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2021-01-11 07:37林华峰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患肢血栓下肢

林华峰

(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 梅州 514000)

深静脉血栓一般是指血液非正常的凝集于下肢深静脉处,也是一种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只有少数能够自行消融或是局限于发生部位,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未能得到及时处理,还会演变成为血栓形成后遗症,对患者的身体以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本文将结合临床在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下肢骨折手术后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与观察,并依据不同护理干预方式的选择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为25-68岁,平均年龄为(46.32±5.49)岁,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为23-69岁,平均年龄为(45.22±5.09)岁,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诊断符合手术治疗的标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2组患者在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用作比较。

2 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患者生命指标以及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予以输血补液治疗等,按照临床相关要求进行护理,预防感染以及并发症症状。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1)对患者以及家属关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临床症状、不良影响以及预防方法进行详细说明;(2)对患者的心理以及情绪变化等进行观察,予以心理疏导,避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增强患者及家属的护理配合程度;(3)对于急性期的患者要嘱以卧床休息,并帮助患者抬高患肢15°-30°左右,以帮助患者的下肢静脉回流,减轻水肿;(4)护理人员静脉给药时,一般在患者的患肢远端建立静脉通道,使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血栓部位;(5)严禁按摩以及推拿患者,并做好病床防护,辅助患者定时更换体位以及翻身,但要避免碰撞患者,指导患者切忌用力大便以及翻身动作过大;(6)对病情进展、生命指标变化进行严密监护,观察患肢的皮肤颜色以及状态、温度的变化,定期测量患肢周径;(7)积极预防并发症,加强口腔护理以及保持身体清洁;(8)患者的饮食以高营养、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为主,禁食肥腻的食物以免加重血液黏度,影响护理效果。

3 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合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等进行观察;对2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VAS疼痛评分结果、肿胀评分结果进行观察,每项分值均为10分,评分越低,临床效果越好。

5结果

5.1 2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2组间对比(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5.2 2组患者术后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2组间对比(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情况对比

讨 论

骨折一般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的损伤类型,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患者发生骨折之后会造成出血、休克以及骨折不稳的畸形、活动异常等表现,尤其是下肢由于外伤等发生骨折时,需及时予以手术治疗。但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后,需对感染以及并发症症状例如深静脉血栓进行严格防治[3]。

深静脉血栓,简称为DVT,一般是由于深静脉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以及伴有激发静脉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常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由于进行外科手术之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还有在经由手术治疗时由于创伤感染等造成下肢静脉壁损伤以及由于患者肢体受伤需要长期卧床,且肢体制动,活动量减少等[4]。另外,大约只有10%-18%左右的患者会有非常明显的表现,即单侧下肢肿胀,并以左侧下肢较为常见、局部皮肤深触痛以及足背不屈性疼痛等症状之外,大部分患者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表现,因此临床往往容易忽略,但深静脉血栓能够发展成为肺栓塞,这是一种最为严重的临床证型,能够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导致患者死亡,死亡率高达10%-50%左右,因此临床对于外伤、术后、昏迷以及长期卧床的患者需重点预防,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5]。护理干预是指依据一定的科学理论以及护理诊断的指导之下,按照干预方法从事的一系列护理活动,一般要求护理人员依据对患者的护理诊断特点以及患者防护的要点、功能恢复的潜力以及护理人员的能力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式,从而帮助患者达到预防并发症,并辅助患者的生理、心理功能恢复的方式。依据本研究,临床对于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6]。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首先应当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表现,并且患者经由骨折治疗,麻醉效果过后,患者会有严重的疼痛症状,因此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予以止痛治疗。另外需对患者及家属关于疾病原因等详细说明并予以心理辅导,同时要加强对患肢的防护,避免寒冷潮湿,保持病床环境干净整洁,保持术区干燥并定期消毒,同时用药要避免强刺激性的药物对患者造成影响。患者症状逐渐减轻的时候,加强对患者的锻炼[7]。结合本次实验研究,在对观察组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时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式,患者的凝血功能较好,同时疼痛、肿胀的程度较为轻微,还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取得了非常好的护理效果,对于患者的预后恢复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对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患肢血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对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