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对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

2021-03-03 23:46林文集朱聪辉张志森
西藏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纤溶国药准字肺癌

林文集 朱聪辉 张志森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介入科 福建泉州 362000

肺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疾病,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原发性以及继发性两种。该病在发病早期无特异症状,直到病情发展至中晚期才会出现胸部疼痛、乏力以及纳差等症状,若不能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将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通常情况下,临床多是采取药物、介入治疗以及手术等方式对肺癌患者进行治疗,但部分肺癌患者在被确诊时已错过最佳的手术及药物治疗时机,而介入治疗适用于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反映纤溶系统和凝血病理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多数中晚期肺癌患者均存在凝血功能以及纤溶系统功能紊乱的情况,极易并发血栓性疾病,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才能缓解该类系统功能紊乱的现象,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3]。鉴于此,本文就中晚期肺癌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对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40 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男13 例,女7 例,年龄50~82 岁,均值(66.35±2.45)岁,疾病种类:鳞癌8 例、腺癌7 例、大细胞癌2 例、小细胞癌3 例;观察组男15 例,女5例,年龄50~81 岁,均值(66.28±2.53)岁,疾病种类:鳞癌9 例、腺癌8 例、大细胞癌1 例、小细胞癌2 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可进行对比(P >0.05)。

纳入标准:①经CT、MRI诊断,确认为肺癌的患者;②中晚期肺癌患者;③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早期肺癌患者;②肝肾功能存在障碍的患者;③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认知功能存在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全身静脉化疗,利用导管将顺铂、吉西他滨等药物缓慢注入患者体内。

观察组: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采用Seldinger 技术对患者进行穿刺,穿刺位置选择右侧股动脉上方,穿刺后对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和栓塞化疗,药物主要包括10mg 丝裂霉素(上海上药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03,规格:10mg)+800mg环磷酰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654,规格:50mg)+200mg 依托泊苷(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2303,规格:50mg)+300~500mg 卡铂(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海慈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5621,规格:150mg/15ml)+1000mg 氟尿嘧啶核苷啶+60mg 表阿霉素(Ebewe Pharma Ges.m.b.H.Nfg.KG,生产批号:H20181178,规格:25ml ∶50mg)。

每隔3~4 周进行一次治疗,药物交替使用,治疗次数分别为3~4 次,直至病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显效:病变组织完全消失;有效:病变组织消失50%以上;无效:病变组织缩小50%以下。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有效例)÷总例数×100%。(2)分别在不同的治疗阶段观察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对比。(3)采用卡氏评分表(KP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健康状况进行评分,分值为100 分,主要评价10 个级别,每个级别分别为1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健康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使用t 检验计量资料(),X2检验计数资料(%),若检验结果为P <0.05 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n(%)]

2.2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纤维蛋白原水平 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纤维蛋白原水平(,g/L)

表2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纤维蛋白原水平(,g/L)

2.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KPS 评分 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KPS 评分(,分)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KPS 评分(,分)

3 讨论

肺癌主要是由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异变所引发的疾病,早期症状无特异性,检出难度较大,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达到中晚期,身体机能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下降,已然不适合采取手术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4]。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介入治疗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与手术治疗相比,该治疗方式对人体的创伤较小,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

介入治疗主要通过灌注的方式,使药物直接在病灶处发挥作用,可起到快速、强效抗癌的作用,有利于抑制癌细胞转移,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稳定,治疗效果较为良好。本文观察组在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后,该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可有效稳定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据相关研究显示,血浆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反映机体血液循环的重要指标,也是机体血流循环系统中较为重要的凝血因子,若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纤溶功能存在紊乱的现象,纤维蛋白原将会升高[5]。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癌变细胞与血液循环系统相遇后,会对内皮细胞造成刺激,从而释放出大量因子,导致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形成血栓,从而出现纤维蛋白原升高的现象[6]。②癌变细胞对于纤溶酶的合成具有诱导作用,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导致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③病变细胞在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能够起到激活血小板的作用,导致血小板的α 颗粒释放出大量的纤维蛋白原,从而出现纤维蛋白原升高的现象[7]。采用介入治疗的方式对肺癌患者进行治疗,药物在病灶内的停留时间较长,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有利于纠正纤溶异常的状态。本文观察组在采用介入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后,该组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介入治疗可有效纠正患者的纤溶以及凝血系统异常的状况,使纤维蛋白原能够降低。通过介入治疗的方式,直接将药物送至病变区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肿瘤药物的使用浓度,降低高浓度药物对其他组织细胞的侵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利于减轻患者生理上的痛苦,在改善患者健康状态这一方面可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8]。本文观察组在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后,该组患者的健康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由此可见,对肺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后,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生理痛苦,有利于改善患者健康状态,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可取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过程中还能稳定患者的病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与纤溶系统紊乱的现象,降低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健康状态,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猜你喜欢
纤溶国药准字肺癌
更正声明
胃溃疡治疗药物的应用及进展分析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补阳还五汤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CXCL-1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凝血及纤溶实验室进展及临床应用
探讨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四项指标对脓毒症患者合并DIC的临床预测意义
不同提取法炮制对水蛭体外溶栓活性的影响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