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机制在英语专业学生冲突类商务信函中的使用探析

2020-08-05 02:25孔冬芝
现代英语 2020年22期
关键词:远距离信函语料库

孔冬芝

一、引言

《英语中的衔接》(Halliday&Hasan,1976)一书出版后,衔接理论便引起了广大关注。衔接理论框架在得到不断完善的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写作教学、语篇分析等多个领域。

经过文献分析发现,以往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大学英语写作中衔接机制的使用情况,对专门用途领域尤其是商务信函中衔接机制的使用研究相对匮乏。国内有些学者仅简单列举了衔接机制在语篇组织上的功能,缺乏全面性和统计数据支撑。根据Leech的言外功能,商务信函分为和谐类、合作类、竞争类和冲突类商务信函。与其他三类相比,冲突类商务信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间接法也是其写作的重要原则。因此,本研究以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错误分析以及SPSS统计分析,旨在发现冲突类商务信函中衔接机制使用的总体特征,探讨不同水平学习者的使用差异及其与写作质量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研究问题包括:(1)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英语专业学生冲突类商务信函衔接机制使用的总体特征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高低分组英语专业学生在冲突类商务信函衔接机制使用频数和分布上是否存在差异?(3)衔接机制的使用与冲突类商务信函的写作质量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研究中自建了两个小型语料库,即英语本族语者冲突类商务信函语料库和英语专业学生冲突类商务信函语料库,分别从外国教材、英语专业学生期末试卷中各抽取了60封。根据研究设计,将英语专业学生的信函分为两组。得分低于9分的30封为低分组,高于12分的30封为高分组(总分15分)。其中,英语本族语者撰写的60封冲突类商务信函总计8516词次,而英语专业学生所写的冲突类商务信函共计6787词次(高分组总计3886词次,低分组共计2901词次)。

为便于比较分析,研究中使用了相对频数(每一百词中的出现频数)。针对第一个研究问题,本研究首先运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试图发现衔接机制在英语专业学生冲突类商务信函中的使用特征,然后运用中介语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探讨衔接机制使用上有哪些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解答第二个问题,本研究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发现高低分组学生的使用差异。针对第三个问题,本研究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以期发现衡量冲突类商务信函写作质量的衔接机制。

三、结果与讨论

(一)冲突类商务信函衔接机制的使用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按照使用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词汇衔接、连接、指称、省略、替代。这与Zhang Meisuo(2000)的研究结果趋于一致。省略和替代的使用频率最低,主要是由于省略和替代常在口语中使用,在书面语中很少出现(Halliday&Hasan,1976)。

在所有的次分类的使用上也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就指称而言,英语专业学生使用最多的是指示指称(65.45%),其次是人称指称(28.18%),比较指称(6.36%)使用最少。在指示指称中,“the”和“this”各占指示指称总数的44.44%和41.67%。“the”作为定冠词,其大量使用主要是由规则的过度概括化造成的。“this”的频繁使用说明英语专业学生已经掌握了“this”作为修饰语的用法,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this+noun”这一结构来指代上文中被预设的成分。在人称指称中,“it”出现的频率最高,占所有人称指称的48.39%,这得益于“it”自身的特殊性。“it”不仅指具体的人或物,即“参与者”实体,还可作为语篇中任何可识别的部分(Halliday&Hasan,1976)。然而,比较指称使用最少,主要在于其相对复杂,学生不易掌握。在比较指称中,“other”占到57.14%,其衔接功能主要体现在其指称意义中,表达“不同的”或“额外的”意义。另外,与指称不同,省略和替代出现频率最低。

对于连接,其五个子分类在冲突类商务信函中均有使用。其中,原因连接使用最多(39.89%),其次是增补连接(27.32%),再次是转折连接(19.13%)和时间连接(12.57%),接续词使用最少(1.09%)。在因果连接词中,使用较多的是“if”(36.99%)、“therefore”(19.18%)和“so”(17.81%),它们常被用于表达原因、目的或者结果。增补连接中,“and”(56.00%)和“again”(22.00%)出现频率较高,主要用于表达内部关系的意义。此时,“and”通常含有“还有一些事情要说”的意义,而“again”却表达“还有与前面一点相关的另一点”。另外,在本研究中,转折连接与时间连接的使用频率相当。转折连接往往表达“与期待相反的意义”;其中“but”(37.14%)、“however”(37.14%)及“at any rate”(20.00%)则被学生广为使用。“but”与“however”对学生而言是最简单、最熟悉的转折连接词,“at any rate”常位于信函最后一个句子的句首。“at any rate”作为转折关系的概括形式的连接形式,意义相当于“无论(是……不是;哪一个……),仍然……”。它预设的是提到了某种情景,但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而予以消除——或者是因为它们出现与否是无关紧要的(Halliday&Hasan,1976)。因而,“at any rate”用于冲突类商务信函中是向读者表明不论前面提到的负面消息如何,都不会影响继续合作。最后,使用最少的是接续词,包括 now、of course、well、anyway、surely和after all。一般来说,当接续词起衔接作用时,它是“弱化形式”(Halliday&Hasan,1976)。接续词的衔接作用往往与语调相联系,在信函中使用很少。所以在本研究中,发现“now”与“of course”仅出现一次,这或许是样本选取的原因。总之,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广泛使用连接词“and”“but”和“so”,这与 Liu&Braine(2005)的研究结果趋于一致。

除了语法衔接外,词汇衔接也是衔接机制中使用最多的类型。其中重复占有比例最高,这与Liu&Braine(2005)的研究结果相同。

衔接机制,除了从功能上的分类之外,还可以从距离上进行分类。根据第二种分类方法,研究发现直接衔接(58.13%)使用最多,其次是远距离衔接(33.13%),再次是中介-远距离衔接(5.13%),中介距离衔接使用最少(3.61%),这与Zhang Meisuo(2000)的研究结果一致。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在使用衔接机制中呈现出显著的特征,且存在多用、少用及误用现象。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英语专业学生在连接及其四个子分类(增补、转折、因果、时间)上存在过度使用现象,较少使用指称及其三个小分类、词汇衔接、接续词、重复、同义词、上义词,错误使用因果连接词“as...so”。多用主要是规则的过度概括化、母语负迁移等方面的影响;少用主要源于教学重视度偏低、学生使用意识淡薄、规避政策的采取、紧张的测试环境;因果连接词“as...so”的错误使用主要是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在衔接机制的距离上,直接衔接存在过度使用现象,中介、中介-远距离衔接使用过少。由此看出,英语专业学生能力较弱,无法保持连续几个句子之间的联系,以致难以保持整个信函意义的一致性及连贯性。

(二)高低分组衔接机制使用差异

表1显示,高低分组学生在词汇衔接的使用上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2<0.05)。高分组使用较多的词汇衔接,这与Fitzgerald&Spiegel(1986)的观点完全一致。这表明,高分组学生倾向于使用词汇衔接来延伸、拓展他们的观点(Witte&Faigley,1981)。

表1 基于功能的衔接机制使用频数的独立样本T检验

在各个类别的衔接机制使用上,高低分组学生也存在不同的特征。低分组学生使用稍多的指称,这与Faigley(1981)的研究结果一致。在指称中,高分组学生使用较多的指示指称(HR:70.92%,LR:60.00%),低分组学生使用较多的人称指称(HR:25.53%,LR:31.05)及比较指称(HR:3.55%,LR:8.95%)。在指示指称中,“the”和“this”的使用频率较高,这说明高分组学生已经掌握了“the”和“this”的功能及用法,并学会使用“the/this+noun”这一结构来指代被预设成分。而省略和替代在信函中出现频率极低,难以量化分析(Fitzgerald&Spiegel,1986)。在连接上,高分组学生使用较多的转接连接词(HR:22.01%,LR:16.33%),以实现语气的转变。在词汇衔接上,高分组学生在重复、同义词及概括词上使用得较多。重复的大量出现主要是由于高分组学生为了具体指明商务交际活动中所涉及的具体商品,便运用了“the/this+重复项”这一结构。同义词的高频使用说明高分组学生掌握了大量形式相异、意义相近的同义词,在写作中能够运用不同的词汇、短语来表达相近或相同的意思。另外,高分组学生在写作中还使用了大量的概括词以避免重复,从而实现衔接。

在衔接机制的距离上,表2显示,高低分组在远距离衔接(p=0.001<0.05)及中介-远距离衔接(p=0.026<0.05)上存在显著差异。高分组使用较多的远距离衔接及中介-远距离衔接。然而,这却与 Witte and Faigley(1981)的发现截然相反,或许是研究样本的不同造成的。

表2 基于距离的衔接机制使用频数的独立样本T检验

总体而言,高低分组在概括词、远距离衔接及中介-远距离衔接的使用上存在着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三)衔接机制的使用与写作质量的关系

表3和表4显示,概括词、中介距离衔接及远距离衔接均与测试分数成显著相关。从表3看出,测试分数与概括词(r=0.262,p=0.043)(p<0.05)成正相关。从距离上看,测试分数和远距离衔接成正相关(r=0.435,p=0.001)(p<0.01),与中介距离衔接成负相关(r=-0.273,p=0.035)(p<0.05)。

表3 测试分数与基于功能的衔接机制使用频数的相关分析

表4 测试分数与基于距离的衔接机制使用频数的相关分析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三类衔接机制能否作为冲突类商务信函写作质量的预测变量,本研究经过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概括词、中介距离衔接及远距离衔接均可作为写作质量的预测变量。如表5所示,概括词与测试分数的相关系数为0.262,复决定系数为0.069,显著水平0.043(p<0.05),因此概括词可以用来衡量信函的写作质量,并对测试分数产生6.9%的影响。由于概括词与测试分数成正相关,说明概括词使用得越多,得分就越高。具体到衔接机制的距离,表6显示,相关系数为0.552,决定系数为0.304,显著水平为 0.000(p<0.01),表明中介距离衔接及远距离衔接均可作为写作质量的预测变量,且对测试分数产生30.4%的影响。由于远距离衔接相对应的β值为正,中介距离衔接对应的β值为负,说明在冲突类商务信函写作中,得分较高的信函中远距离衔接使用较多,中介距离衔接较少。

表5 测试分数与基于功能的衔接机制使用频数的线性回归分析

表6 测试分数与基于距离的衔接机制使用频数的线性回归分析

四、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通过研究分析,笔者建议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提升学生主动使用衔接机制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需加强阐释衔接机制的各种功能及用法,并设置多种练习培养学生对衔接机制的使用意识。对于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也可作为一种反馈,用于了解、评估衔接机制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便加以改正,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

(二)通过语料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料库语言学蓬勃发展之下,语料库辅助语言教学已然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语料库向学生展示衔接机制在不同语境中的实际使用,帮助学生理解衔接机制的功能及用法。学生也可按需自动检索语料库中衔接机制出现的语境,并根据语境在写作练习中有意识地模仿、运用,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以读促写”,加强真实语境中的模仿学习

“以读促写”是写作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阅读语篇本身可以作为写作的模本,以对学生的写作技巧进行干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提供大量丰富的真实商务信函作为学生学习的输入,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模仿真实信函中衔接机制的使用来消除母语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写作质量。

五、结语

本研究发现英语专业学生词汇衔接、直接衔接使用最多,且存在多用、误用及少用现象。高分组学生在词汇衔接、远距离衔接、中介-远距离衔接上使用较多。概括词、远距离衔接和中介距离衔接均可作为信函写作质量的预测变量,且与概括词和远距离衔接呈正相关,与中介距离衔接呈负相关。

由于条件限制,本研究存在着自建语料库规模小等不尽完善之处,后续将在未来的研究中予以改进。同时,为了更深刻地了解衔接机制的习得情况,今后笔者还将在微观层面上对不同体裁、不同语式中的衔接机制做进一步研究,以便指导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的恰当运用。

猜你喜欢
远距离信函语料库
基于降低远距离输电过程中无功功率的设计方案论述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俄罗斯
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
捐献
一封“署名毛泽东的英文信函”
2014年第一站冠军揭晓
2013年第六站冠军揭晓
语料库与译者培养探索
2008年第六站冠军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