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分析和预防

2020-12-14 11:23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杜绝渗液液化

沈 梅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上海 201600)

鉴于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女性群体肥胖率显著提高,而这也使巨大儿屡见不鲜,导致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也正是由于该状况的存在,使剖宫产患者极易面临切口脂肪液化,阻碍机体康复。即脂肪液化作为脂肪细胞损伤、破裂、坏死的过程,一旦分解成脂肪酸则会使组织细胞出现炎症,诱发切口感染和难愈合的问题,甚至还会加重患者负担[1]。本课题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时段内诊疗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共16例,现将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课题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时段内诊疗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共16例,年龄平均数为(25.78±2.41)岁,切口液化时间均集中在术后4~7 d。

1.2 方法

(1)脂肪液化制度。依据相关标准,一旦出现脂肪液化问题,应立即探查切口状况,鉴别是否为剧烈状况,即应满足以下几点:术后1周虽未存在典型症状,但切口感染检查过程中可见敷料处黄色渗液;切口愈合不良,表现为皮下组织游离状态,可见脂肪粒漂浮;切口部位表现为红肿。

(2)处理。应以切口具体状况调整最佳的处理计划,具体为:若切口表现为淡黄色渗液则应精准核查渗液部位、累及范围,需立即对液化脂肪予以清理,敷上一层碘伏纱布再外敷芒硝,待其变硬应立即更换,若渗液较多则应拆除该部分缝线,通过对坏死组织的切除,再取过氧化氢、生理盐水予以冲洗,置入纱条辅助引流;若切口处可见性新鲜肉芽,则应在生理盐水冲洗的前提下,喷洒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2]。

1.3 统计学处理

本课题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汇总。若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数据施行t检验;若为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施行x2检验。P<0.05时,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 结 果

16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经有效且及时的专科治疗,均在7天后表现为切口愈合,且出院。

3 讨 论

3.1 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

①肥胖(腹部皮下组织脂肪厚度在5 cm以上),作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的首要原因,使之在肥胖或超肥胖剖宫产患者中,极易面临难愈合的问题。原因为:皮下脂肪堆积不仅会影响机体血运状态,还会诱发组织损伤,使之出现缺血、坏死等现象,最终因渗液延误切口愈合。②若为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差,且在再生机制障碍的前提下,极易诱发切口感染问题。③若为产程停滞患者,因阴道检查次数极多使剖宫产难度系数逐步增加,特别是在手术时间长的情况下,会延长切口、皮下脂肪组织暴露时间,引起切口感染。④若患者表现为羊水污染,则会在剖宫产期间造成胎粪感染切口的问题,若切口冲洗不到位,必将会导致切口感染[3]。

3.2 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措施

(1)孕期检查期间,应以医嘱为前提规范自身饮食,禁食辛辣和刺激性类食物;依据躯体状况调整最佳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不仅可预防体重增长,还可在增强躯体免疫力、抵抗力的同时,杜绝孕期高危因素,确保躯体健康。以孕期糖尿病患者为例,应在有效控制饮食的前提下,做好血糖水平的把控,再明确血糖变化因素的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术后脂肪液化。

(2)熟练运用各项手术操作,且在增强手术能力和操作技巧的同时,从医疗机构的层面杜绝切口脂肪液化。例如:术前施以抗生素静脉滴注;术中融合熟练的操作技巧,有效止血,于脂肪层擦拭期间应保证动作轻柔,切口缝合时应确保皮下组织彻底缝合,杜绝死腔问题;若皮下脂肪过厚,则可缝合部分脂肪组织,且置入皮下引流管,但应在术后24~48 h拔除;术后施行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时间在24~48 h左右。

(3)明确临产前检查的意义,精准评估产程进展。若患者表现为进展慢、阴道分娩较为困难,则应合理使用剖宫产,切勿不可随意试产以免加重患者痛苦;鼓励产科医生、助产士对现代新型技术理念、技术操作的学习,以便可在增强增强自身水平的同时,缩减阴道检查时间和次数;若患者表现为产程长、羊水粪染、胎膜早破、阴道检查及肛检次数多,则可在术前、术中明确抗生素给药的意义,确保剖宫产术的顺利施行[4]。

总之,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应在精准把控躯体状况、高危因素等因素的前提下,做好各项预防措施,杜绝切口脂肪液化,加快机体恢复。

猜你喜欢
杜绝渗液液化
腹腔引流管管口渗液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
杜绝身份歧视 请善待农民工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液化天然气槽车装卸一体化系统
复杂液化地基处理的工程应用分析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防漏膏在PICC置管术渗液中的应用
辨析汽化和液化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强化食品安全管理 杜绝非法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