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龙舟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以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为例

2021-01-06 06:08陈立新
体育科学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龙舟思政体育

陈 丹,林 立,陈立新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龙舟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比赛项目。它将体育竞技与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博风击浪、激流勇进的体育精神,而且展示了敬重、感恩、和谐的传统文化。结合当前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将龙舟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德育和体育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全面性工作,是本文研究的目标。本文就龙舟思政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教学设计,采用“教师引导”“实践体验”“环境熏陶”“故事分享”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一个全方位系统的体育文化教育过程。

1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校龙舟课程

高校教育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最后教育阶段,其中思政课程肩负着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育课程肩负着塑造学生身心健康,并使之融入社会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所有课程都要发挥育人功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课程教学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龙舟是一项传统体育团体运动项目,通过划手、舵手、鼓手等共22~30人的团队之间技术配合,齐心协力完成竞渡。本文以龙舟课程为例,在实践技术教学中,充分发掘和运用龙舟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如协作、包容、拼搏、进取等德育品质,将其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实现技能传授与品格培养、体育知识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塑造学生的体育精神,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与协作意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龙舟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1 教育目标

课程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导向,注重爱国爱家的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以在专业学习中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最终教育目标。龙舟文化源远流长,从浩瀚的史籍记载及当今龙舟发展来看,我国的龙舟文化大体分为嬉龙舟、别舲舳、赛龙舟三个时代。其中“别舲舳”是闽南语舟船竞渡的原声语,“别”在康熙字典里有“决斗”之义,“舲舳”是指有窗户的船[2]。从《楚辞·九章涉江》可见,舲舳不仅适用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还是专用于竞渡和休闲的龙形之船——龙船。陈嘉庚先生归国后就对故乡集美的“别舲舳”进行了改革创新,他提倡“不为夺标争风而斗,要为大众体育而赛”,主张“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亲自草拟了龙舟比赛的组织办法,修建了第一个规范的龙舟比赛用池——龙舟池,开创了家乡龙舟文化的新纪元[3]。陈嘉庚先生推崇的龙舟文化所蕴含的顽强拼搏的精神,规范有序的公平竞争精神以及自我超越的积极进取精神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要把这些良好品格的教育落实到龙舟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升华精神境界,使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2 教学内容

龙舟思政教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教育。赛龙舟是我国端午节的重要节日活动,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智慧,同时表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二是道德情操和品格教育,例如顽强拼搏、勇于挑战、不服输、刚毅果断的优秀品格。品格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果断性和坚定性,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感、审美感和理智感。三是规范教育。无论是体育课堂、教学竞赛、人际交往都有其应遵守的有形或无形的规则,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学、比赛、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如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尊重裁判、尊重对手等。四是龙舟技术技能教育,主要包括手臂、身体、腿部及划桨动作。技术技能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中华传统体育龙舟运动的技巧,这也对机体肌肉的耐受力、身体的协调力、上肢的爆发力及身体的灵活性等方面有很好的提高效果[4]。总之,龙舟思政教育就是把立德树人的精神落实在实践技术的学习全过程中,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的引导、教学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2.3 教学构建

传统体育课堂上“跟我做,反复练”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将面临淘汰的局面,把龙舟课程中“拼搏、团结、爱国、爱家”的思政元素逐步引入教学环节中,采用“环境熏陶”“教师引导”“实践体验”“故事分享”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发展大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落实道德情操和品质的培养工作。

2.3.1 环境熏陶

龙舟课程一学年共72学时,其中理论课程有8学时。通常的体育理论课程是以学生在练习场地上围圈席地而坐、教师口头讲解的形式为主,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也很难引起学生对龙舟传统文化的共鸣。因此要充分运用“集美龙舟”这个充满龙舟文化气息的天然环境,加强对学生龙舟传统文化的熏陶。龙舟理论课堂可以选择在陈嘉庚纪念馆进行授课,这里有龙舟文化的立体展示,通过对学生听、看、感三位一体的刺激,引导学生做到对集美龙舟文化的深刻理解。这样的教学形式具有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变,由传统的听讲到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视觉盛宴。这样的环境熏陶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集美浓郁的龙舟文化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2.3.2 教师引导

龙舟基本技术技能学习约占40学时,教师有效的引导是使学生快速掌握技术要领、提高锻炼方法、培养意志品质的关键所在。龙舟是一个团体运动项目,在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引导被称为“三人行”,将分为课前、课中及课后三部分进行阐述。课前教学以热身准备活动为主,其目的是降低肌肉的粘滞性,避免运动受伤。在热身环节中,要求学生三人一组,其中两人进行双人操练习,同时安排一人进行“技术督导”,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同学们之间的默契配合。如果同学们的肢体动作与教师的示范动作有很大差异,就进行纠正。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和判断力;课中针对技术技能采用“多维互动”的教学方式,在学生三人一组进行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增加教师的巡回指导,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纠错的环节。在课堂上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勇气;课后以放松和总结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三人一组进行轮流放松,并由一人总结肌肉的不同反应程度,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集体思考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主动性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潜能。

2.3.3 实践体验

登龙舟实操学习约占20学时,学生基本掌握手臂、身体、腿部及划桨的龙舟基础技术后,就进入比较难的登龙舟实操竞渡是这个较难的教学环节。正确帮助学生克服下水的胆怯心理,树立自信,帮助其完成竞渡是教学重点所在。在登船前,先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龙舟竞赛的比赛视频,运用观看比赛高涨的氛围调动同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登船的兴趣,接着通过慢镜头讲解登船后的技术难点,以巩固学生的技术水平,最后以老生带新生的方式让学生登船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的刺激,把握好学生“欣赏—羡慕—向往—难点—操作”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高效准确地完成实践体验环节。

2.3.4 故事分享

龙舟课程中故事分享学习约占4学时,故事分享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坚持,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化内涵、技术方法,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情怀,增强主人翁意识,争当嘉庚精神传承人。诚毅学院的龙舟队成立于2004年,已有17年的发展历程,在这17年的风风雨雨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勇于拼搏、坚韧不拔的教师和学子们,他们和睦相处,用汗水表达了对先贤的怀念与崇拜,以及对一切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每学期安排1~2位诚毅龙舟人为同学们分享自己在龙舟队的历程与收获,让每一位同学都切身感受龙舟运动所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使学生了解在这种精神鼓舞下诚毅龙舟人如何创造辉煌历史,在辉煌的光环下又如何创造美好人生,包括现在的龙舟人,应该如何做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诚毅龙舟人。

3 龙舟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效果

3.1 立德树人效果

3.1.1 发挥龙舟课程的育人渠道

充分挖掘龙舟课程中蕴涵的思政教育元素,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有机融入到龙舟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认知,引导学生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使学生充分感受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真正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3.1.2 有效服务“一流诚毅建设,打造精品课程”

打造“一流诚毅”是新时期的发展蓝图,应该继续秉承嘉庚先生爱国爱乡倾资兴学的精神,因地制宜、适应市场,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打造精品体育课程,形成区域特色,逐渐让思政教育真正进入体育人才培养方案中,这也是课程思政的目标和追求的理念。

3.1.3 全面提升学生政治和体育素养

通过课程思政的改革丰富体育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形成多样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现有的政治素养、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学习的乐趣,培养和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2 提升教学评价准确性

3.2.1 教学前提出预期值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是在教学之后进行的总结性活动,目的在于对教学效果进行判断。而龙舟思政课程改革后对教学评价进行了变通,在教学前提出预期值。例如在龙舟登船前,通过观看龙舟竞赛视频,学生给自己的团队设定划行目标,并通过这样一个明确的预期,将主动地把教学目标转为自身的学习目标。

3.2.2 评价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要提高教学效果,随时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际技术掌握中所表现出来的理解能力、合作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和表达能力,并进行分类总结,有目的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协助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4 结语

将中华传统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在思想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道德修养和人格水平。本文紧紧围绕“创建一流诚毅,打造精品课程”的办学理念,秉承“诚以待人,毅于处事”的校训,紧跟新时代高校教育发展要求,拓展思路、不断创新,充分挖掘体育课程中的“团结、拼搏、爱国、爱乡”等思政元素,将其落实在具备行动力的体育课程中,帮助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树立爱国爱家情怀,磨练意志品质,挑战自我,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新时代合格人才,并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达到新高度。

猜你喜欢
龙舟思政体育
旱龙舟比赛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思政课“需求侧”
龙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金娃——龙舟》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