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间的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21-01-11 07:37翟俊蕾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围术结核脊柱

翟俊蕾

(天津市海河医院重症医学科,天津 300350)

肺外结核属于结核病中的一种,而脊柱结核又是一种常见的肺外结核。其具有起病缓,病程长,多为消耗型疾病的特点。常见的症状为体质量减轻,乏力及受累椎体疼痛。此外,由于患者长期活动受限,严重影响其生命质量。手术是治疗脊柱结核有效的方法之一[1]。经手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联合药物抗痨治疗、功能康复锻炼是保证患者战胜疾病的重要措施。脊柱手术通常手术相对复杂、难度较大,再加上患者遭受长期的疾病折磨,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院骨科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采取了较好的个性化的护理,现总结如下,望可对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64名符合手术标准要求的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2-76岁,平均(43.2±5.1)岁;观察组年龄22-77 岁,平均(43.1±5.0)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研究价值。

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以往护理模式,完全被动遵照医嘱完成治疗及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围术期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①用药护理:术前会给与患者进行INH、RFP、EMB、PZA4联抗痨治疗。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使用RFP后会出现橘色的泪液,汗液及尿液等,根据患者的反应如实向医生进行汇报,为医生提供抗痨治疗效果的综合评价信息并遵嘱予对症治疗。增加其对疾病的科学认知和对药物使用的依从性。②预防血栓: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定时服药利伐沙班,手术当天开始暂停服药,配合术前B超检查,每天2次测量双腿腿围,测量范围:髌上15cm,髌下10cm。并建立观察记录表便于记录对比。③体位护理:嘱咐患者绝对卧床,禁止坐位,在患者家属在场的情况下,教授其共同参与轴线翻身。定时进行功能锻炼。并指导其进行有效的咳嗽练习,呼吸练习,床上二便训练。④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焦虑、悲观等情绪,予以个性化心理护理。制定适宜的健康宣教方案,注意结合患者的家庭条件、社会背景以及文化程度,积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脊柱结核的基本知识,言语尽量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程度。(2)术中护理。注意保证患者舒适安全,及时调整患者的体位,对于麻醉后眼睑不能闭合的患者给与眼睛保护。保证适宜的温湿度、检查仪器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和药品的性质有效期,配合医生保证静脉通路顺畅,注意观察患者术中伤口的出血情况,做到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通畅。已使用过的手术器械要与其他器械分开放置,避免污染。术中协助医生安置的所有管路,如气管插管,静脉置管,伤口引流管等均要标注置管日期时间,置入深度。并协助缝合固定、包扎伤口、拆除手术布单、清点缝针纱布。(3)术后护理。给与患者心电监护仪监测,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平卧6小时以后开始轴线翻身。防止患者出现压疮,对于压疮的好发部位予耳垫及泡沫敷料保护。全麻清醒后给与正确的疼痛评估,并给与有效的镇痛治疗,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关注其体温变化,尤其是术后24小时。观察患者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及引流管的颜色性质及量,如有渗出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换药。遵嘱给与雾化吸入治疗,指导患者排出痰液。术后按要求对患者进行饮食方面指导,结核为消耗性疾病,应嘱其以易消化、高膳食纤维、高蛋白质为主,促进伤口愈合,保证身体营养支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促进大便顺畅。医护人员需要针对患者术后的需求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减轻其心理负担。指导患者进行足部背伸,直腿抬高等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搬动及翻身时每个部位都要给与足够的支持,以防脊髓损伤。在双下肢B超检查报告无静脉血栓的前提下,遵嘱进行双下肢肢体加压治疗预防由于长期卧床不能活动而引起的静脉血栓。继续进行每天2次测量双腿腿围,并观察记录。随时观察末梢血运,足动脉搏动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加强病房巡视,防止出现脱管、压疮、坠床等情况。(4)出院指导。接到医生通知为患者安排出院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出院宣教,持宣教材料以面对面教授的形式进行。其内容包括回家继续卧床的时间一般为3个月,坚持服用抗结核药物配合功能锻炼及家庭护理,定期进行复查。并且出院后要给与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并给与相关的健康指导。

4 结果

4.1 2组患者切开愈合时间及下床时间比较:观察组在切口愈合时间及下床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切开愈合时间及下床时间比较

4.2 2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前活动能力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活动能力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活动能力指标比较

讨 论

针对脊柱结核患者所采取的手术方式,可最大化提高患者的康复几率。脊柱手术通常手术相对复杂、难度较大,再加上患者遭受长期的疾病折磨。以往的护理模式多为被动的遵照医嘱完成治疗和护理工作,而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整个围术期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还可以提高患者对结核病的了解,消除其对该手术的陌生感,提高了相关方面的自我护理能力,所以说做好脊柱结核围术期护理刻不容缓。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在切口愈合时间、下床时间、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活动能力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间实施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其效果分析认为,可以在临床进行应用和推广,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猜你喜欢
围术结核脊柱
南京地区2017—2020年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析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2021 年下半年专题预告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肌少症对脊柱疾病的影响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