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照护者实施基于赋能授权理论干预的效果探析

2020-09-28 01:36吴琼琼薛婷君陈英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负性早产儿出院

吴琼琼, 薛婷君, 陈英

早产儿机体内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所以在出生后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1]。有相关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每年新生早产儿约为1 500万,占新生儿的10%左右[2]。早产儿照护者的日常生活均围绕着早产儿,因此极易忽视自身机体健康,其通常会出现焦虑、睡眠障碍等不良状况,此外还会出现社会关系紊乱问题[3]。赋能授权理论是将患者作为干预的中心,改被动为主动,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及责任心,最终达到心理赋能的一种理论[4-5]。本研究对早产儿照护者实施基于赋能授权理论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住院的早产儿的照护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早产儿胎龄28~36周,单胎,危重指数评分<40分,经NICU治疗病情稳定,转入早产儿病房;早产儿照护者年龄>20岁,具有一定语言交流、认知功能,每天照护时间最长,可接受定期电话随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早产儿先天性畸形,重度窒息,重度贫血,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重度支气管发育不良,胆红素脑病;早产儿照护者有恶性肿瘤,存在精神病或既往精神病史,吸毒史,有偿照护早产儿,无法配合此研究。

共纳入研究对象108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人。对照组照护者男15人,女39人;年龄为26~60岁,平均(35.27±4.01)岁;与早产儿关系:母亲20人,父亲15人,祖母9人,外祖母10人;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10人,初中12人,高中或中专19人,大专及以上13人。观察组照护者男13人,女41人;年龄为25~60岁,平均(35.41±4.12)岁;与早产儿关系:母亲21人,父亲13人,祖母8人,外祖母12人;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8人,初中11人,高中或中专20人,大专及以上15人。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护理人员对对照组照护者实施常规口头健康宣教,并发放早产儿相关知识手册。住院期间实施早产儿强化保暖、预防感染及喂养指导,早产儿家属每周探视两次,由护理人员告知照护者早产儿病情;出院前护理人员告知早产儿照护者出院相关事项。包括出院后药物服药方法、来院复诊时间等。

观察组实施基于赋能授权理论干预,具体如下:①建立赋能授权干预小组。小组由护士长及其他7名临床护理经验在5年以上的专科护士组成。小组内部首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统一的指导用语;模拟演示研究期间可能出现的状况,并制定有效处理方法;此外培训小组成员授权赋能相关知识及心理学知识。培训时间为4周,培训考核合格后对早产儿照护者进行干预。②明确问题与制定计划(产后第1~3天)。小组成员每日与早产儿照护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其对于早产儿的期望、情感需求以及情绪自我调节情况等,小组成员收集所有照护者需求后进行总结和分析。再次与新生儿照护者交流时,集中讨论问题,让照护者主动提出期望和要求。小组成员向其强调干预的连续性,让照护者能够积极配合。早产儿照护者的首要需求为希望护理人员帮助强化其早产儿的照顾知识和技巧,并且尽早促使早产儿生长发育,其次需求为照护者自身心理健康。③主动参与(产后第4天至出院1个月)。小组成员在床旁与早产儿照护者进行一对一交流,并且让其加入早产儿照护者微信群及微信公众平台,告知其出院后咨询电话。建立健康教育培训班,产科专家集中讲课、演示、讨论,时间为1个月,分为4次课,每次课程时间为2 h,课后进行电话及微信随访,为早产儿照护者进行疑问解答。此外帮助早产儿照护者接受现实,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应对者,积极面对早产儿状况,并且以乐观、积极情绪逐渐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④评估与指导(出院后第2~3个月)。小组成员对早产儿照护者进行每2周1次的电话随访,随访中评估早产儿生长状况以及照护者自身心理情绪及社会关系情况。指导照护者多与早产儿沟通,包括身体接触、轻声温柔地与早产儿说话以及眼神交流、抚触等。

1.3 观察指标

1.3.1 连续护理认知水平 采用家庭主要照护者对早产儿连续护理认识水平量表对两组早产儿照护者出院前3 d、出院后3个月连续护理认知水平进行评价,包含疾病防护相关知识与技能、日常照护相关知识与技能、社会服务相关知识、康复相关知识与技能4个维度,每个维度1~5分,分数越高则护理认知水平越高[6]。

1.3.2 负性情绪 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照护者出院前3 d、出院后3个月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价,上述2个量表均各20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SAS量表≥50分表明焦虑,分数越高焦虑越严重;SDS量表≥53分表明抑郁,分数越高抑郁越严重[7]。

1.3.3 护理满意度 护理人员对两组出院后3个月进行电话随访,依据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询问照护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85,信度良好,其总分0~100分,十分满意:85~100分;一般:70~84分;不满意:<70分。满意度=(十分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照护者出院前后连续护理认知水平比较

出院前3 d,两组照护者连续护理认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连续护理认知水平总分及各条目得分(疾病防护相关知识与技能、日常照护相关知识与技能、社会服务相关知识、康复相关知识与技能)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照护者出院前3 d连续护理认知水平比较(分,

表2 两组照护者出院后3个月连续护理认知水平比较(分,

2.2 两组照护者出院前后负性情绪变化比较

出院前3 d,两组照护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照护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表4。

表3 两组照护者出院前3 d负性情绪变化比较(分,

表4 两组照护者出院后3个月负性情绪变化比较(分,

2.3 两组照护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照护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6.30%)高于对照组(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8,P<0.05)。

3 讨论

早产儿指胎龄在37足周前出生的活产婴儿,早产儿的出生体重通常在2.5 kg以下,其体内器官及适应能力均明显差于足月儿,因此需给予早产儿有效干预[8]。早产儿照护者将生活中心全部围绕着早产儿,因此极易忽略自身健康问题。临床应对早产儿照护者给予有效干预,坚定其能够很好照顾早产儿的信心[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照护者出院后3个月的连续护理认知水平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赋能授权理论的干预可有效提升早产儿照护者的护理认知水平。分析原因主要为,赋能体现于干预过程中的帮助性,通过干预小组对照护者进行早产儿相关知识及照顾技能的专业指导,为其提供遇到困难或面临各种状态下所需资源及技能[10];授权是通过明确问题与制定计划,让照护者参与出院后照顾早产儿的计划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其中,提出建议和自身需求,在小组经讨论给予针对性解决措施后,有效解决照护者在照护中的各项难题,提升居家照护早产儿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及护理技巧[11]。此外,通过出院后建立健康教育培训班、电话及网络平台随访等方式,让照护者持续接受相关知识宣教,最终明显提升护理认知水平[12-13]。

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照护者出院后3个月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赋能授权理论的干预可有效缓解早产儿照护者的负性情绪。分析原因主要为,早产儿照护者因为对自身角色适应性较差,缺少对早产儿照顾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因而其胜任感较差[14]。而基于赋能授权理论的干预通过有效评估能够明确照护者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与照护者一同制定目标和计划,转变照护者的错误认知,满足其合理需求,并且通过微信群时常鼓励照护者,倾听其在照顾早产儿过程中的感受,从而有效缓解照护者的照顾压力,逐渐使其负性情绪减轻、消失[15-16]。

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照护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基于赋能授权理论的干预能够充分使照护者利用资源,掌握照顾早产儿的护理技巧和知识,自主解决照顾新生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满足自我需要,实现自我控制,逐渐适应自身新角色,因而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17]。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照护者实施基于赋能授权理论干预的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提升其护理认知水平,减轻其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负性早产儿出院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延伸护理在出院糖尿病患者中的实践研究
第五回 痊愈出院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