偏低等特点也使其诊断易延误。因此对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如极低出生体重儿、长期运用抗生素治疗等患儿,早期发现真菌感染的可疑表现,应给予早期预防治疗。同时注意予增强体抗力、保持胃肠功能、不滥用抗生素及激素、减少侵入操作等预防真菌感染。

综上,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进行病原学检测,有利于明确致病菌种类,合理选择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提升临床诊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水平。

猜你喜欢
阴性菌单胞菌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思考心电图之177》
更 正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兔舍内气载革兰氏阴性菌群的检测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