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及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影响

2020-09-28 01:36廖莹周翌婷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尿管导尿管尿路感染

廖莹, 周翌婷

留置尿管常见于泌尿外科术后患者,由于尿管留置时具有较强的侵入性,故与之相关的尿路感染(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CAUTI)的发生风险较高[1]。经研究证实[2-3],CAUTI约占医院感染的21%~32%,对患者的危害较大,能导致患者发生败血症及菌血症,并由此引发较高的死亡率。导尿管护理作为泌尿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也是减少患者术后出现CAUTI的重要措施。有研究发现,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泌尿外科男性患者拔除尿管时的疼痛发生率和神经内科术后患者CAUTI的发生率[4-5]。本次研究将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泌尿外科术后患者留置尿管的护理工作中,收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简单抽样法,选取铜陵市立医院2018年5月至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泌尿外科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6例。纳入标准:①住院期间接受手术治疗;②术后留置尿管;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视力或听力缺失;②合并有心肺或其它重要脏器损害;③存在其它术后并发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56例)及对照组(56例)。试验组中女性24例,男性32例;年龄26~57岁,平均(40.66±8.47)岁;手术类型:肾结石手术20例,输尿管结石9例,膀胱结石手术13例,前列腺增生手术14例。对照组中女性22例,男性34例;年龄23~59岁,平均(41.37±7.25)岁;手术类型:肾结石手术23例,输尿管结石12例,膀胱结石手术11例,前列腺增生手术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泌尿外科术后常规的导尿管护理方法,即术后妥善固定,防止导尿管打折、扭曲、过度牵拉、意外滑脱等,及时更换尿袋,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予标签明确标识;指导患者多饮水;加强尿管周围皮肤护理及无菌操作,预防尿路感染;做好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

1.2.2 试验组

1.2.2.1 系统化培训 成立专门的尿管管理小组,由病区护士长任组长,各责任护士作为小组成员。采用PPT授课、情景教学、现场演示的方式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化培训,持续4周,每周2次,每次1小时。培训重点内容包括:①导尿管的正确护理:管道的正确固定、标签的正确使用、会阴擦洗的正确操作步骤、尿袋的更换方法等;②尿路感染相关内容: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导尿管拔除的时机及操作方法等;③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内容:尿标本的正确留取等;④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处理:遵医嘱应用抗炎药物等。

1.2.2.2 集束化干预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专业书籍的基础上初步制定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小组人员对内容进行讨论,收集小组成员意见及建议后对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删减,以确保内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行性及适用性。结合医院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确定管道管理集束化干预策略。内容包括:①加强尿路感染的风险评估。将导尿管评估纳入交接班重点评估内容,班班交接,交接时重点评估导尿管的置入时间、置管深度、是否妥善固定、是否通畅、有无过度牵拉及滑脱现象、患者有无不适主诉、患者及家属对导尿管护理的知晓情况及对膀胱训练的执行情况等;加强警示标识,每隔3天对患者进行1次尿路感染风险的评估,针对评估中存在尿路感染的高风险患者,床头牌电子信息中重点提示“防尿路感染”,对患者进行即时评估;同时加强患者术后早期的膀胱功能训练,定时评估患者自主排尿意识,待患者恢复自主排尿意识后尽早拔除导尿管。当患者出现尿路感染前兆时,迅速采取干预措施,将损害降到最低。②加强不同时间段的巡视工作。重点巡视术后3天内夜间、早晨起床阶段,密切观察患者导尿管是否妥善固定、引流通畅,引流出的尿液性状及有无漏尿现象的发生,观注患者有无不适主诉,发现问题时及时处理。③健康宣教处方化。制作导尿管的健康宣教处方,使宣教做到书面与口头相结合。内容包括术后留置尿管的用途,留置尿管的正常时间,不同性别患者留置尿管的正常深度,正常尿液的颜色、性状及24 h的引流量,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的配合要点,膀胱训练的要点,导尿管的拔除时机等,并配以相应的图片。

1.3 评价指标

1.3.1 尿路感染发生率

《医疗机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指南》(2014年版)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两大部分。临床诊断:留置尿管患者具有叩击肾区疼痛或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同时结合尿培养结果、尿白细胞计数确诊。尿液白细胞计数女性≥10个高倍视野,男性≥5个高倍视野。病原学诊断:①通过显微镜检查,新鲜尿液标本每30个视野中细菌数占半数视野。②经病理学、手术或者影像学检查明确存在尿路感染。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上条件之一即可诊断为尿路感染。记录研究对象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记录时间为留置尿管期间的不同时间段和拔除导尿管后48 h内。

1.3.2 尿管留置时间

记录两组患者导尿管置入至拔除的时间,并计算导尿管留置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5.36%,平均尿管留置时间为(3.43±1.48)d;对照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9.64%,平均尿管留置时间为(5.67±1.2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及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作为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感染,CAUTI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及术后的恢复[6]。因此,预防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出现尿路感染,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十分重要。集束化护理初次提出于2001年,是基于循证医学的互相关联的一系列干预措施组合而成的护理方案[7]。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一方面集束化护理通过科学系统的培训,有效地增强了护理人员正确的操作观念,规范了护理人员不当的操作行为;另一方面,集束化护理干预加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了护士对患者尿路感染早期征兆的评估及掌控,从而降低了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

本次研究还发现,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泌尿外科术后患者导尿管的留置时间(P<0.05)。分析其原因:本研究以集束化护理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临床护理工作的科学管理,有效地增强了护士对患者拔除导尿管正确时机的评估及掌控,即术后定时评估患者自主排尿意识及排尿时有无不适,待患者恢复自主排尿意识后尽早拔除导尿管,从而缩短患者的尿管留置时长。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干预通过研究、实践与管理相结合,有效地降低了泌尿外科患者术后CAUTI的发生率,缩短了患者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猜你喜欢
尿管导尿管尿路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两种护理措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