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的“Android应用开发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2020-10-17 05:18红,李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线下学习者知识点

赖 红,李 钦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2008加拿大阿萨巴萨卡大学的乔治·西门子和斯蒂芬·唐斯首次提出了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概念并创建了第一个慕课课程,慕课基于人机交互学习情境,将课程授课者、学习者和教学资源等组成了一个网络虚拟整体,通过不断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促使不同的学习者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的联通和交互进行学习。慕课作为一种在线教学的模式,对传统大学教学模式和组织方式提出了挑战[1]。2013年中国大学生慕课网和学堂在线平台上线,中国大学的多门优秀课程建设成为慕课,经过多年建设国内目前大约有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共上线了2.4万门慕课课程,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2亿左右[2-3]。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MOOC弥补了传统教育存在的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满足了学习者碎片化的学习需求,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地点上的局限性;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优秀课程,但是在推广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大部分的MOOC平台对慕课视频的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大部分的老师没有精力将授课课程进行标准化的录制和剪辑;MOOC平台只是一个虚拟的网络课堂,教师和学生基本不会面对面的沟通,很难进行有效的互动;对于00后的大学生来说,碎片化的学习非常零散,对于一些缺乏趣味性的专业性课程,理论知识比较苦涩,很难通过慕课达到教学效果;老师很难对在线学习进行有效全流程的监督管理,学习的真实性很难得到保证[4]。

1 慕课实践问题

“Android应用开发基础”课程于2017年立项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开放课程,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于2019年7月上线学堂在线平台,目前已运营两期,选课总人数1万6千人左右,在运营的过程中,慕课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师生的互动性需要提高。慕课每期选课人数8000人左右,选课的学生分布于全国各地,讨论区参与的人数一般在500人左右,参与的同学基本上是课程团队老师的学生,虽然在学堂在线平台课程中已超过了95%的课程,但是相对于选课总量,还是有较大的提高空间。老师的精力有限,很难及时回复学习者的疑问,需要学校安排高年级的助教学生答疑解惑。

二是课程的结课率比较低。对于“Android应用开发基础”课程来说,编程实践能力是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虽然在慕课中准备了编程实践视频,但是高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编程问题层出不穷,可能有些问题比较简单,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惑,学生有挫败感导致失去学习动力,很难完成课程的学习。运营后台的数据显示大概有60%的学生在刚开始的实践操作中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指导而放弃课程。

三是老师对MOOC学习缺乏全流程闭环管理。MOOC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老师将MOOC定位于课前预习,虽然每个知识点都安排了测试,但是MOOC的学习者没有按照班级进行分组,运营后台的数据不够精细,老师对于每个班级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疑难点都很难精准的把握,不能将MOOC的预习结果反馈到课堂教学中。

经过在MOOC平台两期的教学实践,目前的线上MOOC课程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因此需要融合MOOC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探索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 SPOC教学模式

为了解决MOOC中出现的问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提出了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结合了传统教学与MOOC的两种学习模式,老师采用针对性较强的MOOC视频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将在线教学资源如视频材料或互动课件提前发布给学生线下学习,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在传统课堂上讲解重点和难点,在课上师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5]。

SPOC课程由于人数少、规模小、互动深入,实施方便等特点慢慢取代了MOOC。老师开设SPOC课程比较容易,由于针对的学生都是特定的教学班级,课件和视频只需要小范围使用,准备起来便捷,老师从单纯的线上转变为线上资源的提供者和线下课堂的指导者和策划者,学生的学习会更加完整和系统。

目前国内很多平台都支持SPOC模式,其中学堂在线在2014年推出的基于学校的小规模SPOC课程平台,实现了MOOC的本地化拓展应用;在2019年推出了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雨课堂教学平台,实现了移动化的SPOC系统,通过与教务系统对接,老师建设和运营课程比较迅速,特别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1454所普通高校95万教师开设了94万门、713.3万门次的在线课程,大部分课程是基于MOOC的SPOC课程。SPOC课程模式逐步成为了目前高校在线课程的主要模式。

3 基于SPOC的教学设计

“Android应用开发基础”是一门移动应用开发类的课程,在电子信息大类和计算机大类许多专业都会开设,一般的学时为周4学时,总学时为56学时。开课前首先需要确定开课的专业,然后明确专业课程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需要共同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内容和方式。

“Android应用开发基础”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Android编程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包括操作系统应用、布局、四大组件、数据存储、网络等,通过具体的项目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培养自学、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鼓励学生在软件设计过程中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共同发展。

在“Android应用开发基础”MOOC的教学实践中,学生虽然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但是由于缺乏老师的答疑解惑,对个人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非常高,个人学习者很难自己独立学完课程,MOOC的教学目标很难实现。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课程的在线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本文基于SPOC理念设计了“Android应用开发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从老师如何进行教学准备、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老师如何做课前评估、老师如何实施课堂翻转教学、师生协作实践教学、老师对学生的考核反馈六个方面来完成混合式教学。学生通过线上的资源进行预习,老师从学生的预习中发现学习的难点;线下教学侧重课程重点和疑难点的解答,避免满堂灌;对于实践性的教学,师生进行协作;老师通过学生的线上预习情况和线下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每周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估;及时反馈给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下次课的教学进行动态更新和提升。

3.1 教师课前准备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将课程内容分为10个章节,分别为系统概述、视图、UI组件、Fragment碎片、广播、服务、系统组件、多媒体、网络服务和存储服务,如图1所示。考虑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每个章节分别设置2-4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设置2学时。教学模式上需要考虑到高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由于高职生源来源多元化,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别比较大,如果每个知识点统一要求,会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对于每个知识点的实践教学环节,老师在教学上需要考虑分层教学的需要,每个知识点设置基础、进阶、扩展层次递进的能力要求和实践任务;教学评价上需要综合考虑学习者的线上预习和线下课堂表现情况,要对学习者的每次课的学习情况进行闭环的全流程监管。

图1 课程的教学内容

3.2 学生课前学习

学生的课前学习流程如图2所示。老师可以使用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提供的基于微信雨课堂教学工具,通过雨课堂建立一个SPOC的在线课程班级;对于每一个知识点,老师要准备移动手机版本的预习课件、MOOC视频和讲课音频;对于每一个知识点,还需要设计投票讨论、单选和多选测试题;对于实践操作的部分,还可以设计主观题;每周上课前老师通过微信将预习资料推送给学生,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完成预习内容,对有疑问的知识点可以进行标记并完成测验环节。

图2 学生课前学习流程

3.3 老师课前评估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预习后,老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雨课堂的教师端可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老师的课前评估流程如图3所示;通过对学生课件的标记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整理出学生的疑难点;通过对学生投票讨论的情况进行整理,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的分布情况;通过对学生的测验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通过对编程实践作业进行分析,可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区分,为课堂的实践教学和协作分层教学做好准备。

图3 老师课前评估流程

3.4 课堂翻转教学

课堂翻转教学的流程如图4所示,课堂翻转教学设计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老师对知识点进行引导性的讲解,比如讲解布局列表组件的时候,设置了一个讨论话题,请学生调研至少1个手机使用列表组件的实例,许多学生在课前预习讨论中列举了常用的微信聊天记录、抖音视频、美团美食等例子,老师以同学们提交讨论的手机应用具体实例来讲解列表组件的应用场景以及如何使用列表组件开发各种应用,通过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快速地将学生引导进入课堂。

图4 课堂翻转教学

学生进入课堂前,已完成了知识点的预习并进行了测试。通过整理学生课件中的疑难点和测验中的易错点,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翻转教学中老师不需要追求课程教学内容的体系完整性。讲解的方式可以使用基于问题讨论的教学方法。对于重点,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小组内部讨论后,推举一个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讲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老师进行针对性点评。基于翻转的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课堂。

疑难点讲解完成后,老师可以将预习测试中错误比较多的题目进行重新测试,雨课堂的在线工具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答题,并且可以实时显示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还可以通过发弹幕等方式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疑问比较多的知识点,老师可以进一步进行讲解。

3.5 课堂实践教学

“Android应用开发基础”涵盖内容广泛,涉及安卓系统、界面布局、网络、多线程、数据库操作等多学科知识,实践环节要求高,以往由于学时限制,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一直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在混合式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快速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将大部分的时间用于编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实践教学的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课堂实践教学

在课前评估中,老师通过主观题发布实践任务,根据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可以将学生分类为普通、提高和拔尖三种类型,普通类的学生完成任务比较困难,提高类的学生基本能完成作业,但是缺乏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拔尖类的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独立完成扩展的任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可以将实践任务分为基础、进阶和扩展三种类型的任务。老师可以将班级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组织分为协作小组,每个小组一般不超过6人,其中设置一名拔尖类的同学担任组长,协助老师组织组内同学们的课堂实践,对于普通类型的学生要求完成基础任务,对于提高类的学生需要完成进阶任务,对于拔尖类的学生需要完成扩展任务,这种协作分层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中既有成就感又有挑战性,充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普通类和提高类的学生,课后还可以通过继续完成进阶任务和扩展任务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6 课后考核反馈

基于SPOC的课程考核主要分为四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比70%,期末集中考试占比30%;平时成绩分为四部分,线上的预习考核占比15%,预习后的线上测试占比15%,课程线下理论教学测试10%,课堂线下实践占比30%,课程的考核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教学环节,学生需要全流程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步骤;老师每周根据学生的预习完成率、线上线下理论测试成绩、线下实践成绩,及时发现SPOC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好下次课程的教学准备,不断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4 小结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的融合,老师和学生在线上预习与线下的课堂教学间建立沟通桥梁,将课堂从线下拓展到线上,课堂互动永不下线;学生通过线上自主预习,自主性得到了提高;老师通过实施协作化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组成互助小组,提升了每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通过对课程全流程闭环管理,很好地把握了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培养提供了立体化全方位的支撑。老师需要全面统筹混合式教学的各种资源,注重点面结合,线上内容注重知识点的浓缩,线下内容注重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师生良性互动、考核反馈激励不断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有效提升SPOC课程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线下学习者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