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提升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策略

2020-12-31 03:50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朝晖初级中学朱伟达
亚太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行文选材记叙文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朝晖初级中学 朱伟达

一、研究缘起

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语言脱离思维的弊端,作文本是很私密性的情感活动,但学生习作套路化、模式化、思想僵化、文章材料欠真实、感情欠真挚、立意欠巧妙、语言欠生动。下面,笔者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了作文教学的弊端。

一是教材缺乏写作序列性。写作是系统化的思想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培养,但现实缺少操作性强的作文指导体系,缺少序列化而呈现碎片化的特点。

二是教师缺乏写作指导性。部分语文教师自己不实际作文,又片面强调写作技法的学习和走“模式化”的套路,致使作文指导呈现随意性的特点。

三是学生缺乏写作主动性。作文是“我手写我心”的个性化情感表达,如果写作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作文写作只能呈现被动化的特点。

二、基本构想

一是教学策略视角。教师应从读写结合、范文借鉴、教师示范三个维度全盘考虑,要求学生广泛涉猎课外书籍,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借鉴他人文章选材的独到、构思的精巧、语言的生动形象等,并积极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文以师为先”,“先”指的是带头、模范的作用。

二是写作策略视角。“文章合为时而作”,只有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才是唯一的,也才是最有价值的,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以此为始,积极关注写作主体的内心世界。

三是评改策略视角。在作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让学生从构思、遣词造句、细节描写等方面来修改文章,以全面提高自己的作文蓄养。评改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自我评改、相互评改、教师评改、复作复评等,以期达到“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的目标。

三、实施策略

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化协调进步的过程,从写作的要素来看,教师应侧重从选材、行文、立意、文采、修改五个维度入手,建构完整的写作框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将自己内心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以独到、个性的文笔表现出来。

(一)千淘万漉精选材,人情练达即文章

记叙性作文选材应包含三要素:人物、事件、环境。人物是主体,事件是人物行动的过程,环境是人物活动的依据,因此,向生活要素材要多观察、多感悟、多内化。

首先,选材要典型深刻。所谓典型,是生活真实、客观的再表达,是符合基本的事实本真状态。所谓深刻,就是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启人深思,具有代表性。素材越典型,文章的主题就越有代表性,越接近生活价值,情感也就越真挚,越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因此,我们要调动各种手段,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窥一斑而见全豹,写出意蕴深长的文章。

其次,选材要新颖生动。新颖的材料就是指别人的笔触还未触及的素材,富有新鲜感。我们应以独特的视角来观察生活,选取新颖生动的材料。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

最后,选材要符合文体。记叙文首先必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要素。在写作过程中,以记叙为主,配以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以表达真情为主,谈论观点为辅。

(二)文兴波澜巧构思,未成曲调先有情

就写作而言,有了材料只是第一步,如何组合材料,并给这些材料以一个有情有意的建构是非常重要的。一篇优秀的作文,构思是少不了的。形式为内容服务,酒香也怕巷子深,懂得将这些材料以合理合情的形式加以表达是写作中一个重要的技巧。那么如何构思行文呢?笔者尝试引导学生从编拟标题、锤炼开头、巧用穿插、设置过渡、前呼后应、卒彰显志等角度去巧妙安排行文结构,并以冰心的《荷叶母亲》为例来谈谈卒彰显志在记叙文构思中的运用。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冰心《荷叶母亲》)

一天后,我召开了初选学生的会议。我要求每一名初选学生表态,明确自己是否愿意担任合作小组组长。轮到小亮的时候,他说还没有完全想好,能否再给他一点时间思考。

作者看到风雨中飘摇的红莲,而旁边的荷叶则在大雨中倾侧过来,如一把坚强的雨伞,为红莲撑起了一片无风无雨的天空。红莲是我,荷叶则是母亲,生活中的母亲为我遮风挡雨,撑起人生的艳阳天。作者拈取生活小景,借景抒情,卒章显志,赞美伟大母爱。这个充满诗意的卒章显志式的结尾,蕴意深厚,令人回味无穷。记叙文的写作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建立起人、事、物的关联,挖掘其中的独到情感体验和感悟。

(三)高屋建瓴深立意,不畏浮云遮望眼

立意就是立情感体验、立独到见解,而它们又是文章的精魂,意越高深,思想就越深邃,情感就越真挚,就越能感染人、启发人、教育人。

立意要真。就是说主题要真实准确,明白无误。中心思想正确、鲜明,写文章赞什么、反对什么,恨什么、爱什么,都应该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立意贵新。就是说主题要新颖别致、凸显个性,避免落入人云亦云的俗套,新的视角、新的材料、新的形式都能产生新的立意。例如,反向立意、类比推理、结构调整都能让我们跳出狭隘的思维定式,容易在立意上有所创新,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立意要深。“深”是本质,不被表象迷惑,透视事物本质,挖掘万事万物的关联性,挖掘平凡事件中的不平凡,表达自己的独到认识,最终提出深邃的见解或至深的情感体验,才能使记叙文的立意“高深”起来。

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深”就是本质,就是独到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人、对事、对世界的自我认识的体现。

(四)妙笔生花驭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字是独到情感体验的语言载体,是对思想、情感的润色和美化,力求做到写景则景在眼前、状物则物相毕现、叙事则绘声绘色、表情则拨人心弦,说理通达清晰,可谓“意与言会,言随意遣”。那么,如何来提升学生习作中的文采呢?

以变式句为例:

“怎么了,你?”从房间里飘出一个声音,很微弱,母亲生病了,她努力地走出来,向我……

我的眼泪就落下来了。(张诗情《生命中的爱》)

“怎么了,你?”写母亲的问话,不用常式句,而用主谓倒装的变式句,就更能突出她对孩子的关切,情感表现力大大增强。

变式句就是改变句子成分位置的句子,如倒装句、双重否定句等,意在突出强调某些重点的内容和情感,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意。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从锤炼词语、巧用句式、多用整句、活用修辞、细节描写、引用诗句等角度,提升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

(五)自主合作重评改,巧持彩练当空舞

修改作文从全篇入手,要学会整体把握,从构思到行文、从语言到主题、从手法到修辞,都要树立为中心服务的意识,以中心为纲,拎起谋篇布局。从整体性出发,看中心是否突出、材料是否合理处理、结构安排是否波澜起伏、布局是否做到前后呼应、过渡是否自然、语言运用是否表情达意。而课堂就是修改作文的主阵地,课堂点评一定要课前总结归纳,解决学生普遍的问题,并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作文升格从选材、行文、立意、文采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复作复改。以细节描写为例,细节描写更有利于刻画人物的举动、心理状态以及丰富的情感世界,增加文学色彩,给予人美的享受。

无细节描写:小女孩望向石板路尽头,那里有她的母亲,母亲催促她走过去,她看了又看,于是,她冲了过去,她放声痛哭了起来。(楼勉《心灵的脚步》)

有细节描写:小女孩鼓起勇气,举起头,目光直盯她的母亲,她抬起左脚,勇敢地探出一步,踩着那坚硬的石板路,她听到了一阵一阵的脚步声,那是心灵的呼唤,她扑进母亲的怀抱,一把搂住妈妈温暖坚实的身体。(楼勉《心灵的脚步》)

“鼓起”“举”“直盯”“抬”表现想尝试迈出第一步的心理,“探”表现犹豫胆怯的心理活动,“扑”“搂”则具体而准确地表现了成功后的兴奋、愉悦的心境。学生习作从无细节描写到有细节描写,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使文意起了巨大的波澜。

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记叙文的写作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要想让学生最终做到“我手写我心”,那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高处着眼、实处着手,从选材、行文、立意、文采、修改等五个维度不断提升学生记叙文写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丰富自我情感世界,思考生活,将作文写作融入自己的生命当中去。

猜你喜欢
行文选材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思维有支架 行文有范式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无奇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湘江青年法学》行文体例与注释规范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