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的效果分析

2020-08-04 05:12胡飞石佳王剑心孙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4期
关键词:经口早产儿口腔

胡飞 石佳 王剑心 孙红

早产儿由于发育不成熟,各种神经反射不完善,易出现吸吮、吞咽障碍,最终导致经口喂养难度较大,而具备安全的完全经口喂养能力是早产儿出院的主要指标之一[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常采用管饲营养等常规喂养,但其对早产儿口腔的刺激作用较小[2],致其对喂养进程及吸吮吞咽能力改善作用不大。而口腔运动干预(oral motor intervention,OMI)可通过对早产儿嘴唇、舌头、咽喉部等的感觉刺激,影响其口咽部的生理学机制,从而达到喂养作用[3]。其在常规喂养护理基础上,可能会进一步促进早产儿的喂养进程和吸吮吞咽能力,故本文研究了早期OMI 应用于NICU 早产儿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于本院NICU 住院的84 例早产儿,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9 例;平均胎龄(30.42±1.53) 周;平均出生体质量(1551.45±313.67)g;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7 例,剖宫产15 例。观察组男22 例,女20 例;平均胎龄(31.16±2.08)周;平均出生体质量(1549.48±301.72)g;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5 例,剖宫产17 例。两组早产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所有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胎龄为28~33 周;出生体质量为1500~1900 g;各项生命体征均平稳。②排除标准:出生体质量<1500 g;存在先天性疾病,如心脏病、遗传代谢疾病;存在严重新生儿黄疸、维生素D 缺乏等并发症。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行常规喂养护理,包括先行管饲喂养,初始量为2~4 ml/kg,每3 小时喂养1 次,后每次增加喂养量1~2 ml/kg,至早产儿吸吮吞咽能力增强后改为奶瓶喂养。连续干预至出院。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早期OMI,具体如下:①口腔按摩:喂奶前,对早产儿面颊、上唇及下唇部分进行口腔外的按摩,5 min/次,1 次/d,面颊可采用C 字形轻柔按压方式,上下唇采用圆周滚动的方式;同时对早产儿上下牙龈、舌尖边缘、面颊内侧及中间舌头等进行口腔内的按摩,7 min/次,1 次/d,上下牙龈可采取绕圈轻按牙龈深部的方式,舌尖边缘可采用轻柔力量左右推动舌头的方式,面颊内侧采取C 形按压的方式,中间舌头可采用轻按上颚和舌苔的方式。②吞咽刺激:将装有母乳或配方奶的1 ml 注射器放于早产儿舌中后部,采取弹丸式推注,起始量为0.05 ml,观察早产儿耐受度,并逐渐加量至0.2 ml,在15 min 内完成。③吸吮刺激:将手指放于早产儿硬腭中心,轻柔刺激上颚,诱导早产儿出现吸吮动作,15 s/次,1 次/d,也可采用安抚奶嘴,2 min/次,1次/d。连续干预至出院。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喂养进程、NNS评分及体质量增长情况。①通过开始经口和完全经口喂养时的PMA 及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对两组喂养进程进行评估,开始经口喂养指第1 次经口予奶瓶喂养,且量≥5 ml/次;完全经口喂养指经口奶量达到120 ml/(kg·d)。②NNS 包括9 个正向项目和3 个反向项目,分数范围21~86 分,>50 分为安全经口喂养,33~49 分为通过临床干预达到安全喂养,<32 分为不能经口喂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喂养进程比较 两组开始经口喂养PM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PMA 小于对照组,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NNS 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干预后7 d 的NN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10、14 d 的NN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3 两组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 两组开始喂养时、完全喂养时的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1 两组喂养进程比较 ()

表1 两组喂养进程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NN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NN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g)

表3 两组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g)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早产儿是指出生胎龄<37 周的新生儿,其中枢神经对口腔及咽喉等周围神经的调控机制尚不完善,致其缺乏正常的吸吮、觅食等反应,经口喂养困难。且NICU 的常规管饲喂养由于缺乏口腔刺激,对早产儿吸吮吞咽能力的提高作用较小,不利于其早期发展。而早期OMI 是指对早产儿进行面颊、舌头等口腔刺激,其可能对提高早产儿吸吮吞咽能力有一定效果。故本院选用了早期OMI 运用于NICU 早产儿,并研究其对早产儿喂养进程及吸吮吞咽能力等的影响。

OMI 主要为一种对早产儿口腔内外组织产生物理刺激的按摩手法,其以对与吸吮有关的肌肉进行轻柔按压和运动刺激为原则,通过外力辅助诱导式运动,帮助早产儿尽早产生吸吮反射运动,同时帮助其尽早适应口腔触觉,从而建立相应神经反射弧[4]。此外,OMI还可改善早产儿口腔肌肉、骨骼系统对感觉的输入,提高早产儿营养性吸吮能力,改善吸吮幅度[5]。

经口喂养为早产儿营养的最终目标,且有效的完全经口能力是早产儿早日出院的指标之一[6]。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PMA 小于对照组,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与常规喂养护理相比,早期OMI 可有效缩短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分析原因为OMI通过对早产儿口腔相关组织肌肉进行物理刺激,加强了早产儿吸吮所需要的肌肉力量,促进其吸吮吞咽能力的正常发育,从而使其尽早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7]。

早产儿由于中枢发育未成熟,神经反射也不明显,致其吸吮吞咽能力较差。NNS 即系统评价非营养性吸吮能力的量表,其可直接反映出早产儿的吸吮吞咽能力[8]。本研究示,观察组干预后10、14 d 的NN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与常规喂养护理相比,早期OMI 能有效提高早产儿的吸吮吞咽能力。分析原因为OMI 通过多部位的口腔刺激,可提高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突触间相关化学活动的活跃度,同时加强了咀嚼力和舌肌的自主运动,使吞咽反射更为灵活,从而提高早产儿的吸吮吞咽能力[9]。

经口喂养困难使早产儿营养吸收较慢,致体质量增长较慢。本研究示,干预后观察组出院时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OMI能有效促进早产儿体质量增长。分析原因为OMI 通过口腔按摩、吞咽刺激及吸吮刺激,提高早产儿的吸吮吞咽能力,从而提高其进奶量,并缩短其达到完全经口养的时间,进而促进早产儿体质量增长[10]。

综上所述,早期OMI 应用于NICU 早产儿能有效缩短其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提高其吮吸能力,促进其体质量增长,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经口早产儿口腔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
UE视频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经口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