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1-03-03 23:46伍军
西藏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胆管肝功能结石

伍军

成都五六四医院普外科 四川成都 610106

肝内胆管结石(Intahepatic Stone,ISH)是临床常见结石类型。据临床数据显示,长期ISH 未经处理易引起肝内胆管扩张或胆管腔相对狭窄,诱发胆道出现机械梗阻,从而引起胆道损伤与感染的发生[1]。现阶段,肝叶切除为治疗为ISH 首选方式,由于该病中结石位置的特殊性,在术后有较高残石率,且给手术造成极大困扰[2]。因此,手术方式的选择极为重要。随着医学的进展,腹腔镜下左肝叶切除术在该病治疗中得到应用,在大大降低残石率的同时减少术后感染与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中已得到证实[3]。本研究采用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旨在分析该手术治疗对本疾病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 年3 月~2018 年4 月就诊收治的98 例ISH 患者,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 例。对照组中,男25 例,女24 例,年龄22~75(49.59±3.25)岁;child 分级:A 级26 例,B级23 例。观察组中,男23 例,女26 例,年龄23~76(50.12±3.32)岁;child 分级:A 级25 例,B级24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child 分级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1)经CT、MRI 等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ISH;(2)均存在胆囊炎反复发作史;(3)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免疫力严重缺失、凝血功能障碍者;(2)不符合手术指征者;(3)合并精神类疾病、无法正常沟通者;(4)未能配合完成所有治疗者;(5)临床资料不完整或缺乏准确性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常规禁食禁饮,建立静脉通路,抗凝、扩容、静脉营养补充等治疗。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对于呼吸不顺畅者给予氧气吸入。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患者入室后取仰卧位,进行气管插管行全麻,于右侧肋下行一切口或于腹直肌右侧2 cm 处行一直切口,行胆囊切除,切开胆总管进行探查取石,切除左侧肝叶,放置“T”管进行引流。

观察组进行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患者入室后取仰卧位,全麻后于脐下缘行一长约1.0cm 小切口进行气腹构建,气腹压力控制在12~14 mmHg,置入腹腔镜,于剑突下与左侧锁骨中线肋下作切口置入1.2cm 的套管针,右侧锁骨中线肋下置入0.5cm 套管针,解剖分离出拟切除的肝外叶段动静脉,进行血管夹闭,离断胆管,分离肝左各静脉及其分支并夹闭,于肝圆韧带结石侧采用超声刀离断肝组织,将胆总管行纵向切开,在胆道镜下取尽结石,连续或者间断性肝断面,放置引流管于各断面和肝门处,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后进行关腹,术毕。

1.3 指标观察与疗效评估

1.3.1 疗效观察

记录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等。抽取空腹静脉血10ml,离心后与-70℃环境下保存,待检。所有患者于术后第五天进行肝功能(直接胆红素(DBil)、磷酸酶以及胶原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Alb 水平。

1.3.2 应激反应与感染指标观察

于患者术前12h、术后立即与术后12h 检测患者各应激反应与感染指标,主要检测指标包括NK 细胞、肾上腺素、皮质醇、IL-6、CRP。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分析NK 细胞,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肾上腺素,皮质醇、IL-6 采用酶联免疫吸检测,采用URIT-8020 全自动生化仪进行CRP 检测(速率散射比浊法)。

1.3.3 并发症观察

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肝功能不全、胆漏、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表示,采用t 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术后第五天肝功能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第五天肝功能比较()]

表2 两组术后第五天肝功能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与感染各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与感染各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与感染各指标比较()

注:与术前12h 相比aP<0.05,与术后立即先相比bP<0.05,与对照组同一时间比较⋆P<0.05。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结论

既往文献表明,开腹手术操作简单,对医疗设备要求低,但由于切口与牵拉范围较大对机体造成较大损伤,从而延长术后恢复时间,同时增加感染的风险[4]。腹腔镜下肝叶切除可彻底清除结石,同时对肝实质病变等病灶进行清扫,降低了术后结石复发率的同时减少了其他病变风险。有研究报道,腹腔镜下肝左叶切除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可达85%左右,而开腹手术下往往低于75%[5]。

本研究通过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比较,数据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肝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时更短暂,由于腹腔镜手术过程中是视野清晰且可观察术中难以暴露的部位,同时,可通过对管道内结果进行放大查看,进行观察与辨别,减少了血管与黏膜的的误损,从而减少术中出血的发生[6]。腹腔镜开口较小,在临床均属于微创类手术,术后伤口的愈合快、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同时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减少住院时间[7]。本研究中数据还显示,在应激反应指标和感染各指标中,术后立即至术后12h 中肾上腺素、皮质醇先上升后下降,NK 细胞均呈下降趋势,IL-6、CRP 水平呈上升趋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皮质醇是应激反应中两项重要指标,研究显示,机体创伤后15~20min 可引起皮质醇分泌达高峰,且其升高水平与机体创伤程度呈相关[8]。NK 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可直接进行效应靶细胞的杀灭,是反应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IL-6、CRP 因子对应激反应具有高度敏感,两者升高反映组织损伤与炎性产生情况。本研究中观察组各指标变化程度均小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可降低术后应激反应的产生,同时可有效抑制机体炎症的形成。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胆漏、感染等机率明显降低,具有更高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腹腔镜在操作过程中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对医生进行腹腔镜技术的培训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具有较高临床疗效,可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应激反应与术后感染的发生,同时降低对患者肝功能损害,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安全性。

猜你喜欢
胆管肝功能结石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肝胆管结石症取石后胆管壁病变及其转归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得了胃结石千万不能随便喝可乐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