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冷冻刀治疗配合分子靶向治疗的新进展研究

2020-12-14 11:23何高志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靶向肿块分子

何高志

(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307)

肺癌在临床较为多见,且发病率呈现日渐攀升趋势,已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有资料显示[1],长期大量吸烟和肺癌发生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且肺部慢性炎症、结核、环境污染、职业暴露,家族史等均为肺癌的常见病因。早期诊断并开展相应治疗对控制疾病进展意义重大。临床治疗时多选择手术,但部分患者发现肿瘤的时机过晚,已错失最佳手术机会,且手术的切除率较低,极易出现复发,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超低温冷冻作为一种物理疗法,可将肿瘤细胞局部摧毁,同时术后加以分子靶向治疗,能提升患者的疗效。本文就肺癌冷冻刀配合分子靶向治疗的新进展进行探讨,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择64例肺癌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就诊时间均是2019年01月~2020年12月,其中男女比利是42:22。年龄范围在19~75岁,均值是(58.25±5.26)岁。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开展纤支镜、组织学检查、胸壁肺活检、颈部淋巴结活检与痰细胞学等检查确诊是肺癌。50例为原发性肺癌,其中24例为鳞癌,17例为腺癌,6例为小细胞癌,3例为腺鳞癌。14例为肺转移癌,其中3例为肾透明细胞癌,2例为肝细胞癌,3例为结肠癌,3例为乳腺癌,3例为脂肪肉瘤。病理分期:15例为Ⅱ期,27例为Ⅲa期,15例为Ⅲ期,7例为Ⅳ期。

1.2 方法

1.2.1 设备和药物

Cryo-Hit低温冷冻手术系统(以色列伽利略公司),同时配备2、3、5、8 mm的插入式冷冻头;somatom emotion64排螺旋CT(德国西门子公司);8、11F的穿刺扩张器;特罗凯(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150 mg×7片,国药准字J20170030)。

1.2.2 治疗方法

依据手术需求,采取平卧位或者侧卧位,选择0.5%的利多卡因共10~30 ml对穿刺定位点开展局部浸润麻醉,同时在穿刺位置将皮肤切开2~3 mm,根据CT定位下确定的进针方向、角度及深度,快速刺入穿刺针至肺肿瘤靶点,后退针并将扩张管及鞘引入,明确进入深度之后将外鞘管保留,沿着鞘内插进2 mm或者3 mm的冷冻刀直至瘤远端,退出外鞘到肿瘤外的肺组织中,确保冷冻刀完全暴露于肿瘤组织中,将低温手术系统打开,按冷冻—加热顺序进行两次循环,每次冷冻时间在15~20 mm,温度最低可达到-150℃,每次升温时间在10 min,温度可升高至40℃。手术结束行常规CT扫描,同时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加强监测。术后选择特罗凯行分子靶向治疗,150 mg/d,于进食前1 h或者进食之后2 h服用,1次/d,持续给药直至疾病出现进展或者有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出现可减量或者暂停用药。

1.3 结果评定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用CT对患者的病灶大小进行测量,同时术后1、3、6、12个月一次开展CT检查,对病灶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同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随访,对其生存周期进行观察。根据E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肿瘤消失>四周即是完全缓解(CR),经过治疗后肿块体积与治疗前比较缩小≥50%维持四周以上即是部分缓解(PR)[2]。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在64例患者当中,共有76个病灶,且病灶直径在2.2~9.0 cm。所有患者经相应治疗后,肿块均出现程度不一缩小,其中49个病灶缩小至PR,12个病灶完全消失,15个病灶虽缩小但没有达到PR标准(仍在继续观察),有效率是80.26%(61/76)。

2.2 CT影像学改变

伴随冷冻时间延长,肿瘤区可观察到将刀尖作为轴心,不断增大低密度圆形冷冻区,和非冷冻区间界限明显,且冷冻区中的密度下降。1个月后行CT复查发现多数肿块存在程度不一缩小,其中最大肿块与治疗前相比缩小近68%。冷冻后肿瘤的低密度坏死区依旧存在,且坏死率(在肿瘤的最大层面中,坏死区域面积和肿块面积比值)是33~75%,3个月时冷冻区出现实变,12个月时冷冻区的阴影基本消失,少数存在残存缩小阴影。

2.3 生存期

64例患者均接受1~12个月随访,均未出现失访现象,其中存活49例,43例生存时间6个月,35例生存时间>12个月,剩下13例患者均在治疗后6个月之内死亡,死因是复发。

2.4 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29例出现咳嗽和咯血,占45.31%(29/64),多是少量咯血,经1~4 d止血药口服后均消失;15例出现气胸,占23.44%(15/64),未行特殊处理;23例出现发热,占35.94%(23/64),均是一过性,1~6 d后消失。术后除予以3 d抗生素之外,无需行特殊处理。55例皮肤出现不良反应,39例为轻度皮疹,14例为中度皮疹,2例为甲沟炎。

3 讨 论

肺癌属于临床一类常见恶性肿瘤,冷冻刀治疗可有效减轻肿瘤负荷,减少肿瘤附近正常组织损伤,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因肺癌的病灶较大,通常邻近或者侵犯身体中的重要器官及组织结构,使得冷冻疗法疗效有一定程度下降,不能将肿瘤细胞完全冷冻灭活,因此,需要将冷冻刀治疗和其他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以提升患者生存率。

有研究提出[3],分子靶向治疗具体指的是针对肿瘤细胞中某个或者几个靶点以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目的。于肺癌的二线治疗当中,靶向药物能获取和化疗药物等同的疗效,其中特罗凯属于一种口服、选择性、可逆性、高特异性、高效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非吸烟人群、腺癌、女性与亚裔对其治疗敏感度更高,该类药物目前已被纳进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三线治疗中。孟激光等研究提出[4],部分患者于开展靶向治疗后,肿瘤未全部消失,此时可考虑联合开展冷冻刀治疗以消除原发病灶,和起初就开展冷冻刀治疗相比同样可达到暴露肿瘤抗原、减轻肿瘤负荷及产生冷冻免疫反应这一目的。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后3个月行胸部CT复查发现61个病灶缩小明显,有效率占80.26%。CT显示冷冻后肿瘤的低密度坏死区依旧存在,3个月时冷冻区出现实变,12个月时冷冻区的阴影基本消失,说明冷冻刀配合分子靶向治疗对肺癌疗效明显。在观察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时发现,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多数患者出现皮疹与甲沟炎,因此,需要临床加强观察并做好相应对症处理。

总之,冷冻刀配合分子靶向治疗对肺癌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靶向肿块分子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分子的扩散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靶向治疗 精准施治 为“危改”开“良方”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
臭氧分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