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颌面部多发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的实践

2021-01-11 07:38刘晓丽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颌面部围术住院

刘晓丽

(沈阳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病房,辽宁 沈阳 110002)

临床路径是一种新型护理管理理念,与效益-成本规律相符合,其具体内容主要为针对某一特定的诊断方案和手术类型,由医师、护理人员、临床医学专家及相关管理人员等,依据时间和顺序所制定的一项照护计划,旨在为患者提供优质、良好的护理服务质量,从而加快患者病情恢复,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浪费[1]。颌面部骨折是一种临床高发病,在患病情况下,对于患者的言语、外貌、吞咽、进食、咀嚼等功能会造成严重影响。当受到外伤损害时,患者将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状,从而导致其呼吸道不畅,严重情况下,将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2]。基于此,在治疗颌面部多发骨折疾病过程中,还需加强围术期护理工作,并将临床路径运用于治疗和护理工作过程中,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自于2016年6月-2018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颌面部多发骨折患者8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均分为2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16-74岁;平均年龄为(45.18±9.67)岁;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为18-72岁;平均年龄为(45.23±9.15)岁。对比2组患者的年龄等资料,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可进行作比。所有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2 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然后统一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我院收治的颌面部骨折患者,大都为一些病情较急且较为严重的患者,为此,针对创建颌面外伤,需创建相应的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实施三级管理标准,由科主任及护士长担任三级管控人员,颌面外伤组分管教授为二级管控人员,主管医生、护理人员等为一级管理人员,从而确保安全、有效开展治疗及护理探讨工作。不定期考核组员对颌面外伤骨折知识的了解情况。(2)依据颌面外伤骨折治疗及护理情况,将整体护理理念运用到围术期护理中。①急诊接收患者前,需对患者信息及物品需求情况进行了解。②入院当天,完善入院手续、患者接待、健康宣教、病情判断和检查等工作,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饮食指导等,遵医嘱实施消肿、消炎、补液治疗。术前准备:加强对手术方式的了解,强化术前宣教和备皮工作,遵医嘱进行抗生素皮试,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全麻情况下,实施体位护理:患者未清醒时,保持枕平卧位,清醒后采取半卧位,避免患者出现局部肿胀,便于引流伤口渗液。术后第1天,据患者病情情况,进行下床活动。气道护理: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观察患者口内是否具有渗血或肿胀,确保呼吸道通畅。采取气切常规护理,护理气管切开患者,未实施气切手术者,需进行颌间固定,实施时间为分泌物量较少时,术后2-3天,伤口出现肿胀时,需对口内分泌物进行清理,避免患者误吸脱落的颌间钉,采用无菌剪刀,将橡皮圈剪断。管道护理:保持引流管及引流条通畅,并对引流量颜色、性质进行观察,术后4天,予以拔除;确保鼻饲置管刻度清洗,处于胃内,术后1周拔除;固定气管套管,并确保通畅,术后3天,更换金属套管,并于1周后拔管;固定尿管,2小时后夹闭尿管,放尿15分钟,并对尿液量、状态、颜色进行观察。口腔护理:对患者口腔展开护理,按顺序采取过氧化氢、聚维酮碘及口洁漱进行漱口。无颌间固定时,漱口采取吸管吸取漱口液进行,有颌间固定时,患者无法张口,需借助注射器于患者缺牙区或第2、3磨牙后间隙注射漱口液。饮食护理:给予患者蛋白质丰富、纤维素及热量较高的食物,保持多食多餐,无法张口者,可使用注射器或吸管于缺牙区或磨牙后间隙注射食物,针对无法开口进食者,采取鼻饲饮食。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病情,及时疏导其负性情绪,加强健康宣教。术后1-2周,进行功能训练,在患者上下牙之间,放置1根筷子,给予一端筷子施加压力,将上颌抬高,逐渐增大开口度,2-3次/d,30遍/次。

3 观察指标:(1)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住院指标。主要包含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住院费用3方面。(2)对比2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于患者出院前,发放调查表,采用调查问卷方式,了解2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含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案、口腔护理方法、用药注意事项、康复锻炼方式5方面,采取3级评分法,掌握为1分,部分掌握2分,不了解3分,总分为15分,分值较高者,表明其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较好。(3)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依据本院自制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含医务人员仪容仪表、住院环境、入院接待及相关服务是否全面周到、健康宣教是否详细深入、围术期护理工作是否全面、解答患者疑惑时是否及时。其中,非常满意为5分,满意4分,不满意为3分,评分较高,则患者对护理工作越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3]。

5 结果

5.1 2组患者住院指标情况对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5.73±4.58)天、住院费用(68953.28±2785.43)元、手术时间(62.37±6.58)分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5±3.86)天、(87694.32±3256.74)元、(87.54±7.65)分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对比

5.2 2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25例(62.50%)掌握,13例(32.50%)部分掌握,2例(5.00%)不了解,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为95.00%(38/40);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12例(30.00%)掌握,20例(50.00%)部分掌握,8例(20.00%)不了解,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为80.00%(8/40),2组患者对疾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1,P=0.04<0.05。

5.3 2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对比:观察组非常满意25例(62.50%),满意14例(35.00%),不满意1例(2.50%);对照组非常满意15例(37.50%),满意19例(47.50%),不满意6例(15.00%);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34/4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1,P=0.04<0.05。

讨 论

在实施临床路径时,需实时监控诊疗过程,临床路径在具体实施时,具有较多优势,如可避免由于医务人员水平的差异,而影响医疗质量,并且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并在临床路径医护患三方关系的监督下,及时准确的实施诊疗[4]。在护理人员的工作中,临床路径具有重要作用,可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升工作效率,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颌面部多发骨折疾病发病迅速,且在骨折情况下,患者极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状,如无法正常咀嚼、张口,吞咽困难、咬合错乱等,且在外伤影响下,患者颌面部极易发生变形,从而导致患者容貌改变,并增加其心理压力,极大的降低其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5-7]。此外,由于手术费用较高,时间较长,大多数患者的疾病治疗积极性较低,也不能更好的进行功能锻炼。因此,为了提升对患者的护理服务水平,需科学、有效的实施临床路径,充分改善当前的护理管理工作质量[8]。葛艳侠等人[9]研究得出,在颌面部多发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制定针对性的临床路径,可极大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并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情况,从而充分保障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本文研究得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指标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具有相对较高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为95.00%(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这与石广卉等人[10]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综上所述,制定并实施临床路径,可极大的提升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增强其对疾病知识、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的全面了解,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具有较大的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颌面部围术住院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颌面部手术患者HR、MAP、MMSE评分的影响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2021 年下半年专题预告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踏莎行 住院感作
颌面部软组织测量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