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应用价值分析

2021-02-27 03:08艾尼瓦尔卡地尔姜爱新
智慧健康 2021年32期
关键词:填充物裂孔单抗

艾尼瓦尔·卡地尔,姜爱新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 喀什 844000)

0 引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属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一种,其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1]。大部分患者发病时间是在35岁或40岁以后,年龄越大则发病率越高[2]。如果长期缺少适当的运动,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与作息时间会使体内胰岛素的抵抗加重,造成胰岛素分泌的缺陷,从而引发糖尿病[3]。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于当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发生异常时,或造成神经系统、眼部组织系统与血管微循环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眼部的营养供给与视觉功能的损害[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眼盲的常见眼疾之一,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眼部视力情况,但是手术的出血量较高,并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严重[5-6]。为了分析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应用价值分析,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2019~2020年接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入选标准:①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伴随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②患者均自接受治疗,且患者家属全部知情,并与我院签署同意书;③患者均无精神异常者,听力完好,思维逻辑正常;④患者年龄均在40岁以上,无孕妇,无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⑤经过病理检查,无身体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者,无严重并发症者,无诊断为其他类型糖尿病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40~75岁,平均(53.3±3.4)岁,患病时间2~7年,平均(4.1±1.6)年。对照组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41~77岁,平均(52.4±2.1)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常规血糖控制,包括日常饮食的控制、使用双胍类降糖药品或者是胰岛素等方法,术前进行麻醉后,对于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较为严重的视网膜破损患者或者视网膜组织比较僵硬的患者要进行部分切除或者切开组织,采用硅油进行填充;而针对切除后其增生膜后视网膜的活动程度比较好,但是在切膜手术过程中发生视网膜小幅度破损的患者来说,要进行气体的填充;对于将视网膜进行剥离后,没有出现视网膜裂孔的现象,或者视网膜牵拉症状已经转好但是对依旧会出现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的患者来说,要进行平衡盐溶液的填充。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批准文号:注册证号S20 170003;生产厂家:瑞士Novartis Pharma Stein AG)治疗,患者依然要患者进行常规血糖控制,包括日常饮食的控制、使用双胍类降糖药品或者是胰岛素等方法。对患者进行麻醉后,先采用碘伏0.25 g对结膜囊进行冲洗,在行前房穿刺后,放出0.05mL房水,采用规格为1mL的注射器抽取1.5mg雷珠单抗,选取位置于颞下距离眼角膜边缘4mm的地方将雷珠单抗注射进玻璃体内,再用高速玻切机器对巩膜进行三通道玻璃体的切割手术。对于患者在手术中是否需要采用填充物的观测指标与对照组一样。

1.3 观察指标

①将两组患者的术中填充物的使用率进行对比,填充物分为硅油、气体与平衡盐溶液;②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与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率进行比较;③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根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者在治疗后的视力检测中,视力提高在2行或以上;有效:患者在治疗后的视力检测中,视力提高或者视力下降在2行以内;无效:患者在治疗后的视力检测中,视力下降幅度在2行以上。临床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④对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内进行跟踪调查,对其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比较,不良反应包括:玻璃体积血、玻璃体腔再增生、黄斑水肿。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软件对所统计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如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填充物使用率对比

将两组患者的术中填充物的使用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填充物的使用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率对比

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与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与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率对比

2.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4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对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内进行跟踪调查,对其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因为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无法发挥其作用而导致病发,所以在检查过程中不仅要对患者进行空腹血糖检测,还要对患者餐后2h血糖进行检测,这样才可以更加有效的诊断病情[7-8]。

在医学临床上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标志设为患者有没有发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如果患者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状况,其症状则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如果患者没有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则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9-10]。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并不是由于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丧失,部分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会比正常人多,虽然胰岛素过多,但是其作用效果却降低了,所以糖尿病患者仍然需要补充胰岛素[11-1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为患者会出现出血斑点、棉绒斑、动脉瘤、静脉串珠状等病症,当缺血程度较为严重时,会造成视网膜前出血、新生血管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现象,使患者产生严重的视力阻碍[13-14]。本次研究报告显示,观察组患者在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方法后,其术中填充物的使用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说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中有积极意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15]。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值得推广与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猜你喜欢
填充物裂孔单抗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得了食管裂孔疝怎么办
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效果和安全性
抗PD-1/PD-L1和CTLA-4免疫治疗在头颈鳞癌中的研究进展
PD1单抗市场竞争加剧 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抢得先机?
总是烧心,当心食管裂孔疝
有种胃病,用药治不好
主变低压套管渗漏缺陷分析
祛火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