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0-07-25 07:09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外伤

陈 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人民医院,湖北 十堰 442600)

颅脑损伤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类外伤疾病,由于患者脑部遭受外力影响而造成脑组织受损,此类患者的残疾率与死亡率较高[1],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手术疗效,本文将着重分析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应用于颅脑损伤且并发恶性颅内高压者的实际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线性资料

随机抽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我院48例颅脑损伤并恶性颅内高压病例,以其就诊顺序为标准分组,观察组(24例):性别比,男∶女=13∶11;就诊时年龄32~64岁,均值(42.5±0.3)岁。对照组(24例):性别比,男∶女=14∶10;就诊时年龄30~63岁,均值(41.9±0.6)岁。2组线性资料在比较中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术予以治疗,术中采取常规全麻,保持仰卧位,头部向对侧偏移,术中行额颞瓣开颅操作,对其皮层实施切开并充分引流,尽量排除其颅内血肿,结合其具体状况决定是否需要留存骨瓣;而同期观察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予以治疗,术中体位及麻醉方式同对照组,于中线处旁约3 cm直至颞弓处中点,以两者连线对其皮瓣实施外翻操作,之后进行游离骨瓣,引保障患者的蝶骨平台、颞窝均能够充分的显露,对于硬膜外处的血肿进行彻底清除,同时完成对硬脑膜的切开操作后继续颅内血肿,结合脑膨出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留存骨瓣。

1.3 评估指标

(1)根据术后的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及GOS格拉斯预后分级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显效:术后生活、学习均恢复至正常,且GOS分级为5级;有效:术后基本恢复自理能力,且GOS分级为4级;无效:术后仍处于昏迷状态,需要照顾,且GOS分级为3级及以下。(2)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的颅内压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

观察组其总有效率是95.83%,对照组是83.33%,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颅内压比较

两组入院时颅内压较高,且P>0.05;术后1周,观察组的平均颅内压较对照组更低,且两组比较中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颅内压对比(±s,mmHg)

表2 两组颅内压对比(±s,mmHg)

?

3 讨 论

颅脑损伤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危重症疾病,通常是由于遭受外伤暴力所引起。颅脑损伤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安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1]当人体大脑遭受外力影响后将对其神经组织和颅脑组织形成创伤,进而产生颅内压异常升高,通常对于颅脑损伤患者,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来帮助其降低颅内压。常规的手术方案为骨瓣开颅手术,虽然可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然而应用过程中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原因在于该术式中通过对患者颞顶与额颞瓣等实施局部减压具有一定的减压效果,但总体来看减压成效有限,因此疗效并不理想[3]。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是近年来临床中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的常用治疗术式,与传统的骨瓣开颅术相比效果更为理想,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同时手术操作中的骨窗开放范围相对更大,且位置更低,更有利于对血肿和坏死脑组织等进行清除,同时有助于实现颅内积液的充分引流,进而更好地帮助降低张力缝合以及颅内压的治疗效果。从本次的比较结果中可知,观察组的总体疗效好于对照组,特别是术后一周颅内压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也提示对于颅脑损伤并恶性颅内高压者通过采取标准化的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可显著提升疗效。

综上所述,针对颅脑损伤且并发恶性颅内高压者行标准的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具有满意疗效,并有助于控制颅内压并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外伤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双侧平衡去骨瓣对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