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为中华民族软实力的五缘文化

2021-02-01 14:02施忠连
关键词:缘分华人文化

施忠连

(复旦大学 哲学学院, 上海 200433)

受单一价值标杆的误导,许多人在考察当今世界的国家力量对比时,往往只目眩于美国的文化软实力而对中国文化特有的价值、魅力和影响力视而不见。其实,无论是中国的文化传统,还是其现代社会制度,都有独具的优势,它们构成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基本部分,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强大原动力。然而,许多人在西方制造的话语系统的控制下,对它们熟视无睹,五缘文化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事例。

五缘,即亲缘、地缘、业缘、物缘和神缘,虽然是在全人类不分民族而共有的五种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带有特殊的人文精神意味和价值。五缘不是一般的社会学范畴,并非单纯地指称人与人之间同宗、同乡、同业、趣味或信仰相投的五种社会关系,而是一种人类学、伦理学、文化学、社会心理学的概念,负载了深刻而丰富的人文内涵,甚至带有哲学意味。从人类学上看,缘反映了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民以温情的方式体验、维护、加深社会关系和人际网络。从伦理学上看,缘分意识要求人们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关爱与自己处于特定关系中的他人。从文化学上看,缘分观念则是在儒家仁爱思想的作用下,将其五伦理念同佛学缘起说整合为一而打造的中华文化精神。从社会心理学上看,五缘文化表达了中国人对人际纯洁关系的向往和对人间真情的渴求。而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就个体之间的特定关系的产生而言,缘分所显示的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与西方把他人视为自我的监狱、人与人之间是狼的关系的说法相反,中国人对人们的社会联系抱有理想主义的美好情怀。在中国传统话语中,个体之间不论因何原因形成的关系,加上了一个“缘”字,就显得温暖而珍贵。

在中国人心中,“缘分”两字带有一种奇妙的意味,由它们点染自己所珍爱的关系,就像感觉世间有一种神奇而看不见的引力把自己与原先不相关的人、事物或事业联系在一起。在他们的意识中,缘分意味着人们之间有一种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关系,与对方的关系应当以信义为重,与有缘之人应当相守相伴、相敬相爱、互助互惠、不弃不离。缘分需要十分爱惜、精心呵护。如果发生问题或矛盾,不应该埋怨、更不该损害这种关系,而是应当尽力加以维护、改善和加强。

中国百姓用各种方式生动地描绘缘分的难得、珍贵。古代流传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讲述缘分是由前生修炼而成,是人与人命中注定的遇合。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千年修得共枕眠”的话语,以中国人特有的方式渲染了姻缘的神圣性,有效地引导世人对婚姻关系的珍惜和爱护。根据缘分观念,一种社会关系不是人们之间一种无意义的相遇,不是随意的、偶然的结合,缘分是一种机遇,在许多情况下是可遇不可求的。这样,缘分是一种带有一定温度的特殊关系,这种情感纽带能够增强人们同他人或特定群体的亲和、合作的关系,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意味的丰富和事业的成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五缘文化的这种人文精神和价值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软实力。然而,由于西方文化不知其为何物,五缘文化自然在西方思想、话语体系中毫无踪影,因此,在学术上跟着西方亦步亦趋的中国学界氛围中,五缘文化也就受到普遍的轻视,甚至完全忽视。

五缘文化的效用并不因为现代中国学术界、理论界的无视而不存在,实际上其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显示出来。五缘文化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其他的无价之宝,“不仅成就了中国往昔的辉煌,而且正在极大地加速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崛起的宏伟步伐,必将使中国有能力创造无比灿烂的理想未来。我们必须把这些宝贝从民族虚无主义的烈焰中抢救出来,让它们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发挥其独有的功用”[1]1。五缘文化的精神功能和社会作用是多方面的,有待于深入探索、研究和总结,仅从其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一方面来看,它能发挥以下功用:

第一,五缘文化能够有效地加强人们的感情联系、社会凝聚力及扩展社会网络,从而有力地促进个人各项事业的繁荣昌盛。中国人个体之间因五缘关系而心灵相通、情感相应、命运相共,由此而形成诸如宗亲会、同乡会、商会等各种各样的五缘组织。这些五缘组织或团体培养了中国人的社会性,把分散的、孤立的个体汇聚在一起,形成合力,使他们具有更强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无论是在过去遥远的岁月,还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日子里,那些只身闯荡海外、来到异国他乡的中国人,绝大多数是一贫如洗、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就是靠五缘关系获得极其宝贵的精神慰藉和各种实际帮助,在当地生存下来,然后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和生活智慧,逐步扩展自己的事业,为自己开辟一片新天地。他们本是赤手空拳,然而凭借五缘文化,他们把最初的立足点变成自己的发祥地。

对于这种神奇的转变,有两个意大利记者在其广泛调查本国华人的基础上写成的《不死的中国人》中做了十分生动的报道和描写,他们无意之间揭示了中华民族软实力的一个来源。在意大利人的印象中,在那里的中国人“干活,挣钱,他们没别的企图,但是他们有可怕的群体力量。已经有一段时间不存在单个的中国人了,现在只有一群中国人”[2]7。根据这两位记者的看法,这种群体的力量来自关系,即我们所说的五缘。作者提到 “除了工作能力以外,中国人提高社会地位靠关系”,并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一个由关系联结的网络——把单个中国人联结在一个家庭、合伙人、同事和朋友的网络中。”[2]21作者把在意大利各地听到的这种关系或网络运转及其产生的神奇效应的有趣事例详细地记录在这本书中。他们说,“我们意大利人只看见,突然变出10万欧元的现金,一个中国人却依靠100个朋友和亲戚,每人给他1000欧元”。这两位记者意识到,中国人这种做法比银行强多了,因为这是靠人情;如若靠银行,在遇到困境时,他们可能就会失去餐馆或企业。由于五缘观念和关系,意大利人发现,原先的帮工买下了餐馆,工匠的店铺变成了批发商店,酒吧招待成为服装厂的老板。作者对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做了这样生动的描绘:“于是欧元像河水一样流过来”,“改变米兰的萨勒匹路、罗马的埃斯奎利诺、梅斯特雷的但丁路、普拉托的皮斯托耶泽路……那不勒斯的都凯斯特、马泰拉的帕依普,使之成为中国城,他们还在这些地方建立新的关系。这是一种有效的机制”[2]23-25。同样,也是依靠五缘文化,东南亚和世界各地那些杰出华人无不依靠亲戚、同乡或同学这类五缘纽带而实现经济腾飞。

第二,五缘文化能够激发民族的向心力,吸引天下华人效力祖国。血浓于水,五缘纽带把华人与中华民族母体连成一体,他们心系故国,情牵乡梓,显示出鲜明的恋华情结和趋向。我们已从各类媒体获悉,无数海外中华儿女或是回归祖国,以自己所长为国内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或是身在海外,以自己的资金、知识、技能助力中华。诸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于耄耋之年离美归国,投身中国科学发展大业;香港企业家李嘉诚动辄捐资数亿港币在家乡兴办大学、资助教育;美国康涅狄格州警察厅长、被誉为神探的李昌钰退休后受聘为我国最高人民警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顾问和多所高校导师,为中国司法建设和社会公益做出独特的贡献……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些令人鼓舞的事例都令人信服地说明,海外华人对祖国表现出一股强大的向心力。许多人把这种向心力归结为爱国心,虽然一般说来这种判断可以成立,但是与国内百姓的爱国精神相比,这种向心力有其特有的涵义,即主要不是出于相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而更多源自共同的文化传统,特别是五缘文化,因为来自同一民族,使用共同的语言,在亲缘或曰血缘、地缘、业缘、物缘和神缘的感应下,天然地倾心于故国。

华人向心力的功效对于中国并不只是造成微观、局部的结果,他们以各种方式报效祖国的自觉行为能够形成宏伟的合力,具有宏观、全局和战略的意义,华人的投资就是最好的例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腾飞原因很多,其中主要一条是海外华人的投资。如美国研究人员詹姆斯·里利与索菲亚·哈特说:“一般而言,当今中国经济的成功有赖于海外华人的外来投资,即在中国大陆以外定居或生活的华裔人士的投资。这些人士在大陆的投资占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百分之七十至八十。”[3]425

毫无疑问,华商回国投资是出于获利的目的,但是同样怀抱强烈求利欲望的西方企业家,却迷惑于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中国现实的歪曲宣传和恶意诋毁,在中国的热情相邀面前顾虑重重、裹足不前。在这样的情况下,海外华人资本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大大加速投资中国。海外华商赚钱的谋划在深厚的亲情、乡情和爱国之情因素的作用下变为方向明确、坚决果断、争先恐后投资中国的行为。他们凭借共同的种族、文化和语言的有利条件,通过广泛的地缘、亲缘、业缘、物缘和神缘的纽带,成功地进行企业运作,创造出令外人艳羡的骄人成就,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各地的建设,帮助创造了中国经济的奇迹。

第三,五缘文化又一重要功能是化解民族内部的不和、对立或分离的倾向,能够增强民族的认同感,打造民族的心灵纽带,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人类历史一再表明,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如若只依靠政治建构或军事力量,很难避免最终分崩离析,很难维系长久的统一和安宁。只有在深厚的文化共同体基础之上,凭依牢固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或民族才能不断克服内部对立的因素、离心的倾向和分裂的危险,保持民族大家庭的完整。五缘文化就是这样的精神纽带,因为它具有特殊的禀赋:即超政治,超意识形态,然而却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自发性、亲民性、广泛性和包容性。五缘意识给每个中华儿女烙上中国印,使他们身上的血液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仅以神缘而论,我们也可清楚地看到五缘文化在加强民族认同、聚合和统一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华人崇拜的神灵有些原本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如孔子、老子、关羽、郑和等,而这些崇拜对象的神性都是传统思想的结晶,如妈祖的神格显现为博爱慈悲、护国佑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热爱劳动,它们都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这样,中华儿女在敬奉这些神祇的同时,也增强了民族意识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同样,亲缘、地缘、业缘和物缘也能以其特殊的方式弥合不同集团之间的思想分歧,在地理鸿沟和对立的党派营垒之间构建友谊的桥梁。

第四,五缘文化由于其包容性和开放性,能够超越国家、种族的界限,对其他民族产生亲和力、感召力和吸引力。华人中盛行的宗亲会作为一种亲缘组织,以华夏民族同一姓氏为纽带,把许多国家原先素不相识的人汇聚在一起,有的能够把几十个国家数十万同姓人囊括其中,增进同宗情谊。有不少日本人和韩国人从其国籍和民族性来看,本非华人,但是由于其远祖来自中国,五缘意识使他们与中国同姓之人怀抱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也参加这类宗亲会,与中国同根之人相约共谋生计,同创大业。如2005年在武汉成立的金氏宗亲会通过世界华人宗亲金氏联谊会与韩国第一大姓的金氏的宗亲会建立了联系,他们合作在武汉建设韩国工业园。后者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仅其基金会就掌握了相当于数十亿人民币的资金,所以这种合作对当地经济振兴是一个有力的支持。在东南亚地区,这类宗亲会更多,更活跃,它们吸引的面更广,往往涵盖众多国家,帮助不同国籍、阶层、职业的人民之间建立亲善合作的关系,这无论是对华人事业的发达,还是对当地经济的繁荣都产生不容忽视的作用。

五缘组织和五缘意识不仅在华人中间,而且在华人与当地人之间建立起友好融洽的关系。如菲律宾华人最大的业缘组织菲华商联总会,其章程规定“培养、促进与巩固菲人与华人之间的和洽关系”;“推进与维持(有益于菲人的)教育、文化、体育、慈善与福利方案”。菲律宾华人的这个最高组织以及其他五缘机构举办各种活动,加深与菲人的情谊,造福当地百姓。欧美华人业缘组织同样发扬其开放性,增进华人和当地人的友谊。如法国华人进出口商会这样的业缘组织不仅努力维护华商的合法权益,而且秉持缘分意识,鼓励华人与法国人友善相处,融入当地社会。华商在巴黎北郊欧拜赫维利耶市建立了一个批发商城和多种经营区,华人商会经常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商讨街区改造项目、卫生管理以及治安问题;推动当地政府派人访问中国,与中国地方政府建立姐妹城市关系;赞助当地的文体事业,与当地人民共同举办春节联欢游行。所有这些活动使华人与当地人民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不可否认,缘分观念在其中起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第五,五缘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软实力还表现于其造成的独特的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五缘文化重视人的价值,讲求情义和人们之间的关系,因而总是努力让管理带有温情和暖意,非常警惕把制度、规则和契约变成冰冷无情之物,避免把利润当成企业的最高主宰。

以五缘文化为基础的企业管理的最大特色是形成十分广泛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外部观察家对此有清楚的描述,如菲律宾企业家、曾任国会议员的尹高纳2009年在马尼拉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华商大会上提出,第三世界的企业家以前一贯仿效西方的商业模式,现在应当发扬东方的长处。因为西方人依靠规则和合同而没有人情味,而华人是与个人而不是机构谈商业的,所有业务是以个人关系为基础的。他现身说法,讲自己从华人朋友处学到了有益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业精神和伙伴关系没有矛盾,且相辅相成”。他的心得是成功的企业以良好的关系为基础[4]。

华人按照缘分观念办企业,从世界500强企业、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在意大利的H3G公司CEO诺瓦里(Novari)的描述可见一斑。他说,香港老板特别注重企业人员之间的情感,如此关心他,以至于了解到他喜欢吃虾,每月参加高管会议时,都用不同的调料为他烹制虾;还为他的安全担心,觉得他开的那辆Smart汽车不够结实;还认识了他的家庭,经常询问他孩子的情况。诺瓦里感到,华人老板非常重视关系,把人际关系看成是良好合作的必要条件[2]90-91。可见,业缘关系在现代化的跨国公司的管理经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按照五缘文化的精神,良好的个人关系并不完全依靠纯粹的经济行为,并非只是通过给予金钱或物资等利益输送的手段建立和加强的。与西方资本主义把一切关系都纳入残酷无情的竞争活动和赤裸裸的金钱交易的做法相反,缘分观念注重真情,强调团结,寻求友谊,讲求信义,遵守道德行为规范,拒绝纯粹的功利动机。五缘文化并不轻视物质利益,更不排斥规则、契约和合同,但是更多地依仗善意、情义、真诚构建美好而温暖的个人关系。毫无疑问,五缘文化也关注经济利益,但是在经商中以互利互惠为圭臬,以合作共赢取代残忍的零和游戏。

由上可见,华人企业家在当今世界的竞争中享有其独具的优势,即将中华传统与现代理念相结合,既采纳西方先进的经营管理制度为我所用,又拥有其对手所无的法宝,即发挥中华传统价值的功用,所以他们在瞬息万变、波谲云诡、险象环生的国际商战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常常取得骄人的战绩。

第六,五缘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软实力的集中表现是它打造的硕大无朋的世界华人网络。五缘本来就是一种社会人际关系网络,而世界华人网络则是五缘文化打造的世界最大的华人人际关系网,它把看似一团散沙的全球华人以多样、复杂、灵活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自20世纪中期起,尤其是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华人以五缘纽带为渠道,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和速度走向世界。与此同时,主要以五缘关系为基础、多到无法计数的华人组织先后在全球各地出现,并且逐渐形成综合性的海外华人组织。世界华人网络把它们整合起来,使它们多而不乱、互相有别而又互相呼应和协作,造成世界华人组织的大联合。

20世纪后期西方具有敏锐观察力的学者已经发现,东南亚华人经济的长足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华人构造的网络。美国经济学家吉姆·罗沃说:“是什么因素晚到1980年使东亚成为一个既比欧洲大又比美国大的区域贸易集团呢?……这个因素或许与散布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外华人的密集的、跨边界的商业网有关。”[5]103到90年代,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亚洲大趋势》中生动地描绘了五缘关系造就的世界华人网络的无远弗届的功能,指明了其覆盖全球的规模,他说:“华人社团是宗族和同乡组成的公司和企业网,各企业之间层层连接,规模不断扩大,直至覆盖全球,用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当今的互联式电脑网络。”[6]11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华人网络与互联网完美结合,全球各地华人据此能够跨越国家、民族、政治、宗教或地理等方面的鸿沟,他们通过各种联系渠道,痛痒相知、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由此天下华人的信息流、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人才流呈现极大的速度、动量、气势和效能。世界华人网络最大的作用在于把中国综合国力与世界各地华人的人才、技术和资本这些原先分散的力量联系在一起,甚至融合为一体,形成无比强大的聚合效应。

国家主席习近平一直喜欢用缘分观念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他曾经讲到与清华大学有过“读书缘”。2007年1月19日,他在《浙江日报》发表了《要“和”才能“合”》一文,把党委班子里的同志聚到一起工作说成是“一种缘分”,为了突出这种关系的难得和珍贵,说这是“百年修得同船渡”,强调所有的同事都“要珍惜在一起共事的时间,同心协力,干出一番事业”。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在重大外交场合用缘分观念增进中外情谊,创造性地发展了他的外交话语。2014年7月16日,他在巴西国会讲演时说,中国人认为,如果有缘分,再远也能相会,叫作“有缘千里来相会”,以突出地表明历史铸就了中巴之间一种特殊而珍贵的关系。2014年9月16日,习近平在出访斯里兰卡前在该国主流媒体发表题为《做同舟共济的逐梦伙伴》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国和斯里兰卡有高僧法显开启的千年佛缘”。2014年11月,习近平在北京宴请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会议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及配偶,以及参加亚洲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有关外国领导人及配偶时,再次运用“有缘千里来相会”的说法。同时他还使用具有物缘、亲缘、地缘的暖色话语继续说:“看到各位都穿着中国式服装,让我们更感亲近。中国老百姓看了以后也会感到亲切,会感到各位就像到邻居家串门,来朋友家叙旧一样。”“亚太经合组织以太平洋之水结缘,我们有责任使太平洋成为太平之洋,友谊之洋,合作之洋,见证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繁荣、进步。”习近平使用这样的话语不是随意的,因为在这些场合的措辞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准备的,是经过仔细推敲的,因此有其深意,它们显示出中国文化传统的智慧。中国人认为,无论从事什么事业,除了坚守道义和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在心灵沟通和情感基础上与外界的竭诚合作。习近平正是这样做的,他讲这类话语是特意在中国与外国百姓和领导人之间建立情感联系,在心灵上拉近中国与对方之间的距离。

习近平重视运用缘分观念于外交之中,激发“心与心的共鸣”。如他在一个盛大的外交聚会中讲述一个普通的阿拉伯青年在中国创业同中国姑娘喜结连理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人民与阿拉伯人民之间血肉相连的美好感情。同样,他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用一个新疆汉人黎远康长期思念、寻找在哈萨克斯坦的母亲瓦莲金娜的动人故事,培育亲如骨肉的中外友好的亲密感情。

习近平在西雅图华侨的欢迎会上曾经动情地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又引用唐朝张九龄的诗句说“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这些炽烈的乡情、同胞情谊强烈地感染了美国华人,这可以视为用地缘和乡情来引发起人们心灵之间的共鸣。地缘不仅可以加深同族百姓的友好感情,而且能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情感纽带。

业缘在人们共同的事业中缔结了一种情感纽带,而在特别艰难的事业中,这种同舟共济的共事关系显得弥足珍贵。习近平在美国华盛顿州欢迎宴会上讲话时,特别提到历史上华人与美国人民风雨同舟、共同奋斗、铺设横贯东西的美国太平洋铁路的令人难忘的艰难经历。他在巴西国会演讲时则回忆了19世纪中国茶农远涉重洋来到巴西种茶授艺,与当地农民休戚与共,共同创业的历程,指出中巴人民在漫长岁月和共同的事业中结下了真挚情谊。这可视为在对外交往中用业缘来加强中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情。

五缘归根结底就是社会人际关系网络,与美国动辄制裁、打压他国人民的霸道行径相反,我国在新时期的对外关系中可以发扬五缘文化的精神,广交朋友,通过各种渠道包括五缘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人际关系网络。五缘文化能够加强伙伴意识和共同体观念,极大地助力于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猜你喜欢
缘分华人文化
何为“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谁远谁近?
天赐的缘分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缘分
为缘分干杯
读书也要讲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