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系统视角下语料库语言学书评的评价策略分析

2020-08-05 02:25盛芝莹
现代英语 2020年22期
关键词:书评语言学语料库

盛芝莹

一、引言

书评可以引介书籍结构、内容及对书籍学术价值的总体评价。总体评价是书评的核心,充满评价资源,其评价策略值得研究。国外学者Hyland(2000)从28种不同学科的学术期刊中选出160篇书评,考查了“赞扬”和“批评”两种评价行为,探究了作者如何运用语义资源对书评的价值进行协商,研究发现“赞扬”在书评中用于书籍的整体特征,而“批评”则用于具体内容。Betül Bal-Gezegin(2016)探讨了人际元话语在土耳其语和英语书评中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英语书评的人际元话语总数远超过土耳其语,且两种语言在使用模糊限制语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书评的其他研究还包括跨学科的对比研究(Diani,2009);跨语言的评价修辞对比研究(Junqueira,2013);历时研究(Shaw,2009)等。这些研究普遍认为,与其他学术语类相比,书评表现出更多的评价性,发挥着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国内学者对书评也多有关注,唐丽萍(2005)曾用评价理论来研究学术书评中的评价资源,其揭示的介入资源子类型资源背后的意识形态,表明了评价意义构建的方式。陈令君(2012)以评价理论和评价参数模型为理论基础,研究了200篇英语书评的评价参数系统。结合评价理论研究书评的还有姚银燕、陈晓燕(2012)、布占廷(2013)等。

上述国内外书评研究现状表明:书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对于它在评价策略中态度表达的应用而言,还有必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且国内书评多从语言学整体出发,对于具体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则尚不多见。对新兴的语料库语言学的书评研究能体现出学界对该领域的态度立场,值得关注。

本研究以LINGUIST List网站随机抽样的十篇语料库语言学书评为语料,综合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探究态度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而解读书评作者的意识形态。

二、评价理论框架

评价理论是由Martin和White等语言学家在发展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创立的,是话语分析理论中有效的理论框架。评价理论(Martin&White,2005:35)分为态度系统(Attitude)、介入系统(Engagement)和极差系统(Graduation)。其中,态度系统是评价系统的核心部分,该系统又分为三个子系统:情感(Affect)、判断(Judge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情感”涉及人的情感反应,分为四个方面:非倾向/倾向(dis/inclination)、非快乐/快乐(un/happiness)、非安全/安全(in/security)、非满意/满意(dis/satisfaction)。“判断”是针对人的行为而做出判断,分为社会评判(social esteem)和社会约束(social sanction)两类。社会评判主要从伦理道德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包括行为规范(normality)、做事才干(capacity)和坚韧不拔(tenacity)。社会约束主要从法律法规和社会规约方面进行考量,包括真实可靠(veracity)、行为正当(propriety)。“鉴赏”是对事物的评价,包括反应(reaction)、构成(composition)和价值(valuation)三个子范畴。笔者根据Martin和White(2005)对评价理论之态度系统归纳如图1:

图1 评价理论之态度系统

基于以上态度系统框架,文章主要从态度资源的分布特征来研究评价策略。

三、研究方法

文章以态度系统为理论框架,以十篇语料库语言学书评为语料,借助标注工具Corpus Tool 3,探析该类书评中的评价策略,以期揭示态度系统在书评中隐藏的意识形态。为避免书评作者的性别影响,研究采用的书评作者五篇为男性,另五篇为女性,语料从http:∥linguistlist.org/pubs/reviews/网站上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生成,共4331词次。依照态度系统对每篇语料中态度资源类型和子类型的使用频率进行标记、统计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找出这些评价策略背后的意识形态。

四、语料库语言学书评的态度资源分布特征

根据表1可知,态度资源主要集中在鉴赏资源(76.92%),判断资源和情感资源所占比例次之,分别为12.98%和10.10%。下文具体分析三大态度资源的分布情况。

表1 态度资源的使用频率

续表

(一)鉴赏资源

鉴赏资源使用频率最高,因为书评的主要客体是书籍本身,所以书评作者侧重对书籍的结构、内容以及价值等进行客观概述和点评,且就书论书可避免与作者有正面的交锋,提高评论的理性。另外,在态度系统中只有鉴赏的对象是事物,其主观性最弱,大量运用能保证评论的客观性。研究发现,价值子资源高于构成和反应两大子资源,价值资源多被用于阐述语料库语言学书籍的用处及影响,形容词(如useful,available,valuable,authentic,helpful等)和相应的名词(如strength,value,use等)频率最高。构成资源包括结构平衡性和内容难易度,由于语料库书籍有关大数据的分析,所以必然出现抽象的符号和计算机语言,书评作者主要用其评价语料库书籍的难易度,一定程度上利于消除读者对数据语言的恐惧和抵触。而反应资源则被书评作者用于与读者共情,呈现共识,即“语料库研究是大趋势,但研究者对该类书籍望而生畏”,以此与读者建立联系。反应资源比价值和构成资源更主观,因为反应资源是书评作者与/或读者对该书产生的情感影响,较强调个体作用,所以反应资源的使用频率少于构成和价值资源。

(二)判断资源

判断资源使用频率位列第二,其中没有社会约束资源,因为书评作者一般不从社会约束这类涉及作者法律、道德的角度去评价作者行为。社会评判资源由行为规范、做事才干和坚韧不拔三个子类型构成。该类资源主要集中在做事才干子类型,即评价作者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上的学识和才能,如赞赏作者独特的研究视角和高超的写作技巧等修饰词(clever,insightful,specific,skillfully,lucidly等)。判断资源的评价对象是人(作者),该资源无论积极或者消极,都是直面作者的,出于对作者面子需求的考虑,书评作者尽量回避使用该资源。尽管消极的鉴赏资源也可能威胁到作者面子(鉴赏虽评价书籍,实则隐含评价作者能力),但在鉴赏中受到评价的是作者的产物,书籍本身,而非作者本人的行为。因此鉴赏类评价造成的面子威胁力因评价对象的转移而得以降低。另外,鉴赏资源在书评中所占的大比例也是出于书评体裁的语场要求,书评主要是评价书籍而非反映书评作者的情感或是判断作者的行为。

(三)情感资源

情感资源使用频率最低,因为该资源表达书评作者自身的心理感受,有较强的主观性,过度地使用会降低书评的理性和客观性。情感资源包括非倾向/倾向、非快乐/快乐、非安全/安全、非满意/满意这四个方面。结果表明,语料库书评中较多的是非满意/满意和非安全/安全两种子资源。其中非安全/安全资源在该类书评中有两大用处,首先,书评作者一开始提及语料库语言学这一深奥领域时,站在读者角度表达了担忧与困惑。其次,在阅读该书后,书评作者对语料库语言学的态度由不安转为自信。这一前后对比,也间接说明书评作者认可书籍作者化难为易的写作技巧从而向读者推荐该书。在实际评价过程中,书评作者不仅要对书中的亮点进行肯定,还要对书中存在的问题中肯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因此,情感资源中的非满意/满意资源也会一分为二,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点评书籍。

五、结语

文章从评价理论之态度系统视角对语料库语言学书评的总体评价策略进行了研究。借助标注工具,定量、定性地分析了十篇样本书评,研究发现:书评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书评作者对书籍内容和价值的公正客观评价,还取决于他/她如何同潜在读者进行互动、结盟,进而使书评更具说服力。另外,在指出相关改进建议的同时,他/她需要采取策略保全作者面子。为达到以上目的,书评作者有计划地对各个态度资源类型及子类型的出现频率进行控制。其背后的意识形态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建构:1.鉴赏和判断资源的频率高于情感资源,反映了书评作者追求书评的客观公正;2.鉴赏资源的使用频率高于判断资源,反映了书评作者遵守礼貌策略及书评语场要求;3.情感资源的使用频率最低,书评作者在“去主观性”的同时,也借此与读者对话,进而增强说服力。

文章一方面深化了学界对语料库语言学书评评价策略的了解,另一方面拓宽了评价理论在语言学领域的运用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读者提高识别和解读评价策略的自觉性。另外,除态度系统外,书评中也有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这两者的评价策略也非常值得研究。本研究的语料数量和来源均有限,研究结果尚需在更广泛的语料中加以检验。文章抛砖引玉,也期待各位学者能从不同语料入手,对书评中出现的其他评价系统的评价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书评语言学语料库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书评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太阳照常升起》书评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分析
《重读〈石头记〉》书评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