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班主任育人角色的实现路径探究

2020-12-12 19:03郭敏捷黎大志
长沙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事务管理三全育人辅导员

郭敏捷,黎大志

(长沙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410006)

在立德树人、明德习礼的新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全力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有机结合,实现三者联动效应,形成齐抓共管的新格局,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高校班主任作为“全员”的一个子集,应强化育人的主动参与意识,与专职学生辅导员既分工协作,正确看待自己在全集中的位置,又发挥班主任在学生管理队伍当中的重要作用.高校班主任一般是由专任教师或者行政管理人员兼任,一方面由于自身教学、科研、管理任务的烦琐和时间精力的有限,其在班主任工作上的时间分配和精力投入有限,且高校班主任与辅导员之间的工作内容界限模糊,对自身角色认知不够清晰[1],而对班主任工作缺乏主动性;另一方面,针对高校班主任制定的有关政策缺乏激励性和约束力,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以及班主任工作的开展都缺乏完整可行的外部保障机制,从而影响了学生工作管理的实效性.有些负责的班主任能够与辅导员协同合作,给予学生专业指导和情感关怀,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真正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也有些老师只是徒有虚名,协同育人意识匮乏,自主沟通缺位,师德和师能都游离在班主任场域外,造成了管理成本上升和管理资源的浪费.当前,有关高校班主任的研究文献一般是以理论分析为依据,以德育为主线,探讨高校班主任参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作用、现状及对策.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梳理高校班主任育人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2];二是厘清高校班主任的职责与工作内容,有的学者通过质性研究构建出班主任胜任力模型[3],有的分析了新时代高校班主任工作的定位与思路[4-5];三是针对工作困境提出对策研究,有的通过对比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强调协同育人的必要性[6],有的建议完善高校班主任的动力机制[7].但从现有研究成果看,有关高校班主任的研究并不丰富,且缺乏系统性、全局性和实践性,更多地偏向于从外在因素对班主任队伍建设进行分析,探寻内在因素的并不多.因此,本文在前期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深层次、全方位地梳理了高校班主任参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应然状态和实然困境,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提升高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效能.

1 高校班主任参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应然取向

1.1 良好的师德品质是高校班主任的应然之态

教师素质是履行教书育人职责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教师的能力,它既是从教师角色期待出发也是从时代的诉求出发.思想引领和专业指导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和服务者是班主任工作的角色定位.班主任具备良好的师德是提高工作实效的关键因素.师德建设可以实现教师师德他律和自律的相向而行.师德的他律是指由于受外在制度及传统约束,教师被动地遵守某些行为规则等;而师德的自律是指教师的主观意愿变成习惯而形成的内在动力和自觉行为[8].《教师法》第8条规定:“教师应该履行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职责.”教师职业与教师事业是教师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教师的职业境界主要是以师德他律作为约束履行本职工作,而事业境界则是教师职业境界的进一步提升,需要以师德自律作为追求,更加爱岗敬业,更具奉献精神[8].作为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群体,高校班主任应该在职业境界的基础上,实现班主任主体的自主自为,并内化为更有价值的工作信念,从而进入具有奉献的事业境界.

1.2 全面的专业知识是高校班主任的应然之智

处理学生事务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对自身管理能力要求比较高.高校班主任作为参与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群体,身份的特殊性要求其更高效地完成专业化身份的转变.教师的专业知识大体可以分为学科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9].高校班主任往往是由专任教师担任,他们的学科性知识较强,本身的学科背景与学生的专业发展是一致的,因此,班主任可以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促其学业发展.同时,高校班主任也应当不断充实自己的条件性知识,即作为班主任应具备的职业基础知识.学生管理工作者最担心的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而引发不良后果.如果班主任能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就能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出预判.Birman通过研究提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应占有中心地位[10],而高校班主任实践经验的累积和管理技能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班主任在参与学生事务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沟通,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以更有效地发挥育人作用.

1.3 协同育人是高校班主任的应然之举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11].当前,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职责具有同一性, 共同承担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任务,两者均是参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主参谋”.推进“三全育人”的全面开展需要使“三全”有机结合,产生联动效应.正确看待自己在全集中的定位,适时与辅导员进行资源整合,这不仅有利于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能.在参与学生事务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强化育人意识和育人责任,加强协同合作,在“三全育人”理念下着力发挥协同领导作用,完成自身的使命,提高管理水平.

2 高校班主任参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实然状态

首先,班主任工作明显被边缘化,班主任角色定位存在偏差.从高校班主任参与学生事务管理过程看,由于高校班主任多重角色的烦冗性以及兼职角色的特殊性,班主任工作容易被边缘化.在与多名班主任的交流中发现,他们普遍认为学生管理工作是辅导员的职责,自己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对班主任角色定位存在偏差,工作价值的认可与角色期望的认知未能体现教师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班主任的兼职性削弱了职业信念的原发性和持续性.事实上,“兼职”只是体现专任教师承担班主任角色内容的多样性,并不能作为高校班主任的角色定位.雅斯贝尔斯说:“理念从内心深处激励着我们, 与此同时它又作为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在召唤着我们.”[12]53其次,班主任存在感不强,角色容易被忽视.一方面,从外部评价和激励制度来看,对班主任工作考核更侧重结果考核,而结果考核往往是常规化、流程化的,缺乏实质的鉴别性.班主任工作的好坏不能够完全在考核结果中体现,且在薪资、培训、职称评聘等方面也对其缺乏针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班主任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外界环境下,班主任自然游离在学生事务管理的边缘,不受重视.另一方面,一些班主任在参与学生事务管理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职责、能力、态度等泛化现象,忽视了班主任的角色内容.笔者于2019年对某高校的298名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班主任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年里班主任找学生谈心谈话的次数为0的比例达到了57.8%,这表明班主任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缺位严重.再次,班主任有获取协同育人的需求感.学生事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学生是成年的个体,具有丰富的思想.从教育层面来看,情感是人区别其他而存在的非理性因素,是支撑个人整个精神生命的重要力量.班主任在参与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往往在班级范围内比其他教师更有话语权和决定权.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个体,班主任只有真正融入学生的世界,将学生看成自由对话的个体,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激发和引导他们走上自我发展之路.但高校班主任作为独立的个体所掌握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学生事务管理方面本身的投入度和参与度不一,使得管理的效果各异,如遇突发事件经验不足时,可能会出现不想管和想管不会管的两种情况,从而导致其主动性缺失的现象.因此,班主任在参与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辅导员的协助,才能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提高工作实效.

3 影响高校班主任参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效能的因素分析

3.1 内生动力不充足影响了班主任工作开展的主动性

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班主任在从角色传达到角色理解再到角色执行和反思的过程中,由于角色超载、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带来的角色压力会给组织和个人造成影响[13].根据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内容分析,所有工作的特征都可以分为工作要求及工作资源.具体说来,工作要求是指需要个体通过自身付出的努力或成本完成工作的因素,是消耗个人精力和能量的负向因素,如角色冲突、角色压力等;而工作资源是指与之相对的正向因素,是工作中与生理、心理、组织相关并且具有促进工作目标实现或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某项或多项功能的因素[14]202.从高校场域看,专任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会更加倾向于教学科研工作,因此高校班主任比较难以深入、细致、全面地开展班级的管理工作[1],也就是说角色本身认知感模糊和获得感缺乏导致了班主任工作开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不能调动班主任的主动性、积极性.

3.2 组织机制不健全阻碍了班主任工作开展的持续性

外部制度对班主任职责的规定往往会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重合,使班主任角色模糊,缺乏指导意义,严重影响了学生事务管理的持续性和发展性.有学者为了更好地理解角色模糊的概念,从它的对立面,即角色清晰的视角对目标清晰和过程清晰两个方面进行了诠释.目标清晰是指工作目标和职责被清晰传达的程度,而过程清晰是指达成目标所需过程和步骤的清楚程度[15].由于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顶层制度未能产生正面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组织的支持感不够强烈,有的老师为了加分而应付式地参与班主任管理工作.同时,考评方式方法不能全面真实地体现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目标也就不能被圆满实现.由于资源分配不均衡、制度执行不合理、权利义务不对等,班主任参与学生事务管理的主动性被严重削弱.

4 优化高校班主任工作路径

4.1 厘清角色定位,增强角色认同感

厘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心理基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责任与工作是包含了许多似非而是、融合分歧、两者合而为一的现象.”[16]11既然被赋予“班主任”这一身份,就应该将它视为本职工作而非兼职,应该将其看作是另一种角色形式的存在.因此,班主任要有正确的职业身份认同,要认同班主任工作的价值及工作本身的崇高性和重要性,才能充分发挥主动性[17].只有自我对角色本身有着清晰的认同感和存在感,才能更好地完成“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更好地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展开,才能更好地以“己德”来度“他德”,从而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同时,通过更新理念、优化机制来创新班主任管理制度,唤醒高校班主任育人与自育的自觉性,激发其对工作的积极性.具体来说,一方面要以观念为引导,不断累积实践经验.班主任不仅是一个管理角色,也承担着服务学生成长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要注重两种需要的有机统一[1].学校要在多个场合、多个时间点上强调高校班主任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与此同时,班主任自身要加大工作投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通过经验的累积更有效地减少角色压力.另一方面,要以机制为抓手,通过明确主体责任和岗位要求,区分班主任与辅导员的职责内容,加大外界监督力度,提升工作效率.

4.2 提高班主任师能,促进专业化发展

高校可以从理论研究和实践体验两个方面来探索班主任队伍专业化的新模式,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在理论研究方面,高校要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等多学科理论运用到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践中,尊重班主任队伍自身的内在需求和角色期望[1].在实践中,高校要专门成立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发展中心,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具体来说,适时聚焦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热点难点,并进行专题研究;形成定期会议机制,开展主题讨论交流会;加强选拔和培训工作,优化高校班主任队伍结构.高校班主任作为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力量,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引人,是班级管理的领导者和决策人,是主动衔接学生个体、辅导员、专任老师、院校的纽带和桥梁,承担着学生思想教育、学业指导、心理护航的职责.学生与老师发生有效对话的前提是基于相互的信任,而实现这种信任需要长期的积累.因此,班主任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深入的交流对其进行教育.其次,重视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时跟踪学生心理状态.再次,以学业指导为切入点,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大学的职责就是把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变为一个成人的力量.”[18]38高校班主任不断丰富专业知识,经常与学生进行探讨式交流,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

高校班主任承担着学生事务管理的教育角色,其职业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管理的有效性[19].班主任的专业化表现在以下三个维度.一是专业的角色观念,时刻关注教育现状与学生当前的情况.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地提高责任意识,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二是专业的管理知识,加强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的积累.只有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累积才能将日常工作常规化,突发工作具体化,做好学生的引导者[20].三是专业的判断能力.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有效沟通与适当变通是处理工作的两把利剑.随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普及,大学生可以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受不同文化的侵扰和不良习气的熏染,易变得功利化而致心态失衡,从而陷入情绪化的泥淖[21],因此班主任要具备较强的识别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4.3 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形成有力的制度保障

加强班主任角色的自我道德修炼和专业化发展是内引,健全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是班主任工作开展的外部保障.评价是一个指挥棒,有效的评价能引导教师更好地趋向期待的行为和结果,评价方法得当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班主任工作的实质是一种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因此,对班主任的考评也需要采用一种延续的、发展的方式,而不是局限在对班主任工作的事后考评,更不能人为地将班主任工作贴上一个“加分标签”,从而把班主任工作目的化.高校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激励作用,对班主任实行过程化的评价,从而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具体来说,高校应该将成果评价、行为评价和素质评价三者相结合,将评价机制贯穿始终,建立一套从班主任选用、聘任、培训到考核的完整评价体系,使其在每四年为一周期的班主任职业生涯当中,形成有效的牵引和循环,相互补充、相互检验.同时高校也应注重负向评价的作用.人在面对角色压力的时候要花时间和精力去释放这些压力,因此分配给不容易考核或者不考核任务的时间和精力就会相对减少.有研究表明,“面对角色压力的员工更倾向于按照规定去完成服务生产率任务,而降低完成柔性任务时的服务质量 ”[13].高校的管理者对高校班主任的评价应该客观公正,对于态度积极、工作负责的班主任要给予奖励和支持,对于敷衍怠慢的班主任要进行批评和教育,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感知组织支持可以减少角色模糊带来的不满,降低因角色冲突导致的工作绩效下降.根据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的满足只能起到预防不满情绪和不良工作表现的用途[22]119.因此在保障班主任基本的福利待遇外,高校还要通过增强角色的认同感和成就感来提高“激励”因素的影响.

4.4 构建育人实践共同体,发挥“三全育人”的协同实效

共同体的内部框架或者结构依赖于共同体成员之间的沟通情况以及上级权威对其的影响[22]19.根据Blau 和 Scott的观点,双向沟通可以有效地为参与者提供社会支持,提供一种矫正错误的机制和形成健康的竞争态势[23]405.育人实践共同体是建立在学生管理工作者之间的一种协作关系,有利于在管理方式、方法、内容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的育人生态环境.人才培养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全方位跟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行动指南.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参与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既有重合性也各有优势.高校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在班级范围内往往比其他教师更具有话语权和决定权.有研究表明,学生可以从班主任身上学到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学术能力,在享受知识学习的乐趣之外,还能感受到师生互动的快乐[24].而辅导员作为专职的学生事务管理者经验更为丰富,尤其在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专业性更强.因此构建学生事务管理实践共同体不仅有助于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提高管理效能,更能形成全员育人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要加强与其他专任教师及辅导员的交流与沟通.“开放而自由的沟通会带来大量的有关共同任务的观点、经验和信息,因此也增加了辨识思维错误的机会.”[23]405尤其是遇到一些学生突发事件,协同处理能更高效、更合理地解决事件.其次,高校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在校园,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共生体.目前很多高校都鼓励书记、校长、中层干部等担任班主任,深入一线,亲近学生,了解学生,这是不忘教育初心的行动.同时,班主任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与自制能力,构建教育有机体,形成师生默契[25].在“三全育人”时代背景下,全员育人是基础,为全过程、全方位提供组织保证;全过程育人是要求,为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提供时间要求;而全方位育人则既需要全员的共同参与、积极创造,构建参与学生事务管理的实践共同体,还需要在全员育人的过程中整合不同的育人方式,力争点线面相结合、人事时相依托,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26].

猜你喜欢
事务管理三全育人辅导员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CAS生涯服务专业标准述评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以主体性思维成就内生式管理
管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探究
管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