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与我国体育话语权的提升

2021-01-06 06:08梁立启邓星华
体育科学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话语国家

梁立启,邓星华,栗 霞

(1.岭南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2.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5)

1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坚守

1.1 指明北京奥运会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体育是人民的体育,人民是体育事业发展的价值主体;体育发展为了人民,并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以庆祝“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成立,揭示了体育运动和人民体质的逻辑关系,明确了体育运动“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1]。

人民是体育工作的践行者、推动者,当然也是体育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受用者。举办奥运会这一全球性体育盛会,是中国人民渴求融入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共同愿景,在该愿景的推动下,中国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借助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成功承办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并成功申办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政通人和、繁荣昌盛的良好形象。同时,奥林匹克主义倡导的公正、平等、宽容、重在参与的理念借助北京奥运会得到中国公民及社会的进一步认可,推动了志愿服务、人本理念在中国本土的茁壮生长,推动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2]。

1.2 规定我国体育话语权的内容

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升我国体育话语能力和水平,必须秉持“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3]的总基调。集聚中国人民的智慧,依靠广大人民的力量,申办和举办国际体育盛会,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争取话语主动权,这既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话语导向的保护和履行,又是中国提升国际体育话语权的基本路径,不仅推动着13亿人口的国度融入到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之中,为现代体育的蓬勃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也促进着我国体育事业往科学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体现我国体育服务人民的价值取向。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话语导向下,我国利用奥运会这一平台“争取”体育话语权的提升,一是尊重人民提升体育话语权利的主体地位,“争取”全面准确地反映人民群众提高体育话语权利诉求,保障人民群众的体育话语权利,激发全民参与奥运的热情,实施“三亿人上冰雪”,确立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积极融入奥林匹克大家庭,承办奥运会并将奥运会真正举办成全民的奥运盛会,发展全民体育,实现全民健康,维护人民体育权益;二是以国家主体的身份“争取”我国体育的国际话语权力,以奥林匹克运动为载体,讲述中国体育发展的故事,传播中国体育发展的理念,维持国际体育的发展秩序,捍卫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群体的尊严,塑造敢担当、负责任、话语强的良好大国形象。

2 国家利益至上原则的发挥

2.1 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勃兴与中国自近代以来追求国际体育话语权、表达体育话语诉求的历程同向、同步。从腐朽没落、国民颓废、被冠以“东亚病夫”名号的清王朝,到现代体育项目在我国的引进和“奥林匹亚”(Olympia)理念的传入,我国对奥林匹克运动从最初仅仅是期待、观摩、参与到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和成功申办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这一转变历程,印证着20世纪初那渴望中掺杂着悲忧的“奥运三问”终于变成了完满的现实。新中国成立以后,从我国争取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到1979年名古屋会议上正式承认中国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以及现今中国在奥委会的角色越来越不可替代,这全面反映了中国登上世界体育舞台的艰难过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奥运赛场上所获得的金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生动反映了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由弱到强的迅速发展历程。通过简单梳理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便会发现这一过程饱含着奥运情结的悲壮、民族气节的刚直和家国情怀的深切,使奥运会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意志、需要、愿望、感情,并寓寄在国家利益至上的根本原则中,是国家利益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直接映射。

2.2 助推奥运理念的传播

国家利益,体现着人民的利益,是一国决策和行动的前提[4],对中国而言,申办、举办奥运会是国家层面的大事。“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承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愿景、智慧、感情、权利,是国家根据自身利益推进的重大事件。我国立足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把奥运战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作为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这是奥运发展的中国特色”[5]。中国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将人民的愿景上升为国家利益并向世界传播,展示出中国积极向上的形象,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在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期间,最大共识就是“海量信息供给”的重要理念与实践,北京市各部委、办、局联动发力,全体市民全员参与,一时间中国故事、北京故事广泛传诵,且借助国际视角、世界语言成功传播开来[6]。通过申办和承办奥运会,获得体育话语表达权,向世界传递中国人民的真实心声,讲述中国发展的生动故事,表达了人民利益、国家利益至上的话语诉求,成功塑造了良好的国家形象。

在国家利益至上原则的催动下,中国借助奥运会平台奠定了与体育发达国家共谋体育发展、共同维护国际体育发展秩序的话语格局基础。中国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者、追随者,在以西方国家为主的体育发达国家编织的体育话语体系内,遵从游戏规则,顺应现代体育发展的科学规律,积极加入各大体育协会和体育组织,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部分领域掌握体育规则的制定权、解释权、修订权。在不同国家同台竞技的多元体育话语格局中,竞技体育是重心所在,中国敏锐地把握到应通过提升竞技体育实力以找到争取话语主动权的突破口。于是,奥运战略持续推进,竞技实力不断攀升,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共将100枚“三色奖牌”收入囊中,激烈的比拼唤醒了观众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和国家意识,鼓舞国人抖精神、壮豪气、扬雄威,此时,国家利益至上的话语功能被发挥到极致,全球瞩目的奥运赛场俨然成为中国体育话语传播的绝佳平台。

3 文化自信能量的释放

3.1 丰富着奥林匹克文化内涵与形式

当今世界有两种光耀夺目的体育文化形态,一种是以农业文明为根基、以“和”“仁”“柔”“礼”为特征的东方体育文化;另一种是以工业文明为根基、以“竞”“技”“刚”“力”为特征的西方体育文化。前者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最为典型,历经5 000年岁月变迁依然熠熠生辉、沉稳发展,未显现被外来体育明显同化的痕迹;后者以发端于欧洲的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为代表,经现代再度挖掘、整理和发展而焕发蓬勃活力,强势传播,迅速向全球辐射、蔓延。二者虽起源于不同的地理空间,却都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周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社会群体的参与,都为当代世界体育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由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尊崇个性张扬的理念迎合了工业时代人们追求自由与效率的诉求,其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浪潮,仅用百余年的时间就获得了世界的认可,牢牢地占据了现代世界体育文化的霸主地位。中国面对奥林匹克运动全球传播的锐不可当之势,并未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而拒之门外,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土洋体育之争”后,中国拿出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气度,积极接纳奥林匹克文化,在顺应西方体育在全世界扩张的同时,借势承办两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推动着“更高、更快、更强”等现代奥林匹克理念在拥有13亿人的国度普及、推广。同时,作为主办国也力图通过把本国文化嵌入奥林匹克文化,走向全球,来实现全球形象传播、寻求国际认同,以加强文化“软实力”[7]。于是,中国借奥运盛会之东风,在呈现奥林匹克主体文化元素的同时,将东方体育及中国文化普惠于人类的生活之中[8]。中国传统养生功法、中华武术、民族舞蹈、民族器乐、水墨山水画、飞天祥云等璀璨夺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经编码后向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完美践行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申办定位。

3.2 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特色与能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9],中国有勇气、有底气、有能力承办两届奥运会,彰显出其根植5 000年传统文化中的文化自信和能力。中国承办奥运会不单靠政治的博弈、财力的比拼,而是靠坦诚、真挚、热情打动人心,这股透彻人心的力量就是中国态度的体现,彰显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吟诵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对世界各地奥运健儿和嘉宾们的热情欢迎;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表达了中华民族“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一家亲”的理念和“天下大同”的理想。中国将奥林匹克运动所表达的个性张扬与家国情怀相融合,从独特的文化角度解答了人类对奥林匹克运动未来发展的期待,凸显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并从中透射出文化自信是支撑我国体育话语权发展的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这一理念。

在全球化时代,在体育多元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体育发展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当前,中国已经站在奥林匹克大家庭的舞台中央,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多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正在全面崛起的体育大国,有能力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秀”出自己。“以体育为主题,以文化为内容”[10],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体育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中国体育的国际话语权。

4 “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构的张力

4.1 推动体育强国的发展进程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分析,无论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还是即将举行的2022年冬季奥运会,都不再是一种以体育活动为核心的体育盛会,而是一种特殊时代和社会境遇催生出来的具有特殊性的精神与文化活动,体现了强烈的中国性、东方性和国民价值观的特殊性,是一种新型的国家仪式[11]。从经济价值看,奥运会具有振奋民心士气、宣示国家崛起的作用,对于处在经济快速崛起过程中的中国来说,已经并将持续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12]。因此,奥运会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体育本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8日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时指出的,我们应以“中国梦”为逻辑起点,确立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目标,并指出“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13],中国承办奥运会俨然将“中国梦”“体育强国梦”和“人民梦”密切凝聚在一起,将民族复兴、体育发展与人民幸福统一起来,使其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实现民族复兴的“推进剂”。总之,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于我国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14]。

4.2 提升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口号以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的设计,都以“梦”为主题,表达了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所发出的殷切心声,显现了通过奥运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同梦的话语格局。“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15],“体育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升全民族的健康素养,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一路追随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脚步,书写了中国体育从站起来到强起来、融入进来的发展轨迹,中国体育融入世界,为维持国际体育发展的良好秩序而努力。

“全球同梦”不是靠经济、政治、军事手段实现的,而是利用文化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力量,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的。这其实也反映出中国文化强大的聚合功能,通过承办奥运会,增强体育发展的“向心力”,为提升人类健康幸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发出中国声音。

结束语

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到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积极筹备,这是中国体育发展最快、体育话语权迅速提升的关键时期。奥运会这一舞台展示了国家综合实力与能量,发展和提升了中国的体育国际话语权,丰富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内容,为维持国际体育健康发展的秩序,促进世界各国体育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奥林匹克文化全球传播,贡献了丰富的中国智慧和巨大的话语能量。今后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话语权的提升,将在“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指引下,坚持以中华文化为坚强后盾,推动着国家利益至上功能的深入发挥,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和国际体育文化的交流共赢创造良好的话语情境。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运动话语国家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浅析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