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和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2021-01-11 07:37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针灸

张 杨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辽宁 盘锦 12401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上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病症,在患者发病以后会表现出不同的关节僵硬疼痛和肿胀等相关状况,这种病情严重的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膝关节变形,因此会对患者的正常行走产生影响。这种病症的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群体,患者临床发病率较高,很容易在发病以后对患者带来不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根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相关状况,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通过针灸方案或手法治疗方案都能发挥出治疗价值,临床对于2种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声音,本文比较这2种方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效果,同时将相关情况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8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为44例。本文对照组患者存在男性发病群体是23例,女性发病21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58岁,平均年龄(72.5±6.4)岁;观察组患者的男性发病群体24例,女性发病20例,患者最大年龄为83岁,最小年龄为60岁,平均年龄(71.2±7.1)岁。本文2组患者均被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符合病症的标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方面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方法:所有患者进行治疗时,观察组均选择采用针灸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针灸时选择患者的穴位主要为三阴交穴、足三里穴、梁丘穴等,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之前须合理对于相关部位进行皮肤消毒,之后选择0.3mm毫针进行干预,手法主要坚持平补平泻的原则,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穴位的加减干预。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后,要考虑患者的耐受状况,并合理性的为患者进行留针,常规为患者留针30分钟,并为患者以隔天针灸的方案连续进行4个星期的治疗。所有的对照组患者选择手法治疗方案进行干预,主要为患者以推拿的方案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卧位进行控制,指导患者合理的进行仰卧位,在患者耐受的允许范围之内为患者进行推拿力度控制,并且在实际推拿当中结合三步手法加以干预。为患者开始推拿的时候需要根据劳宫穴对患者的髌骨中间靠压,轻推患者的头部,每次推动大约3分钟,在膝关节两侧选择双手交替的按摩,根据辊法和弹拨方式等进行指导。根据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基本状况,持续为患者进行4周的治疗。

3 观察指标:本文所有患者需与评价不同干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如果经过治疗以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症状消失,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则说明治疗痊愈;治疗结束后,如果患者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膝关节无明显的受限状况,则治疗显效;如果治疗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有所改善,膝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则说明治疗有效;如果治疗后没有达到上述标准,则表明治疗无效[2]。注:治疗总有效率为治疗痊愈率+治疗显效率+治疗有效率。对所有研究对象选择WOMAC评分方法进行疼痛、僵硬情况和日常活动功能的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症状越重。

4 统计学分析:启动统计学软件IBM SPSS25.0进行统计学调查,将所有数据导入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检验,P<0.05证明2组数据的差异性明显。

5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41例,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有效40例,有效率为90.91%,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发生率为4.5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发生率为4.5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2组患者经不同干预以后的疼痛评分、僵硬评分和日常活动功能评分进行评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也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2组研究对象不同干预以后的临床效果对比

讨 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临床是表现常见的一种骨科类病症,是患者存在膝关节病变和退行性改变的一种状况。这种病情主要多发生在中老年群体当中,一般因为患者的年龄较高,骨质疏松等状况导致患者发病,也有一些患者因肥胖或长期存在负重,这使得膝关节容易发生骨性关节炎。病情发生后容易导致患者致残,所以为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家庭负担。

对这种病症进行治疗,临床采用的治疗方案较多。从中医角度出发,为患者配合,采用针灸和手法等方式都能发挥出理想的治疗效果,而对于这2种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临床也褒贬不一存在着各有所偏重的角度。本文分析比较这2种方案对患者治疗的效果,从结果中能看出,2种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都可以作为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案进行应用。针灸和手法治疗在进行病情干预过程中存在各自的特点,它能够有针对性的缓解患者的关节炎症疼痛,对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具有较好的价值。针灸能够通过这次的方案对患者进行舒筋通络,可发挥出活血化瘀的功效,进而能够最终达到有效康复治疗的目的。对患者进行手法治疗则可以通过对推拿方案的应用,促进患者的膝关节周围循环,加速了关节腔内关节液的重生和吸收,对改善患者病情也具有理想的作用。本文的结果也能够证实2种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通过针灸方案和手法治疗方案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干预,都能发挥理想的治疗效果,2种治疗方案之间没有明显的疗效差异,因此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选择相关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骨性关节炎针灸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关节镜联合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对比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针灸
彝药“我思”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