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加温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0-09-28 01:36林碗娜黎雪娃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寒战液体体温

林碗娜, 黎雪娃

结直肠癌是全球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癌症,年轻化趋势明显,其发病率逐年升高[1]。目前临床上可选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来根治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但手术过程中因大量输注液体、消毒液体冲洗、皮肤裸露、使用呼吸机、二氧化碳气腹以及麻醉药物代谢等易导致体温降低、寒战、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应激反应以及出血、凝血功能异常等多种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术后康复[2]。手术室护理的优质水平直接关联着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3]。术中加温是指在手术中采取多种适当的手段和设备,提高患者机体的中心体温,减轻手术过程中的多种生理应激反应和并发症[4]。术中加温的手术室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护理鲜有研究报道。本研究探讨采用术中加温的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32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有临床病理学的确诊证据;②年龄30~65岁,首发病例,肿瘤未转移者;③患者签署结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同意书和知情同意书,术前未采取化疗、放疗或其他抗肿瘤治疗方法者;④肿瘤TNM临床分期:Ⅰ~Ⅲ期;⑤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①有腹部手术病史;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③有其他腹部炎症;④肿瘤转移。根据入院单双号将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TNM分期、BMI、基础体温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入组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均为同一手术组医生完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常规的术前宣传教育;术前禁食至少12 h,留置导尿管,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麻;术中常规补液,监测生命体征。

1.2.2 观察组 采取术中加温的手术室护理方式。主要包括:①手术室护理人员于手术前30 min对手术室环境温度进行控制,保持在23~25 ℃,并且查看患者体温状态,随时调节空调温度,减少体温波动。②手术室采取保暖措施,在手术台上铺设柔软床单,同时对非手术区域覆盖手术方巾,避免接触手术台所致的体温下降;在手术台上使用电热毯,并将患者的四肢包裹手术棉套,减少远端温度波动。术中实时监控鼻咽温度,手术过程中静脉输液可提前加温,使输注的液体温度保持在37 ℃左右。使用加温加压输液泵,控制输注液体数量,防止出现液体灌注低体温。手术室中配置输注液体储存恒温箱,并保持在37 ℃左右。在腹腔镜手术中采用二氧化碳气腹机,对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加温,保证手术过程中腹腔内的温度恒定,形成的气腹可以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手术风险。在液体冲洗时使用加温后的消毒液,避免因为大量液体冲洗导致的体温降低。对于手术麻醉设备呼吸机进行加温设置,将气体加热后进行协助呼吸,有效避免因呼吸低温度气体把呼吸道内的热量带走,维持恒定的中心体温。③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及时为患者铺盖棉被,术后镇痛,术后2 d进行随访问询病情进展。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控制输液量,尽早撤除管道等。

1.3 评价指标

在患者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后60 min、手术结束时等3个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的中心体温、凝血五项,记录手术苏醒时间和术中寒战发生情况等。中心体温采用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外耳道鼓膜处(该处接近下丘脑,可以较为准确反映中心体温)温度。凝血五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指标超出正常值范围即判定为凝血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中心体温变化比较

在手术后60 min和手术结束两个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中心体温均维持正常,对照组的中心体温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心体温变化比较

2.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比较

在手术后60 min和手术结束两个时间点,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例数均低于对照组 (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比较

2.3 两组患者手术苏醒时间和寒战发生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苏醒时间短,术中发生寒战例数少 (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手术苏醒时间和寒战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体温是有效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和保障,人体依靠自主性的体温调节机制维持恒定的体温。低体温会加重人体的血液功能障碍,加大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液粘稠度,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数,增加心脑血管阻力,易造成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的发生。低体温还会造成血液凝血功能的障碍,增加出血意外。同时,低体温可以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血管收缩障碍,药物无法有效运输代谢,易引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延迟出院时间[5]。

手术低体温是手术室操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状况,在腹腔镜手术中发生率超过60%[6]。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大量输液输注、消毒液体冲洗、皮肤裸露、呼吸机、二氧化碳气腹、麻醉药品等药物作用和临床操作都会增加机体低体温情况的发生率。有研究显示,术中的低体温可导致寒战、切口感染、心脑血管功能改变、凝血功能异常、手术的麻醉苏醒时间延长等[7]。术中加温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由于低体温导致的心功能异常、血液凝血障碍、生理应激反应、酸碱和水盐代谢失衡,减少严重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降低手术风险,加速患者手术的预后康复。为降低患者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加速术后康复进程,应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和设备对患者进行术中加温的手术室护理[8-11]。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中心体温维持正常,对照组的中心体温明显降低,表明术中加温的手术室护理能维持患者的中心体温。分析原因,手术前控制稳定的手术室温度,能减轻手术操作过程造成的生理应激反应。在手术中实时监测体温,随时发现低体温事件;严格控制补液量,能避免大量液体输注引起的低体温;手术室装备液体恒温箱,保证输注液体的温度符合机体的要求;采用二氧化碳气腹机时对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加温,保证手术过程中腹腔内的温度恒定;在液体冲洗时使用加温后的消毒液,避免因大量液体冲洗导致的体温降低;对手术麻醉设备呼吸机进行加温设置,能有效避免因呼吸低温度的气体把呼吸道内的热量带走,维持恒定的中心体温。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例数低于对照组,表明术中加温措施稳定了机体因手术室各项操作引起的体温变化,使低体温造成的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明显减少,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手术中的低体温还会导致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延迟,同时,低体温引起的生理应激反应,如寒战,也影响了腹腔镜手术操作过程的顺利进行,增加了手术风险[12]。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苏醒时间短,术中发生寒战例数少,表明术中加温的手术室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少寒战发生率。

术中加温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维持患者中心体温和正常的凝血功能,缩短手术苏醒时间,减少术中寒战的发生,降低手术中的风险,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在临床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寒战液体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液体小“桥”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液体压强由谁定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疼痛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防治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寒战的临床效果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层层叠叠的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